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体育

【“铸牢”主线,看委员单位怎么干!】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守好北疆绿水青山 推动“铸牢”主线在林草领域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5-06-17 21:12  来源:协调推进处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分享到:
【字体:  

按:内蒙古各系统各领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学细悟笃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大要求,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连日来,伟德体育会同各委员单位总结梳理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供各地各有关部门参考借鉴。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立足职能职责,聚焦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进一步推动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在林草领域走深走实。

一是在“三北”工程攻坚战中贯彻主线。立足内蒙古承担“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60%任务量的实际,高峰期以日均6万亩速度推进防沙治沙,2023年以来完成生态建设任务5980万亩,其中完成治沙3804万亩,均居全国首位。创新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治理沙化土地238万亩、配建新能源装机2727万千瓦,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初具规模。在库布其沙漠从丘陵到黄河构筑起绿化带、淤地坝、光伏治沙带、锁边林草带“四道防线”,入黄泥沙量由过去的2700万吨降到400万吨,腾格里沙漠边缘后退25公里。大力推广“以工代赈”,发动10.4万农牧民投工投劳,发放劳务报酬10.2亿元。推行“以路治沙”,建成穿沙公路510公里、带动治沙95万亩。2025年计划治理沙化土地2000万亩以上,深入实施“灭黄”行动,补齐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边缘防风阻沙带431公里断点,给三大沙漠戴上“绿围脖”。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防沙治沙综合治理区(由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二是在生态保护中强化主线。始终把保护草原、森林作为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一手抓“休”,严控在草原上新建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开展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着力减存量、遏增量,系统治理毁林毁草问题。着力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在2024年17个试点旗县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2025年在99个地区和单位全面推开试点经验,用一年时间集中攻坚,确保年内全区天然草原草畜平衡指数降到10%以下,历史性解决困扰内蒙古多年的草原过牧问题。健全林草行政执法体系,自2023年连续2年授权地方森林公安机关行使林草行政处罚权,在自治区林草局增设了行政执法处、林草监测保障中心;12个盟市全部成立执法科,设立执法辅助队伍8支;旗县统一在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下设林草执法中队;在828个林草资源富集的苏木乡镇挂牌设立林草工作站,配备专门林草工作人员,林草执法力量得到全面加强。一手抓“养”,严格执行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落实禁牧区3.8亿亩、草畜平衡区5.9亿亩,7.3亿亩基本草原落地上图,建立草原补奖资金发放与农牧民履行义务挂钩机制,打破“保护不保护、补贴一样发”的习惯性做法,实现“以效定补”。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充分利用坡地、荒地、沙地等空间“见缝插绿”,2023年以来,全区累计完成林草生态建设6298万亩,绿色版图不断扩大。

                草畜平衡,2024年8月,锡林郭勒盟廷•巴特尔家牧场上的牛正在悠闲吃草(由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三是在产业发展中聚焦主线。做好“点绿成金”文章,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印发林草产业发展规划、推进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和政策清单,重点推动特色林果、林下经济、草产业等产业发展,全区经济林面积超2900万亩、森林食物总产量达130万吨以上,年草种供给能力达到800万公斤,饲草产量稳定在8000万吨以上,林草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成立碳汇局,组建林草碳汇专家咨询委员会,出台林草碳汇中长期发展规划等14个政策文件,林草碳汇“146”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构建林草碳汇资源“一张图”,在包头市发行全国首张“草票”和首张旗县级“林业碳票”。动员企业捐资9150万元用于营造碳中和林。2023年以来,累计实现碳汇价值6000余万元,各类生态建设成果多渠道“变现”增值。

四是在深化改革中融入主线。坚持以改革的思维、改革的举措破解林草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全面推行林长制,出台《林长会议制度》、《林长巡查工作制度》等5个制度,3万余名林长上任履职,建立“林长制+重点工作”、“林长制+检察长”工作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变“前置审批”为“前置服务”,印发“一封信”、“明白卡”、“政策问答”2.0版,出台项目使用林草地手续办理容缺受理、批次办理、并联审批等16条政策措施,林草地征占用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减到10个工作日,重大项目平均5个工作日办结,有力保障了全区重大项目落地上马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初审:青林、曹智钰(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复审:青林

