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体育

【“铸牢”主线,看委员单位怎么干!】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强保障 优服务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5-07-11 10:00  来源:调推进处、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分享到:
【字体:  

按:内蒙古各系统各领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学细悟笃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大要求,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连日来,伟德体育会同各委员单位总结梳理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供各地各有关部门参考借鉴。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着力抓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公共服务等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工作,让每一次人社服务都成为影响人心、凝聚人心的过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全力稳就业促就业,编制《自治区“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修订《内蒙古自治区就业促进条例》,出台《关于深化就业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明确5个方面16项改革举措。扎实开展就业促进行动,聚焦提高产业发展的就业带动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5个方面,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组织开展稳就业政策落实督查和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整治、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强化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地,2023年以来全区累计城镇新增就业51.66万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采取市场就业促进、政策性统筹就业、基层社区岗位支持、就业能力提升、创业引导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6项措施,开展“人社厅局长进校园”、“走企业访需求”等活动,加快释放政策性岗位资源,连续两年在全国率先将面向应届毕业生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提前到上一年度,创新实施“1+N”补充招聘模式,让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更早、机会更多。着力稳定和扩大农牧民转移就业规模,建立北京、东北三省、沿黄九省及区内东西部盟市劳务协作机制,通过产业发展吸纳、以工代赈组织、帮扶载体就业、劳务品牌带动、兜底保障安置“五个一批”等方式,农牧民转移年均就业240万人以上,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规模稳定在19.62万人以上。

2025年1月25日,2025年“春风行动 春暖农牧民工 就业援助”促进就业活动在呼和浩特市万达广场举行(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 二是织密社会保障民生网,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设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意见》,进一步规范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执行,扩大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制度覆盖范围,推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全面实施。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巩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自治区级统筹成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强化部门间数据共享,做好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农牧民工等重点群体精准扩面,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24%,超出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5个百分点。按照“试点先行、自愿参加、稳慎推进、逐步扩大”的原则,大力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工作,82个旗县区的259个嘎查村集体经济补助254.8万元,实现集体“掏腰包”、群众得实惠。

2024年11月,二连浩特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员在赛乌素为当地居民讲解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经济补助政策(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 三是激发人才活力,出台《自治区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实施“英才兴蒙”工程、技术技能人才引育提质工程,优化完善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十五条措施”,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加大人才表彰激励力度,2023年以来,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链和发展方向,动态发布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39批次,为自治区本级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364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3.39万人次,人才队伍规模日益壮大,人才创新发展动力越来越足。围绕落实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将苏木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定向岗位比例提高至15%,指导落实到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提前转正定级、高定薪级有关政策,让人才在乡村全面振兴、稳边固边一线建功立业的热情更高。四是创新服务举措,在全国率先推行社保业务跨区域“同审统办”改革,拓展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方式和渠道,探索开展“静默认证”,建立高效便捷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机制,人社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220项、“掌上办”73项、“一窗办”178项,结合农村牧区实际,推出“马背社保”、“社保超市”等创新服务模式,将人社惠民政策和贴心暖心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上线运行“就业内蒙古”求职招聘平台和“蒙速聘”小程序,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将招聘会办到商圈、集市、夜市、庙会等人流密集场所,密集组织“小型化、专业化、行业化”招聘活动,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增加求职者就业机会,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052个,规范化建设零工市场153家,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加高效便捷人社服务。出台全国第一部保障农民工工资权益的地方性法规《内蒙古自治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建立“三管三必须”和欠薪线索“三统一”机制,切实用制度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初审:青林、程楠(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圆圆(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复审:青林

终审:云冰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铸牢”主线,看委员单位怎么干!】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强保障 优服务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5-07-11
来源:调推进处、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朗读

