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体育

 包头市青山区兴胜镇:绘就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生动画卷
发布时间:2025-07-29 14:40  来源:办公室   
分享到:
【字体:  

包头市青山区兴胜镇辖区总面积17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7万(含流动人口2.9万),聚居13个民族,是连接城乡、多民族融合的典型镇域。近年来,兴胜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党建领航、三产融合、多元共治”民族工作体系,走出“产业固本、共富强基、非遗赋能、文旅融合”特色路,形成“产业兴旺、文化融润、社会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

镇域内村庄航拍图

一、党建引领,构建民族工作新格局

一是组织领导强化责任链条。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牵头、部门协同、镇村联动”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内容,全年召开专题会议30余次,纳入村级班子考核指标,压实16个村(社区)责任。二是理论武装提升工作能力。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学习民族政策法规103项,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活动25场,覆盖2万余人次;实施“红石榴干部培优计划”,选派45名干部参加民族理论培训,开展村支部书记“铸牢”微党课,深化“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理念。三是制度约束保障工作落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16个村(社区)村规民约,出台三年行动方案,纳入镇党委“三重一大”决策,建立“周例会、月研判、季考核”制度,召开专题会议28次,整改问题35项,构建三级责任体系,设专项岗16个,民族工作占村级绩效考核权重15%。

2025年全年重点工作部署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进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       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

              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党日

二、宣传教育,凝聚共同体思想共识

一是全维度矩阵“有形”传播。打造《直通兴胜》月刊、微信公众号,推出“铸牢”专题报道1500余篇;成立“红石榴”宣讲队,创新“理论+故事+互动”模式,开展“籽籽同绽石榴红”活动品牌,累计宣传宣讲230余场,惠及2万余人。二是沉浸式体验“有感”共鸣。依托“青山烽火”红色基地开展互动宣讲120场,覆盖5万人次;在东达山度假村建艺术街区,与29位艺术家合作创作民族题材非遗作品200余件,相关做法获央视《乡村振兴》报道。三是实践动能“有效”转化。举办“草原儿女心向党”等主题活动32场、非遗体验活动80余场,编排舞台剧《和谐兴胜情 共筑同心梦》,创作文艺作品6部;在镇小学开设“铸牢”实践课,开展“石榴籽小课堂”等活动,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

向村民发放民族理论政策宣传册

  

乡村振兴农业技术设擂比武活动

村民编排表演民族特色舞蹈和鼓乐

剪纸比赛活动                           面塑研学活动

东达山艺术节活动                   东达山艺术区美术馆展览

  

松石小学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课   段秀玲 “民族团结之家”讲述团结故事

三、乡村振兴,夯实共同体物质基础

一是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投资1.2亿元建智慧农业产业园,推广“膜下滴灌”等技术,蔬菜亩均效益提升30%,带动农户人均增收8000元;创建“兴胜番茄”“兴胜肉羊”地理标志品牌,年产值突破3亿元。二是工业集群扩容升级。依托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引进企业12家,提供就业岗位1200个,人均月工资5500元;建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培育民族手工艺品企业23家,年产值1.5亿元。三是特色产业与文旅融合。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722万元,实施项目15个;成立集体经济项目14个,2024年村均收入114万元;打造“草莓鲜花小镇”等新业态,三产融合带动就业2000余人;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线路3条,2023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收入1.2亿元,“牧家乐+非遗体验”带动200户农牧民户均增收4万元。四是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投资9185万元完成污水管网、道路硬化等工程,户厕改造率94%,获评“国家卫生镇”,建成自治区首个村级供销社,农资服务覆盖率95%。                 

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兴胜肉羊”地理标志品牌

当铺村生态农场               羊山窑草莓鲜花小镇

  

东达山度假村                   四道沙河村宴会城和仓储超市

  

       王老大村温室大棚                  宏庆德村楼宇底店

   笸箩铺村仓储物流园区                   二相公村规模化种植  

  

