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内蒙古各系统各领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学细悟笃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大要求,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连日来,伟德体育官网会同各委员单位总结梳理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供各地各有关部门参考借鉴。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把落实主线要求与金融服务“五大任务”、“六个工程”、“六个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以“金融活水润北疆”为统领,推深做实全区金融领域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
一是聚焦主线坚决防范金融风险。地方法人银行改革化险加速推进。持续开展问题资产清收处置工作,压实机构主体责任和盟市属地责任,有力推动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按照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村镇银行吸收合并。自治区农信系统一次性完成统一法人改革,成功组建内蒙古农商银行,创造了全国农信改革时间最短、速度最快记录。高风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压降成效显著。组织开展高风险机构歼灭战、边缘风险机构阻击战,制定“一行一策”方案。改革化险以来,通过农信社统一法人改革、村行吸并、财政注资等方式,高风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大幅压降,净处置高风险机构数量居全国前列。资本市场重点风险有效防控。落实上市公司“应退尽退”要求,有序出清退市摘牌公司。建立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机制、防范化解债券违约风险协同机制、私募基金风险防范化解处置工作机制,实施信用债到期日管理,已连续82个月未发生公开市场债券实质性违约,切实维护北疆资本市场良好信用环境。防风险思想文化根基持续筑牢。坚持把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与推进“诚信内蒙古”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深入落实“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着力打造金融系统诚信、合规、廉洁文化环境,指导金融机构健全内控制度,增强合规意识,不断筑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思想文化根基。
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内蒙古现代化建设金融力量”宣讲大赛〔由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提供〕
二是聚焦主线持续强化金融监管。健全完善监管制度体系。坚持“管行业就要管风险”,建立完善监管协同机制,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方案》、《关于建立地方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机制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组织规范整治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共享机构监管信息和行业数据,加强风险处置协同配合。强化分级分类监管。对154家地方金融组织开展监管评级、年审和专项审计,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经营情况、合规情况、风险管理、社会责任、数据治理等方面作出评价,采取加大清理力度、强化监管强度、加强规范引导、发挥标杆作用等方式加强分类监管。提升日常监管力度。统筹推进地方金融组织常态化监管和规范整治,对全区地方金融组织全覆盖开展现场检查,截至6月末,全区正常经营的地方金融组织180家,自高峰期以来累计出清1168家,推动各类地方金融组织业态“减量提质”。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健全完善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机制,强化事前防范、事中监管、事后处置,实现全流程监测预警和联动处置,2025年上半年全区完成107起非法集资案件善后处置。
内蒙古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向奶牛养殖大户介绍信贷产品〔由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提供〕
三是聚焦主线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配套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5个子方案,构建“五篇大文章”、“1+5”政策体系。目前,全区绿色贷款和科技贷款新增额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均超过40%;普惠小微贷款、养老产业贷款、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深入开展“金融助企”行动。落实“宽信用”政策要求,完善“白名单”推送机制,今年以来累计推送企业1112家、项目3774个,融资需求801.63亿元。升级优化政金企对接机制,上半年组织开展政金企对接184场,签约2751亿元,落地1244亿元。创新金融支持模式,有效纾解地矿集团、久泰集团、田牧实业等企业融资难题,得到自治区领导批示肯定。畅通金融惠民“最后一公里”。发挥好“金融副村长”连接金融机构与农牧民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引导“金融副村长”做好惠农政策宣传、金融知识普及等工作,目前全区聘任“金融副村长”11300名,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加大额尔敦集团等重点农牧业企业流动资金供给,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维护边疆稳定、助力共同富裕。推进企业上市“不断档”。持续推进企业上市“天骏计划”、“千百工程”,用好企业上市“四个一”机制,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025年以来天和磁材、赤峰黄金分别在上交所、港交所主板上市,“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梯次格局不断深化。
内蒙古银行为客户办理市场采购贸易收汇业务〔由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提供〕
初审:青林、张雨梦(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
复审:青林