【“铸牢”主线,看委员单位怎么干!】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强保障 优服务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按:内蒙古各系统各领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学细悟笃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大要求,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连日来,伟德体育官网会同各委员单位总结梳理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供各地各有关部门参考借鉴。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着力抓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公共服务等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工作,让每一次人社服务都成为影响人心、凝聚人心的过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全力稳就业促就业,编制《自治区“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修订《内蒙古自治区就业促进条例》,出台《关于深化就业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明确5个方面16项改革举措。扎实开展就业促进行动,聚焦提高产业发展的就业带动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5个方面,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组织开展稳就业政策落实督查和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整治、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强化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地,2023年以来全区累计城镇新增就业51.66万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采取市场就业促进、政策性统筹就业、基层社区岗位支持、就业能力提升、创业引导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6项措施,开展“人社厅局长进校园”、“走企业访需求”等活动,加快释放政策性岗位资源,连续两年在全国率先将面向应届毕业生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提前到上一年度,创新实施“1+N”补充招聘模式,让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更早、机会更多。着力稳定和扩大农牧民转移就业规模,建立北京、东北三省、沿黄九省及区内东西部盟市劳务协作机制,通过产业发展吸纳、以工代赈组织、帮扶载体就业、劳务品牌带动、兜底保障安置“五个一批”等方式,农牧民转移年均就业240万人以上,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规模稳定在19.62万人以上。 2025年1月25日,2025年“春风行动 春暖农牧民工 就业援助”促进就业活动在呼和浩特市万达广场举行(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 二是织密社会保障民生网,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设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意见》,进一步规范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执行,扩大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制度覆盖范围,推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全面实施。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巩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自治区级统筹成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强化部门间数据共享,做好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农牧民工等重点群体精准扩面,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24%,超出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5个百分点。按照“试点先行、自愿参加、稳慎推进、逐步扩大”的原则,大力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工作,82个旗县区的259个嘎查村集体经济补助254.8万元,实现集体“掏腰包”、群众得实惠。2024年11月,二连浩特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员在赛乌素为当地居民讲解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经济补助政策(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 三是激发人才活力,出台《自治区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实施“英才兴蒙”工程、技术技能人才引育提质工程,优化完善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十五条措施”,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加大人才表彰激励力度,2023年以来,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链和发展方向,动态发布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39批次,为自治区本级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364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3.39万人次,人才队伍规模日益壮大,人才创新发展动力越来越足。围绕落实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将苏木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定向岗位比例提高至15%,指导落实到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提前转正定级、高定薪级有关政策,让人才在乡村全面振兴、稳边固边一线建功立业的热情更高。四是创新服务举措,在全国率先推行社保业务跨区域“同审统办”改革,拓展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方式和渠道,探索开展“静默认证”,建立高效便捷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机制,人社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220项、“掌上办”73项、“一窗办”178项,结合农村牧区实际,推出“马背社保”、“社保超市”等创新服务模式,将人社惠民政策和贴心暖心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上线运行“就业内蒙古”求职招聘平台和“蒙速聘”小程序,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将招聘会办到商圈、集市、夜市、庙会等人流密集场所,密集组织“小型化、专业化、行业化”招聘活动,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增加求职者就业机会,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052个,规范化建设零工市场153家,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加高效便捷人社服务。出台全国第一部保障农民工工资权益的地方性法规《内蒙古自治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建立“三管三必须”和欠薪线索“三统一”机制,切实用制度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初审:青林、程楠(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圆圆(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复审:青林终审:云冰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按:内蒙古各系统各领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学细悟笃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大要求,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连日来,伟德体育官网会同各委员单位总结梳理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供各地各有关部门参考借鉴。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着力抓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公共服务等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工作,让每一次人社服务都成为影响人心、凝聚人心的过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全力稳就业促就业,编制《自治区“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修订《内蒙古自治区就业促进条例》,出台《关于深化就业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明确5个方面16项改革举措。扎实开展就业促进行动,聚焦提高产业发展的就业带动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5个方面,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组织开展稳就业政策落实督查和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整治、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强化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地,2023年以来全区累计城镇新增就业51.66万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采取市场就业促进、政策性统筹就业、基层社区岗位支持、就业能力提升、创业引导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6项措施,开展“人社厅局长进校园”、“走企业访需求”等活动,加快释放政策性岗位资源,连续两年在全国率先将面向应届毕业生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提前到上一年度,创新实施“1+N”补充招聘模式,让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更早、机会更多。着力稳定和扩大农牧民转移就业规模,建立北京、东北三省、沿黄九省及区内东西部盟市劳务协作机制,通过产业发展吸纳、以工代赈组织、帮扶载体就业、劳务品牌带动、兜底保障安置“五个一批”等方式,农牧民转移年均就业240万人以上,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规模稳定在19.62万人以上。

2025年1月25日,2025年“春风行动 春暖农牧民工 就业援助”促进就业活动在呼和浩特市万达广场举行(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 二是织密社会保障民生网,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设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意见》,进一步规范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执行,扩大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制度覆盖范围,推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全面实施。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巩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自治区级统筹成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强化部门间数据共享,做好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农牧民工等重点群体精准扩面,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24%,超出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5个百分点。按照“试点先行、自愿参加、稳慎推进、逐步扩大”的原则,大力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工作,82个旗县区的259个嘎查村集体经济补助254.8万元,实现集体“掏腰包”、群众得实惠。

2024年11月,二连浩特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员在赛乌素为当地居民讲解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经济补助政策(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 三是激发人才活力,出台《自治区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实施“英才兴蒙”工程、技术技能人才引育提质工程,优化完善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十五条措施”,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加大人才表彰激励力度,2023年以来,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链和发展方向,动态发布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39批次,为自治区本级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364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3.39万人次,人才队伍规模日益壮大,人才创新发展动力越来越足。围绕落实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将苏木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定向岗位比例提高至15%,指导落实到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提前转正定级、高定薪级有关政策,让人才在乡村全面振兴、稳边固边一线建功立业的热情更高。四是创新服务举措,在全国率先推行社保业务跨区域“同审统办”改革,拓展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方式和渠道,探索开展“静默认证”,建立高效便捷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机制,人社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220项、“掌上办”73项、“一窗办”178项,结合农村牧区实际,推出“马背社保”、“社保超市”等创新服务模式,将人社惠民政策和贴心暖心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上线运行“就业内蒙古”求职招聘平台和“蒙速聘”小程序,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将招聘会办到商圈、集市、夜市、庙会等人流密集场所,密集组织“小型化、专业化、行业化”招聘活动,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增加求职者就业机会,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052个,规范化建设零工市场153家,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加高效便捷人社服务。出台全国第一部保障农民工工资权益的地方性法规《内蒙古自治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建立“三管三必须”和欠薪线索“三统一”机制,切实用制度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初审:青林、程楠(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圆圆(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复审:青林

终审:云冰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澳门新葡京娱乐城 博彩平台 博彩平台 十大赌博正规平台 澳门威尼斯人游戏 吉林省民族宗教网 吉安市林业局 吴忠市林业局 周口市林业局 长治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