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体育

【委员单位动态】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坚持把“路线图”变为“施工图” 推动“铸牢”主线融入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建设全过程
发布时间:2025-06-14 16:45  来源:伟德体育官网协调推进处 自治区能源局   
分享到:
【字体: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制定《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把“路线图”变为“施工图”、“任务书”变为“项目书”,不断加大常态化统筹调度力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融入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建设全过程各环节,转化为能源经济稳中向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是持续优化新能源生产布局。会同有关部门强化用水、用地等项目要素保障,确保沙戈荒大基地、国家三批次大基地、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等重点项目按时序推进,新能源装机规模在全国率先突破1亿千瓦。大规模新能源开发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土地租赁、转让以及用工需求的多重效益,有效带动改善边远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推动新能源项目落地建成。围绕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研究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累计批复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249个,配建新能源规模9306万千瓦,带动产业落地涉及氢能、数据中心、锂电池、半导体、稀土合金等产业。拓宽“新能源+”开发模式,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和农牧民长期稳定增收。

华电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由自治区能源局提供)

三是推动农牧民参与新能源建设。推动新能源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317个、规模105.3万千瓦光伏帮扶电站,涉及11个盟市、57个旗县(区)、4220个行政嘎查村、10.5万帮扶人口,建成并网后发电收益约4.5亿元/年,可稳定增加每个嘎查村集体收益10万—20万元/年,促进农牧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四是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以农网巩固提升工程为抓手,重点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边境旗(市、区)、抵边村庄等农网薄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累计投资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资金28.12亿元,在边境地区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8111.24公里,完成全区64个边防哨所、1万余户农牧民新能源通电工程,偏远农牧户、边防哨所通网电工程实现“应通尽通”。

五是全面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2021年以来,累计承担电煤中长期合同煤源保障任务量35.8亿吨,占全国任务总量的38%,年度任务量均居全国第一,有力支持了29个省份的煤炭供应,先后10次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的肯定和表扬。特别是2022年,我区多措并举推进能源保供的做法,受到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的通报表扬。

六是推进光伏治沙专项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优先利用未经治理的沙化土地促进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开发融合发展,采用“光伏+治沙”模式,治沙238.88万亩,通过“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方式,在治沙同时实现节能降耗,增加收入,预计可吸纳农村劳动力6.3万余人参与“三北”、防沙治沙等项目,人均增收1.3万元。

七是进一步加大外送绿电规模。全力推进实施国家批复的三批次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和沙戈荒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新能源外送规模由2022年底的700万千瓦提升至3200万千瓦,新能源外送电量由2022年底的303亿千瓦时提升至640亿千瓦时,实现外送绿电翻倍增长,稳居全国首位。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区特高压绿电交易,与北京、天津等5个省份建立了绿电交易合作关系。


初审:青林、崔江隆(自治区能源局)

复审:青林

终审:云冰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委员单位动态】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坚持把“路线图”变为“施工图” 推动“铸牢”主线融入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建设全过程