终审:云冰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铸牢”主线,看委员单位怎么干!】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守好北疆绿水青山 推动“铸牢”主线在林草领域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5-06-17
来源:协调推进处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朗读

【“铸牢”主线,看委员单位怎么干!】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守好北疆绿水青山 推动“铸牢”主线在林草领域走深走实, 按:内蒙古各系统各领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学细悟笃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大要求,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连日来,伟德体育会同各委员单位总结梳理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供各地各有关部门参考借鉴。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立足职能职责,聚焦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进一步推动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在林草领域走深走实。一是在“三北”工程攻坚战中贯彻主线。立足内蒙古承担“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60%任务量的实际,高峰期以日均6万亩速度推进防沙治沙,2023年以来完成生态建设任务5980万亩,其中完成治沙3804万亩,均居全国首位。创新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治理沙化土地238万亩、配建新能源装机2727万千瓦,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初具规模。在库布其沙漠从丘陵到黄河构筑起绿化带、淤地坝、光伏治沙带、锁边林草带“四道防线”,入黄泥沙量由过去的2700万吨降到400万吨,腾格里沙漠边缘后退25公里。大力推广“以工代赈”,发动10.4万农牧民投工投劳,发放劳务报酬10.2亿元。推行“以路治沙”,建成穿沙公路510公里、带动治沙95万亩。2025年计划治理沙化土地2000万亩以上,深入实施“灭黄”行动,补齐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边缘防风阻沙带431公里断点,给三大沙漠戴上“绿围脖”。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防沙治沙综合治理区(由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供)二是在生态保护中强化主线。始终把保护草原、森林作为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一手抓“休”,严控在草原上新建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开展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着力减存量、遏增量,系统治理毁林毁草问题。着力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在2024年17个试点旗县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2025年在99个地区和单位全面推开试点经验,用一年时间集中攻坚,确保年内全区天然草原草畜平衡指数降到10%以下,历史性解决困扰内蒙古多年的草原过牧问题。健全林草行政执法体系,自2023年连续2年授权地方森林公安机关行使林草行政处罚权,在自治区林草局增设了行政执法处、林草监测保障中心;12个盟市全部成立执法科,设立执法辅助队伍8支;旗县统一在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下设林草执法中队;在828个林草资源富集的苏木乡镇挂牌设立林草工作站,配备专门林草工作人员,林草执法力量得到全面加强。一手抓“养”,严格执行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落实禁牧区3.8亿亩、草畜平衡区5.9亿亩,7.3亿亩基本草原落地上图,建立草原补奖资金发放与农牧民履行义务挂钩机制,打破“保护不保护、补贴一样发”的习惯性做法,实现“以效定补”。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充分利用坡地、荒地、沙地等空间“见缝插绿”,2023年以来,全区累计完成林草生态建设6298万亩,绿色版图不断扩大。                草畜平衡,2024年8月,锡林郭勒盟廷•巴特尔家牧场上的牛正在悠闲吃草(由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供)三是在产业发展中聚焦主线。做好“点绿成金”文章,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印发林草产业发展规划、推进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和政策清单,重点推动特色林果、林下经济、草产业等产业发展,全区经济林面积超2900万亩、森林食物总产量达130万吨以上,年草种供给能力达到800万公斤,饲草产量稳定在8000万吨以上,林草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成立碳汇局,组建林草碳汇专家咨询委员会,出台林草碳汇中长期发展规划等14个政策文件,林草碳汇“146”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构建林草碳汇资源“一张图”,在包头市发行全国首张“草票”和首张旗县级“林业碳票”。动员企业捐资9150万元用于营造碳中和林。2023年以来,累计实现碳汇价值6000余万元,各类生态建设成果多渠道“变现”增值。四是在深化改革中融入主线。坚持以改革的思维、改革的举措破解林草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全面推行林长制,出台《林长会议制度》、《林长巡查工作制度》等5个制度,3万余名林长上任履职,建立“林长制+重点工作”、“林长制+检察长”工作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变“前置审批”为“前置服务”,印发“一封信”、“明白卡”、“政策问答”2.0版,出台项目使用林草地手续办理容缺受理、批次办理、并联审批等16条政策措施,林草地征占用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减到10个工作日,重大项目平均5个工作日办结,有力保障了全区重大项目落地上马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初审:青林、曹智钰(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复审:青林终审:云冰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按:内蒙古各系统各领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学细悟笃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大要求,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连日来,伟德体育会同各委员单位总结梳理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供各地各有关部门参考借鉴。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立足职能职责,聚焦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进一步推动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在林草领域走深走实。