终审:云冰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铸牢”主线,看委员单位怎么干!】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聚焦“铸牢”主线推深做实“金融活水润北疆”, 按:内蒙古各系统各领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学细悟笃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大要求,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连日来,伟德体育官网会同各委员单位总结梳理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供各地各有关部门参考借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把落实主线要求与金融服务“五大任务”、“六个工程”、“六个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以“金融活水润北疆”为统领,推深做实全区金融领域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一是聚焦主线坚决防范金融风险。地方法人银行改革化险加速推进。持续开展问题资产清收处置工作,压实机构主体责任和盟市属地责任,有力推动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按照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村镇银行吸收合并。自治区农信系统一次性完成统一法人改革,成功组建内蒙古农商银行,创造了全国农信改革时间最短、速度最快记录。高风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压降成效显著。组织开展高风险机构歼灭战、边缘风险机构阻击战,制定“一行一策”方案。改革化险以来,通过农信社统一法人改革、村行吸并、财政注资等方式,高风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大幅压降,净处置高风险机构数量居全国前列。资本市场重点风险有效防控。落实上市公司“应退尽退”要求,有序出清退市摘牌公司。建立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机制、防范化解债券违约风险协同机制、私募基金风险防范化解处置工作机制,实施信用债到期日管理,已连续82个月未发生公开市场债券实质性违约,切实维护北疆资本市场良好信用环境。防风险思想文化根基持续筑牢。坚持把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与推进“诚信内蒙古”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深入落实“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着力打造金融系统诚信、合规、廉洁文化环境,指导金融机构健全内控制度,增强合规意识,不断筑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思想文化根基。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内蒙古现代化建设金融力量”宣讲大赛〔由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提供〕 二是聚焦主线持续强化金融监管。健全完善监管制度体系。坚持“管行业就要管风险”,建立完善监管协同机制,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方案》、《关于建立地方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机制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组织规范整治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共享机构监管信息和行业数据,加强风险处置协同配合。强化分级分类监管。对154家地方金融组织开展监管评级、年审和专项审计,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经营情况、合规情况、风险管理、社会责任、数据治理等方面作出评价,采取加大清理力度、强化监管强度、加强规范引导、发挥标杆作用等方式加强分类监管。提升日常监管力度。统筹推进地方金融组织常态化监管和规范整治,对全区地方金融组织全覆盖开展现场检查,截至6月末,全区正常经营的地方金融组织180家,自高峰期以来累计出清1168家,推动各类地方金融组织业态“减量提质”。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健全完善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机制,强化事前防范、事中监管、事后处置,实现全流程监测预警和联动处置,2025年上半年全区完成107起非法集资案件善后处置。内蒙古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向奶牛养殖大户介绍信贷产品〔由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提供〕三是聚焦主线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配套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5个子方案,构建“五篇大文章”、“1+5”政策体系。目前,全区绿色贷款和科技贷款新增额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均超过40%;普惠小微贷款、养老产业贷款、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深入开展“金融助企”行动。落实“宽信用”政策要求,完善“白名单”推送机制,今年以来累计推送企业1112家、项目3774个,融资需求801.63亿元。升级优化政金企对接机制,上半年组织开展政金企对接184场,签约2751亿元,落地1244亿元。创新金融支持模式,有效纾解地矿集团、久泰集团、田牧实业等企业融资难题,得到自治区领导批示肯定。畅通金融惠民“最后一公里”。发挥好“金融副村长”连接金融机构与农牧民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引导“金融副村长”做好惠农政策宣传、金融知识普及等工作,目前全区聘任“金融副村长”11300名,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加大额尔敦集团等重点农牧业企业流动资金供给,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维护边疆稳定、助力共同富裕。推进企业上市“不断档”。持续推进企业上市“天骏计划”、“千百工程”,用好企业上市“四个一”机制,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025年以来天和磁材、赤峰黄金分别在上交所、港交所主板上市,“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梯次格局不断深化。内蒙古银行为客户办理市场采购贸易收汇业务〔由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提供〕初审:青林、张雨梦(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复审:青林终审:云冰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按:内蒙古各系统各领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学细悟笃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大要求,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连日来,伟德体育官网会同各委员单位总结梳理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供各地各有关部门参考借鉴。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把落实主线要求与金融服务“五大任务”、“六个工程”、“六个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以“金融活水润北疆”为统领,推深做实全区金融领域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