        当铺村道路硬化                  笸箩铺村水冲户厕改造

四、互嵌共融,绘就民族团结新图景

一是情感链接促心理互嵌:建“一站式”民族事务服务中心4个,划分网格129个,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等难题42件;修缮非遗文化阵地,组建传承人联盟,举办9届非遗文化节。二是民生改善促空间互嵌:首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沙尔庆村试点带动1679户村民入股,2024年分红79.93万元;打造东达山研习馆、红石榴文化广场等阵地,设民族团结景观小品56处。三是文旅融合促文化互嵌:选树剪纸传承人王红川等文化名片,建成作家村、音乐小镇,培育非遗传承人30名;投资205万元提升东达山景区,形成农文旅集群,2024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村集体增收60万元,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四是非遗赋能促经济互嵌:开展技能培训36场,带动1200人就业;建“零工驿站”,灵活就业人员月增收3000元;创新“非遗工坊+电商”模式,年销售额500万元,带动3000人就业,兴胜镇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五是文明共建促社会互嵌:组建各民族志愿服务队12支,解决群众需求800余项;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举办道德讲堂136场;实施“银龄安康”工程,提供养老服务1.22万人次,文明村镇覆盖率100%。

“一站式”民族事务服务中心                兴胜镇综治服务中心

      庆中秋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汇演    迎春节民族团结一家亲村歌比赛活动

   端午节民族团结一家亲游园活动        青少年学生体验秋收农耕文化

沙尔庆村支部领办合作社分红现场           沙尔庆村便民商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习馆               红石榴文化广场

吸引新文艺雕塑老师和非遗文化传承人入驻东达山

   

国防教育拓展基地                       围炉煮茶体验区

  

老年食堂                 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义诊志愿活动

初审:张佳宾

复审:刘斌

终审:康宇凤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包头市青山区兴胜镇:绘就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生动画卷