一是在“三北”工程攻坚战中贯彻主线。立足内蒙古承担“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60%任务量的实际,高峰期以日均6万亩速度推进防沙治沙,2023年以来完成生态建设任务5980万亩,其中完成治沙3804万亩,均居全国首位。创新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治理沙化土地238万亩、配建新能源装机2727万千瓦,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初具规模。在库布其沙漠从丘陵到黄河构筑起绿化带、淤地坝、光伏治沙带、锁边林草带“四道防线”,入黄泥沙量由过去的2700万吨降到400万吨,腾格里沙漠边缘后退25公里。大力推广“以工代赈”,发动10.4万农牧民投工投劳,发放劳务报酬10.2亿元。推行“以路治沙”,建成穿沙公路510公里、带动治沙95万亩。2025年计划治理沙化土地2000万亩以上,深入实施“灭黄”行动,补齐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边缘防风阻沙带431公里断点,给三大沙漠戴上“绿围脖”。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防沙治沙综合治理区(由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二是在生态保护中强化主线。始终把保护草原、森林作为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一手抓“休”,严控在草原上新建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开展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着力减存量、遏增量,系统治理毁林毁草问题。着力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在2024年17个试点旗县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2025年在99个地区和单位全面推开试点经验,用一年时间集中攻坚,确保年内全区天然草原草畜平衡指数降到10%以下,历史性解决困扰内蒙古多年的草原过牧问题。健全林草行政执法体系,自2023年连续2年授权地方森林公安机关行使林草行政处罚权,在自治区林草局增设了行政执法处、林草监测保障中心;12个盟市全部成立执法科,设立执法辅助队伍8支;旗县统一在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下设林草执法中队;在828个林草资源富集的苏木乡镇挂牌设立林草工作站,配备专门林草工作人员,林草执法力量得到全面加强。一手抓“养”,严格执行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落实禁牧区3.8亿亩、草畜平衡区5.9亿亩,7.3亿亩基本草原落地上图,建立草原补奖资金发放与农牧民履行义务挂钩机制,打破“保护不保护、补贴一样发”的习惯性做法,实现“以效定补”。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充分利用坡地、荒地、沙地等空间“见缝插绿”,2023年以来,全区累计完成林草生态建设6298万亩,绿色版图不断扩大。

                草畜平衡,2024年8月,锡林郭勒盟廷•巴特尔家牧场上的牛正在悠闲吃草(由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三是在产业发展中聚焦主线。做好“点绿成金”文章,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印发林草产业发展规划、推进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和政策清单,重点推动特色林果、林下经济、草产业等产业发展,全区经济林面积超2900万亩、森林食物总产量达130万吨以上,年草种供给能力达到800万公斤,饲草产量稳定在8000万吨以上,林草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成立碳汇局,组建林草碳汇专家咨询委员会,出台林草碳汇中长期发展规划等14个政策文件,林草碳汇“146”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构建林草碳汇资源“一张图”,在包头市发行全国首张“草票”和首张旗县级“林业碳票”。动员企业捐资9150万元用于营造碳中和林。2023年以来,累计实现碳汇价值6000余万元,各类生态建设成果多渠道“变现”增值。

四是在深化改革中融入主线。坚持以改革的思维、改革的举措破解林草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全面推行林长制,出台《林长会议制度》、《林长巡查工作制度》等5个制度,3万余名林长上任履职,建立“林长制+重点工作”、“林长制+检察长”工作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变“前置审批”为“前置服务”,印发“一封信”、“明白卡”、“政策问答”2.0版,出台项目使用林草地手续办理容缺受理、批次办理、并联审批等16条政策措施,林草地征占用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减到10个工作日,重大项目平均5个工作日办结,有力保障了全区重大项目落地上马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初审:青林、曹智钰(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复审:青林

终审:云冰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十大正规彩票平台 亚洲体育博彩平台 澳门太阳赌城网站 hg皇冠老牌网站 澳门新葡京 各大菠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