一是聚焦主线坚决防范金融风险。地方法人银行改革化险加速推进。持续开展问题资产清收处置工作,压实机构主体责任和盟市属地责任,有力推动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按照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村镇银行吸收合并。自治区农信系统一次性完成统一法人改革,成功组建内蒙古农商银行,创造了全国农信改革时间最短、速度最快记录。高风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压降成效显著。组织开展高风险机构歼灭战、边缘风险机构阻击战,制定“一行一策”方案。改革化险以来,通过农信社统一法人改革、村行吸并、财政注资等方式,高风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大幅压降,净处置高风险机构数量居全国前列。资本市场重点风险有效防控。落实上市公司“应退尽退”要求,有序出清退市摘牌公司。建立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机制、防范化解债券违约风险协同机制、私募基金风险防范化解处置工作机制,实施信用债到期日管理,已连续82个月未发生公开市场债券实质性违约,切实维护北疆资本市场良好信用环境。防风险思想文化根基持续筑牢。坚持把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与推进“诚信内蒙古”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深入落实“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着力打造金融系统诚信、合规、廉洁文化环境,指导金融机构健全内控制度,增强合规意识,不断筑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思想文化根基。
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内蒙古现代化建设金融力量”宣讲大赛〔由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提供〕
二是聚焦主线持续强化金融监管。健全完善监管制度体系。坚持“管行业就要管风险”,建立完善监管协同机制,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方案》、《关于建立地方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机制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组织规范整治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共享机构监管信息和行业数据,加强风险处置协同配合。强化分级分类监管。对154家地方金融组织开展监管评级、年审和专项审计,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经营情况、合规情况、风险管理、社会责任、数据治理等方面作出评价,采取加大清理力度、强化监管强度、加强规范引导、发挥标杆作用等方式加强分类监管。提升日常监管力度。统筹推进地方金融组织常态化监管和规范整治,对全区地方金融组织全覆盖开展现场检查,截至6月末,全区正常经营的地方金融组织180家,自高峰期以来累计出清1168家,推动各类地方金融组织业态“减量提质”。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健全完善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机制,强化事前防范、事中监管、事后处置,实现全流程监测预警和联动处置,2025年上半年全区完成107起非法集资案件善后处置。
内蒙古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向奶牛养殖大户介绍信贷产品〔由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提供〕
三是聚焦主线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配套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5个子方案,构建“五篇大文章”、“1+5”政策体系。目前,全区绿色贷款和科技贷款新增额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均超过40%;普惠小微贷款、养老产业贷款、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深入开展“金融助企”行动。落实“宽信用”政策要求,完善“白名单”推送机制,今年以来累计推送企业1112家、项目3774个,融资需求801.63亿元。升级优化政金企对接机制,上半年组织开展政金企对接184场,签约2751亿元,落地1244亿元。创新金融支持模式,有效纾解地矿集团、久泰集团、田牧实业等企业融资难题,得到自治区领导批示肯定。畅通金融惠民“最后一公里”。发挥好“金融副村长”连接金融机构与农牧民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引导“金融副村长”做好惠农政策宣传、金融知识普及等工作,目前全区聘任“金融副村长”11300名,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加大额尔敦集团等重点农牧业企业流动资金供给,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维护边疆稳定、助力共同富裕。推进企业上市“不断档”。持续推进企业上市“天骏计划”、“千百工程”,用好企业上市“四个一”机制,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025年以来天和磁材、赤峰黄金分别在上交所、港交所主板上市,“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梯次格局不断深化。
内蒙古银行为客户办理市场采购贸易收汇业务〔由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提供〕
初审:青林、张雨梦(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
复审:青林
终审:云冰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