发布时间:2025-07-29
来源:办公室
朗读

 包头市青山区兴胜镇:绘就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生动画卷, 包头市青山区兴胜镇辖区总面积17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7万(含流动人口2.9万),聚居13个民族,是连接城乡、多民族融合的典型镇域。近年来,兴胜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党建领航、三产融合、多元共治”民族工作体系,走出“产业固本、共富强基、非遗赋能、文旅融合”特色路,形成“产业兴旺、文化融润、社会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镇域内村庄航拍图一、党建引领,构建民族工作新格局一是组织领导强化责任链条。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牵头、部门协同、镇村联动”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内容,全年召开专题会议30余次,纳入村级班子考核指标,压实16个村(社区)责任。二是理论武装提升工作能力。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学习民族政策法规103项,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活动25场,覆盖2万余人次;实施“红石榴干部培优计划”,选派45名干部参加民族理论培训,开展村支部书记“铸牢”微党课,深化“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理念。三是制度约束保障工作落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16个村(社区)村规民约,出台三年行动方案,纳入镇党委“三重一大”决策,建立“周例会、月研判、季考核”制度,召开专题会议28次,整改问题35项,构建三级责任体系,设专项岗16个,民族工作占村级绩效考核权重15%。2025年全年重点工作部署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进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       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                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党日二、宣传教育,凝聚共同体思想共识一是全维度矩阵“有形”传播。打造《直通兴胜》月刊、微信公众号,推出“铸牢”专题报道1500余篇;成立“红石榴”宣讲队,创新“理论+故事+互动”模式,开展“籽籽同绽石榴红”活动品牌,累计宣传宣讲230余场,惠及2万余人。二是沉浸式体验“有感”共鸣。依托“青山烽火”红色基地开展互动宣讲120场,覆盖5万人次;在东达山度假村建艺术街区,与29位艺术家合作创作民族题材非遗作品200余件,相关做法获央视《乡村振兴》报道。三是实践动能“有效”转化。举办“草原儿女心向党”等主题活动32场、非遗体验活动80余场,编排舞台剧《和谐兴胜情 共筑同心梦》,创作文艺作品6部;在镇小学开设“铸牢”实践课,开展“石榴籽小课堂”等活动,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向村民发放民族理论政策宣传册   乡村振兴农业技术设擂比武活动  村民编排表演民族特色舞蹈和鼓乐  剪纸比赛活动                           面塑研学活动  东达山艺术节活动                   东达山艺术区美术馆展览   松石小学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课   段秀玲 “民族团结之家”讲述团结故事三、乡村振兴,夯实共同体物质基础一是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投资1.2亿元建智慧农业产业园,推广“膜下滴灌”等技术,蔬菜亩均效益提升30%,带动农户人均增收8000元;创建“兴胜番茄”“兴胜肉羊”地理标志品牌,年产值突破3亿元。二是工业集群扩容升级。依托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引进企业12家,提供就业岗位1200个,人均月工资5500元;建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培育民族手工艺品企业23家,年产值1.5亿元。三是特色产业与文旅融合。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722万元,实施项目15个;成立集体经济项目14个,2024年村均收入114万元;打造“草莓鲜花小镇”等新业态,三产融合带动就业2000余人;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线路3条,2023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收入1.2亿元,“牧家乐+非遗体验”带动200户农牧民户均增收4万元。四是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投资9185万元完成污水管网、道路硬化等工程,户厕改造率94%,获评“国家卫生镇”,建成自治区首个村级供销社,农资服务覆盖率95%。                   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兴胜肉羊”地理标志品牌   当铺村生态农场               羊山窑草莓鲜花小镇     东达山度假村                   四道沙河村宴会城和仓储超市          王老大村温室大棚                  宏庆德村楼宇底店     笸箩铺村仓储物流园区                   二相公村规模化种植              当铺村道路硬化                  笸箩铺村水冲户厕改造四、互嵌共融,绘就民族团结新图景一是情感链接促心理互嵌:建“一站式”民族事务服务中心4个,划分网格129个,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等难题42件;修缮非遗文化阵地,组建传承人联盟,举办9届非遗文化节。二是民生改善促空间互嵌:首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沙尔庆村试点带动1679户村民入股,2024年分红79.93万元;打造东达山研习馆、红石榴文化广场等阵地,设民族团结景观小品56处。三是文旅融合促文化互嵌:选树剪纸传承人王红川等文化名片,建成作家村、音乐小镇,培育非遗传承人30名;投资205万元提升东达山景区,形成农文旅集群,2024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村集体增收60万元,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四是非遗赋能促经济互嵌:开展技能培训36场,带动1200人就业;建“零工驿站”,灵活就业人员月增收3000元;创新“非遗工坊+电商”模式,年销售额500万元,带动3000人就业,兴胜镇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五是文明共建促社会互嵌:组建各民族志愿服务队12支,解决群众需求800余项;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举办道德讲堂136场;实施“银龄安康”工程,提供养老服务1.22万人次,文明村镇覆盖率100%。 “一站式”民族事务服务中心                兴胜镇综治服务中心         庆中秋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汇演    迎春节民族团结一家亲村歌比赛活动      端午节民族团结一家亲游园活动        青少年学生体验秋收农耕文化沙尔庆村支部领办合作社分红现场           沙尔庆村便民商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习馆               红石榴文化广场  吸引新文艺雕塑老师和非遗文化传承人入驻东达山    国防教育拓展基地                       围炉煮茶体验区    老年食堂                 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义诊志愿活动   初审:张佳宾复审:刘斌终审:康宇凤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包头市青山区兴胜镇辖区总面积17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7万(含流动人口2.9万),聚居13个民族,是连接城乡、多民族融合的典型镇域。近年来,兴胜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党建领航、三产融合、多元共治”民族工作体系,走出“产业固本、共富强基、非遗赋能、文旅融合”特色路,形成“产业兴旺、文化融润、社会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

镇域内村庄航拍图

一、党建引领,构建民族工作新格局

一是组织领导强化责任链条。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牵头、部门协同、镇村联动”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内容,全年召开专题会议30余次,纳入村级班子考核指标,压实16个村(社区)责任。二是理论武装提升工作能力。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学习民族政策法规103项,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活动25场,覆盖2万余人次;实施“红石榴干部培优计划”,选派45名干部参加民族理论培训,开展村支部书记“铸牢”微党课,深化“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理念。三是制度约束保障工作落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16个村(社区)村规民约,出台三年行动方案,纳入镇党委“三重一大”决策,建立“周例会、月研判、季考核”制度,召开专题会议28次,整改问题35项,构建三级责任体系,设专项岗16个,民族工作占村级绩效考核权重15%。

2025年全年重点工作部署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进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       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

