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到立德树人全过程各方面,围绕“一条主线”、打造“三个基地”、搭建“三个平台”、聚焦“五个融入”,以有形之举、有感之策、有效之方推动人才培养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深走实。
一、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坚决扛起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责任担当。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党委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院各项工作的主线,制定出台《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全面深入持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方案(2021-2025年)》《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从大局上谋划,确保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贯彻执行,确保党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稳步有序推进。
二、精心打造“三个基地”,全面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阵地。深度挖掘各种育人资源,构建情景式、体验式思政教育场景。建成获批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利用美育教学资源,建设“美润匠心”教育基地,通过美育课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自治区文史馆、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着力打造“博物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等新形态新样态的思政课,全方位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三、着力搭建“三个平台”,全面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思想基础。鄂尔多斯职业学院牵头成立鄂尔多斯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开展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集体备课、集中宣讲。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功能室,统筹考虑学生民族成份、生源地、学习状况等因素,构建各民族学生相互嵌入式的寝居结构和校园环境。建设宿舍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功能室,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内容的绘画、剪纸等作品,开展民族团结主题音乐、舞蹈联谊等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共学共进、交往交流交融。
四、全面聚焦“五个融入”,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工作特色。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深入实施石榴籽育人工程,构建起家庭、学校、系部、班级“四维一体”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格局。一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组,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必修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等思政课程。二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政治工作。鄂尔多斯学院官网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拍摄《石榴籽微课堂》系列短片,微电影《吾心归处是草原》入选“我心中的思政课”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三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文化活动。邀请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专家教授等为学院广大师生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举办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术论坛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题教学研讨活动,承办自治区工会“匠星耀暖城”劳模工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四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工作。与内蒙古大学合作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近年来,共完成民族政策理论、文化研究等各级各类课题77项,共形成论文88篇。五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宣传教育社会服务。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走入社区、机关、企业。开展宣讲近百场次,为党政干部、中小学师生等开展讲解培训31场840余人次。
初审:马泽恩
复审:张玲玲
终审:云冰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建立实施“1335”工作路径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 近年来,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到立德树人全过程各方面,围绕“一条主线”、打造“三个基地”、搭建“三个平台”、聚焦“五个融入”,以有形之举、有感之策、有效之方推动人才培养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深走实。一、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坚决扛起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责任担当。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党委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院各项工作的主线,制定出台《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全面深入持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方案(2021-2025年)》《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从大局上谋划,确保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贯彻执行,确保党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稳步有序推进。二、精心打造“三个基地”,全面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阵地。深度挖掘各种育人资源,构建情景式、体验式思政教育场景。建成获批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利用美育教学资源,建设“美润匠心”教育基地,通过美育课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自治区文史馆、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着力打造“博物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等新形态新样态的思政课,全方位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三、着力搭建“三个平台”,全面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思想基础。鄂尔多斯职业学院牵头成立鄂尔多斯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开展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集体备课、集中宣讲。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功能室,统筹考虑学生民族成份、生源地、学习状况等因素,构建各民族学生相互嵌入式的寝居结构和校园环境。建设宿舍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功能室,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内容的绘画、剪纸等作品,开展民族团结主题音乐、舞蹈联谊等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共学共进、交往交流交融。四、全面聚焦“五个融入”,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工作特色。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深入实施石榴籽育人工程,构建起家庭、学校、系部、班级“四维一体”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格局。一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组,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必修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等思政课程。二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政治工作。鄂尔多斯学院官网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拍摄《石榴籽微课堂》系列短片,微电影《吾心归处是草原》入选“我心中的思政课”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三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文化活动。邀请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专家教授等为学院广大师生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举办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术论坛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题教学研讨活动,承办自治区工会“匠星耀暖城”劳模工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四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工作。与内蒙古大学合作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近年来,共完成民族政策理论、文化研究等各级各类课题77项,共形成论文88篇。五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宣传教育社会服务。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走入社区、机关、企业。开展宣讲近百场次,为党政干部、中小学师生等开展讲解培训31场840余人次。初审:马泽恩复审:张玲玲终审:云冰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近年来,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到立德树人全过程各方面,围绕“一条主线”、打造“三个基地”、搭建“三个平台”、聚焦“五个融入”,以有形之举、有感之策、有效之方推动人才培养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深走实。
一、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坚决扛起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责任担当。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党委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院各项工作的主线,制定出台《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全面深入持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方案(2021-2025年)》《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从大局上谋划,确保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贯彻执行,确保党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稳步有序推进。
二、精心打造“三个基地”,全面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阵地。深度挖掘各种育人资源,构建情景式、体验式思政教育场景。建成获批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利用美育教学资源,建设“美润匠心”教育基地,通过美育课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自治区文史馆、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着力打造“博物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等新形态新样态的思政课,全方位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三、着力搭建“三个平台”,全面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思想基础。鄂尔多斯职业学院牵头成立鄂尔多斯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开展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集体备课、集中宣讲。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功能室,统筹考虑学生民族成份、生源地、学习状况等因素,构建各民族学生相互嵌入式的寝居结构和校园环境。建设宿舍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功能室,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内容的绘画、剪纸等作品,开展民族团结主题音乐、舞蹈联谊等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共学共进、交往交流交融。
四、全面聚焦“五个融入”,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工作特色。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深入实施石榴籽育人工程,构建起家庭、学校、系部、班级“四维一体”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格局。一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组,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必修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等思政课程。二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政治工作。鄂尔多斯学院官网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拍摄《石榴籽微课堂》系列短片,微电影《吾心归处是草原》入选“我心中的思政课”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三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文化活动。邀请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专家教授等为学院广大师生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举办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术论坛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题教学研讨活动,承办自治区工会“匠星耀暖城”劳模工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四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工作。与内蒙古大学合作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近年来,共完成民族政策理论、文化研究等各级各类课题77项,共形成论文88篇。五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宣传教育社会服务。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走入社区、机关、企业。开展宣讲近百场次,为党政干部、中小学师生等开展讲解培训31场840余人次。
初审:马泽恩
复审:张玲玲
终审:云冰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