伟德体育

【委员单位动态】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 推动“铸牢”主线融入民政工作各方面
发布时间:2025-06-12 10:37  来源:伟德体育协调推进处、自治区民政厅机关党委   
分享到:
【字体: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聚焦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细化实化25项具体落实举措,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政策制定、督促检查、考核评估等工作全过程,融入民政工作各方面。

一是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制定《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措施》、《内蒙古自治区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试行)》,建立低保标准与人均消费支出挂钩联动机制、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2025年全区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815元/月、615元/月,171.3万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对190.73万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进一步织密扎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二是加强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深入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和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立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信息共享、协同保障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全区7635名困境儿童得到呵护关爱。全区建成旗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87个,苏木乡镇(街道)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站1003个。持续实施“娜荷芽”关爱服务示范项目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护童成长”项目。深化“沪蒙合作”项目,两地民政部门携手开展儿童福利机构“姐妹院”结对、“沪蒙情深”主题夏令营、内蒙古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专业培训、上海基金会结对援助内蒙古儿童福利机构等项目,推动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在儿童福利领域续写民族团结佳话。

                                                             内蒙古自治区举办“润心伴成长 同心护未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由自治区民政厅提供)

三是持续加强残疾人福利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提高至125元/月,惠及36.2万名困难残疾人、32.6万名重度残疾人。截至2025年5月,全区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3.6亿元。扎实推进“精康融合行动”,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试点实现实体化运行。

四是强化社会组织管理。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两个覆盖”行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全过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持续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大学生就业行动,落实资金5.34亿元,完成项目1850余个。

五是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日间照料服务、“养老+物业”、“养老+家政”、家庭床位等多种居家社区养老形式,打通街道中心、社区站、小区点、家庭服务链条,拓展提升城市“一刻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功能。截至2025年6月,全区建成各类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设施)1651个,整体覆盖率达到98.2%。推进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发展“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互助养老。截至2025年6月,全区建成苏木乡镇养老服务中心578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含幸福院)5384个。深化婚俗、殡葬领域改革,推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婚丧礼俗文化。持续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加强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内蒙古自治区举办“北疆银龄 助力乡村振兴行”暨2025年老年志愿服务集中活动(由自治区民政厅提供)


初审:青林、李永霞(自治区民政厅)

复审:青林

终审:云冰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委员单位动态】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 推动“铸牢”主线融入民政工作各方面

发布时间:2025-06-12
来源:伟德体育官网协调推进处、自治区民政厅机关党委
朗读

【委员单位动态】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 推动“铸牢”主线融入民政工作各方面,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聚焦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细化实化25项具体落实举措,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政策制定、督促检查、考核评估等工作全过程,融入民政工作各方面。一是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制定《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措施》、《内蒙古自治区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试行)》,建立低保标准与人均消费支出挂钩联动机制、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2025年全区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815元/月、615元/月,171.3万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对190.73万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进一步织密扎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二是加强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深入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和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立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信息共享、协同保障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全区7635名困境儿童得到呵护关爱。全区建成旗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87个,苏木乡镇(街道)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站1003个。持续实施“娜荷芽”关爱服务示范项目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护童成长”项目。深化“沪蒙合作”项目,两地民政部门携手开展儿童福利机构“姐妹院”结对、“沪蒙情深”主题夏令营、内蒙古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专业培训、上海基金会结对援助内蒙古儿童福利机构等项目,推动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在儿童福利领域续写民族团结佳话。                                                             内蒙古自治区举办“润心伴成长 同心护未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由自治区民政厅提供)三是持续加强残疾人福利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提高至125元/月,惠及36.2万名困难残疾人、32.6万名重度残疾人。截至2025年5月,全区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3.6亿元。扎实推进“精康融合行动”,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试点实现实体化运行。四是强化社会组织管理。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两个覆盖”行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全过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持续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大学生就业行动,落实资金5.34亿元,完成项目1850余个。五是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日间照料服务、“养老+物业”、“养老+家政”、家庭床位等多种居家社区养老形式,打通街道中心、社区站、小区点、家庭服务链条,拓展提升城市“一刻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功能。截至2025年6月,全区建成各类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设施)1651个,整体覆盖率达到98.2%。推进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发展“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互助养老。截至2025年6月,全区建成苏木乡镇养老服务中心578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含幸福院)5384个。深化婚俗、殡葬领域改革,推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婚丧礼俗文化。持续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加强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内蒙古自治区举办“北疆银龄 助力乡村振兴行”暨2025年老年志愿服务集中活动(由自治区民政厅提供)初审:青林、李永霞(自治区民政厅)复审:青林终审:云冰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聚焦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细化实化25项具体落实举措,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政策制定、督促检查、考核评估等工作全过程,融入民政工作各方面。

一是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制定《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措施》、《内蒙古自治区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试行)》,建立低保标准与人均消费支出挂钩联动机制、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2025年全区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815元/月、615元/月,171.3万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对190.73万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进一步织密扎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二是加强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深入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和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立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信息共享、协同保障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全区7635名困境儿童得到呵护关爱。全区建成旗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87个,苏木乡镇(街道)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站1003个。持续实施“娜荷芽”关爱服务示范项目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护童成长”项目。深化“沪蒙合作”项目,两地民政部门携手开展儿童福利机构“姐妹院”结对、“沪蒙情深”主题夏令营、内蒙古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专业培训、上海基金会结对援助内蒙古儿童福利机构等项目,推动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在儿童福利领域续写民族团结佳话。

                                                             内蒙古自治区举办“润心伴成长 同心护未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由自治区民政厅提供)

三是持续加强残疾人福利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提高至125元/月,惠及36.2万名困难残疾人、32.6万名重度残疾人。截至2025年5月,全区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3.6亿元。扎实推进“精康融合行动”,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试点实现实体化运行。

四是强化社会组织管理。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两个覆盖”行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全过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持续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大学生就业行动,落实资金5.34亿元,完成项目1850余个。

五是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日间照料服务、“养老+物业”、“养老+家政”、家庭床位等多种居家社区养老形式,打通街道中心、社区站、小区点、家庭服务链条,拓展提升城市“一刻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功能。截至2025年6月,全区建成各类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设施)1651个,整体覆盖率达到98.2%。推进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发展“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互助养老。截至2025年6月,全区建成苏木乡镇养老服务中心578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含幸福院)5384个。深化婚俗、殡葬领域改革,推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婚丧礼俗文化。持续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加强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内蒙古自治区举办“北疆银龄 助力乡村振兴行”暨2025年老年志愿服务集中活动(由自治区民政厅提供)


初审:青林、李永霞(自治区民政厅)

复审:青林

终审:云冰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全球网络赌博平台 澳门皇冠博彩 澳门赌场官网直营 网赌平台推荐 正规十大赌博网站 博彩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