              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党日

二、宣传教育,凝聚共同体思想共识

一是全维度矩阵“有形”传播。打造《直通兴胜》月刊、微信公众号,推出“铸牢”专题报道1500余篇;成立“红石榴”宣讲队,创新“理论+故事+互动”模式,开展“籽籽同绽石榴红”活动品牌,累计宣传宣讲230余场,惠及2万余人。二是沉浸式体验“有感”共鸣。依托“青山烽火”红色基地开展互动宣讲120场,覆盖5万人次;在东达山度假村建艺术街区,与29位艺术家合作创作民族题材非遗作品200余件,相关做法获央视《乡村振兴》报道。三是实践动能“有效”转化。举办“草原儿女心向党”等主题活动32场、非遗体验活动80余场,编排舞台剧《和谐兴胜情 共筑同心梦》,创作文艺作品6部;在镇小学开设“铸牢”实践课,开展“石榴籽小课堂”等活动,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

向村民发放民族理论政策宣传册

  

乡村振兴农业技术设擂比武活动

村民编排表演民族特色舞蹈和鼓乐

剪纸比赛活动                           面塑研学活动

东达山艺术节活动                   东达山艺术区美术馆展览

  

松石小学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课   段秀玲 “民族团结之家”讲述团结故事

三、乡村振兴,夯实共同体物质基础

一是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投资1.2亿元建智慧农业产业园,推广“膜下滴灌”等技术,蔬菜亩均效益提升30%,带动农户人均增收8000元;创建“兴胜番茄”“兴胜肉羊”地理标志品牌,年产值突破3亿元。二是工业集群扩容升级。依托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引进企业12家,提供就业岗位1200个,人均月工资5500元;建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培育民族手工艺品企业23家,年产值1.5亿元。三是特色产业与文旅融合。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722万元,实施项目15个;成立集体经济项目14个,2024年村均收入114万元;打造“草莓鲜花小镇”等新业态,三产融合带动就业2000余人;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线路3条,2023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收入1.2亿元,“牧家乐+非遗体验”带动200户农牧民户均增收4万元。四是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投资9185万元完成污水管网、道路硬化等工程,户厕改造率94%,获评“国家卫生镇”,建成自治区首个村级供销社,农资服务覆盖率95%。                 

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兴胜肉羊”地理标志品牌

当铺村生态农场               羊山窑草莓鲜花小镇

  

东达山度假村                   四道沙河村宴会城和仓储超市

  

       王老大村温室大棚                  宏庆德村楼宇底店

   笸箩铺村仓储物流园区                   二相公村规模化种植  

  

        当铺村道路硬化                  笸箩铺村水冲户厕改造

四、互嵌共融,绘就民族团结新图景

一是情感链接促心理互嵌:建“一站式”民族事务服务中心4个,划分网格129个,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等难题42件;修缮非遗文化阵地,组建传承人联盟,举办9届非遗文化节。二是民生改善促空间互嵌:首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沙尔庆村试点带动1679户村民入股,2024年分红79.93万元;打造东达山研习馆、红石榴文化广场等阵地,设民族团结景观小品56处。三是文旅融合促文化互嵌:选树剪纸传承人王红川等文化名片,建成作家村、音乐小镇,培育非遗传承人30名;投资205万元提升东达山景区,形成农文旅集群,2024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村集体增收60万元,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四是非遗赋能促经济互嵌:开展技能培训36场,带动1200人就业;建“零工驿站”,灵活就业人员月增收3000元;创新“非遗工坊+电商”模式,年销售额500万元,带动3000人就业,兴胜镇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五是文明共建促社会互嵌:组建各民族志愿服务队12支,解决群众需求800余项;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举办道德讲堂136场;实施“银龄安康”工程,提供养老服务1.22万人次,文明村镇覆盖率100%。

“一站式”民族事务服务中心                兴胜镇综治服务中心

      庆中秋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汇演    迎春节民族团结一家亲村歌比赛活动

   端午节民族团结一家亲游园活动        青少年学生体验秋收农耕文化

沙尔庆村支部领办合作社分红现场           沙尔庆村便民商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习馆               红石榴文化广场

吸引新文艺雕塑老师和非遗文化传承人入驻东达山

   

国防教育拓展基地                       围炉煮茶体验区

  

老年食堂                 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义诊志愿活动

初审:张佳宾

复审:刘斌

终审:康宇凤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澳门在线赌城娱乐 可靠的网上赌博 最近最火的赌博软件 全球最大在线博彩平台 澳门博彩官网 石家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赤峰市科技局 萍乡市林业局 锦州市科技局 盘锦市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