发布时间:2025-06-14
来源:伟德体育协调推进处 自治区能源局
朗读

【委员单位动态】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坚持把“路线图”变为“施工图” 推动“铸牢”主线融入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建设全过程,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制定《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把“路线图”变为“施工图”、“任务书”变为“项目书”,不断加大常态化统筹调度力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融入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建设全过程各环节,转化为能源经济稳中向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一是持续优化新能源生产布局。会同有关部门强化用水、用地等项目要素保障,确保沙戈荒大基地、国家三批次大基地、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等重点项目按时序推进,新能源装机规模在全国率先突破1亿千瓦。大规模新能源开发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土地租赁、转让以及用工需求的多重效益,有效带动改善边远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推动新能源项目落地建成。围绕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研究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累计批复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249个,配建新能源规模9306万千瓦,带动产业落地涉及氢能、数据中心、锂电池、半导体、稀土合金等产业。拓宽“新能源+”开发模式,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和农牧民长期稳定增收。华电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由自治区能源局提供)三是推动农牧民参与新能源建设。推动新能源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317个、规模105.3万千瓦光伏帮扶电站,涉及11个盟市、57个旗县(区)、4220个行政嘎查村、10.5万帮扶人口,建成并网后发电收益约4.5亿元/年,可稳定增加每个嘎查村集体收益10万—20万元/年,促进农牧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四是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以农网巩固提升工程为抓手,重点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边境旗(市、区)、抵边村庄等农网薄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累计投资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资金28.12亿元,在边境地区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8111.24公里,完成全区64个边防哨所、1万余户农牧民新能源通电工程,偏远农牧户、边防哨所通网电工程实现“应通尽通”。五是全面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2021年以来,累计承担电煤中长期合同煤源保障任务量35.8亿吨,占全国任务总量的38%,年度任务量均居全国第一,有力支持了29个省份的煤炭供应,先后10次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的肯定和表扬。特别是2022年,我区多措并举推进能源保供的做法,受到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的通报表扬。六是推进光伏治沙专项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优先利用未经治理的沙化土地促进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开发融合发展,采用“光伏+治沙”模式,治沙238.88万亩,通过“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方式,在治沙同时实现节能降耗,增加收入,预计可吸纳农村劳动力6.3万余人参与“三北”、防沙治沙等项目,人均增收1.3万元。七是进一步加大外送绿电规模。全力推进实施国家批复的三批次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和沙戈荒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新能源外送规模由2022年底的700万千瓦提升至3200万千瓦,新能源外送电量由2022年底的303亿千瓦时提升至640亿千瓦时,实现外送绿电翻倍增长,稳居全国首位。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区特高压绿电交易,与北京、天津等5个省份建立了绿电交易合作关系。 初审:青林、崔江隆(自治区能源局)复审:青林终审:云冰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制定《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把“路线图”变为“施工图”、“任务书”变为“项目书”,不断加大常态化统筹调度力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融入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建设全过程各环节,转化为能源经济稳中向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是持续优化新能源生产布局。会同有关部门强化用水、用地等项目要素保障,确保沙戈荒大基地、国家三批次大基地、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等重点项目按时序推进,新能源装机规模在全国率先突破1亿千瓦。大规模新能源开发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土地租赁、转让以及用工需求的多重效益,有效带动改善边远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推动新能源项目落地建成。围绕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研究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累计批复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249个,配建新能源规模9306万千瓦,带动产业落地涉及氢能、数据中心、锂电池、半导体、稀土合金等产业。拓宽“新能源+”开发模式,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和农牧民长期稳定增收。

华电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由自治区能源局提供)

三是推动农牧民参与新能源建设。推动新能源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317个、规模105.3万千瓦光伏帮扶电站,涉及11个盟市、57个旗县(区)、4220个行政嘎查村、10.5万帮扶人口,建成并网后发电收益约4.5亿元/年,可稳定增加每个嘎查村集体收益10万—20万元/年,促进农牧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四是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以农网巩固提升工程为抓手,重点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边境旗(市、区)、抵边村庄等农网薄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累计投资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资金28.12亿元,在边境地区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8111.24公里,完成全区64个边防哨所、1万余户农牧民新能源通电工程,偏远农牧户、边防哨所通网电工程实现“应通尽通”。

五是全面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2021年以来,累计承担电煤中长期合同煤源保障任务量35.8亿吨,占全国任务总量的38%,年度任务量均居全国第一,有力支持了29个省份的煤炭供应,先后10次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的肯定和表扬。特别是2022年,我区多措并举推进能源保供的做法,受到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的通报表扬。

六是推进光伏治沙专项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优先利用未经治理的沙化土地促进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开发融合发展,采用“光伏+治沙”模式,治沙238.88万亩,通过“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方式,在治沙同时实现节能降耗,增加收入,预计可吸纳农村劳动力6.3万余人参与“三北”、防沙治沙等项目,人均增收1.3万元。

七是进一步加大外送绿电规模。全力推进实施国家批复的三批次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和沙戈荒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新能源外送规模由2022年底的700万千瓦提升至3200万千瓦,新能源外送电量由2022年底的303亿千瓦时提升至640亿千瓦时,实现外送绿电翻倍增长,稳居全国首位。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区特高压绿电交易,与北京、天津等5个省份建立了绿电交易合作关系。


初审:青林、崔江隆(自治区能源局)

复审:青林

终审:云冰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十大网赌平台推荐 bet365体育 皇冠体育官网 12bet官方网站 网络十大博彩公司 永利皇宫娱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