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体育

“六融”铸同心聚力绘新篇-科左后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4-07-12 16:45  来源:通辽市伟德体育   
分享到:
【字体:  

科左后旗开展“石榴花开向未来·籽籽同心共筑梦”青少年研学活动

基本情况

科左后旗位于通辽市东南部,三省(区)通衢之地,辖19个苏木镇场、1个社区服务中心,总面积1.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37万人,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等29个民族聚居。2023年,成功创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

典型做法

推动机制“融通”,实现同心同力。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 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和伟德体育官网委员 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 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将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旗各项工作的主线,旗委 成立专项督导组对各地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全覆 盖式督导检查。强化基层民族工作力量,在各党(工)委、党支部设置统战委员622名,实现统战委员全覆 盖,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推动思想融筑,实现同心共行。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作为重要任务,采用“线下+线上”模式,构建“点、线、面、体”多维度、全覆盖宣传教育体系,铸牢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铸魂’”为主题,谋划设计艺术创作、演讲比赛、知识竞赛、 群众性文体活动等17项覆盖多领域的特色载体活动。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测、赛”活动,受众7000余人次;在妇女群众中开展“石榴籽——巾帼心向党”行动,受众1万余人次;在青少年中开展共争“小石榴籽章”“小蒙古马章等活动,受众3万余人次;在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两月一周”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植根于各族群众的心中。

推动交流融入,实现同心共进。依托中央定点帮扶和京蒙协作优势,组织开展“悦来通辽·遇见后旗”、“十万人”互游等文旅活动12场次,选派全旗200余名中小学生前往北京开展研学活动,有效加强跨区域交流互动。打造一批可看、可听、可学、可推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位50余处,做示范、 当引擎,跑出创建工作“加速度”。创建“石榴籽+N品牌,打造“石榴籽”家园、驿站、校园、服务窗口、 书屋、手工坊、家庭、嘎查村等28处,凝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合力。

推动发展“融合”,实现同心建功。整合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100余万元,用于支持嘎查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特色文化旅游、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等,修建排水渠等基础建设类工程40余个,购置收割机等农机具20余台,切实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依托社区打造 信息、援助、服务、宣传、活动、协作“六个平台”,在进城落户、创业就业、儿童入学、法律援助、特困救助、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贴心服务,努力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提供良好社会条件。

推动文化“融汇”,实现同心圆梦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新时代乌兰牧骑建设,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各民族共同参与的文艺活动2000余场次。举办全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思政课大赛、经典诵读大赛,全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基地、教育实践基地、主题广场、主题公园、主题雕塑、民俗馆、博物馆等20余处,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随处可见、随时可学。

推动社会融洽,实现同心共治。将民族事务治理列入推进旗域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体系,定期开展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打造“朵兰·未检”、“石榴籽”调解室等工作品牌,调解群众纠纷183起,满意度达95.5%,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有效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亮点工作

打造“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建设”品牌。全力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突出抓好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努古斯台项目区创建工作,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提档升级,以“一树一亭一雕塑”为主要参观路线,系统展示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成果,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打造“民族团结+非遗传承创新”品牌。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重点抓好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创建工作,深入挖掘和传承蒙医正骨疗法的精华精髓,推进活态传承,讲好蒙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生动实践。打造“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品牌。围绕通辽市建设“全国肉牛产业重镇”发展定位,重点打造巴胡塔苏木黄牛重镇,抓好黄牛观光园建设,培育“安牧态”系列奶食品品牌,全方位展示肉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盟市动态

“六融”铸同心聚力绘新篇-科左后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4-07-12
来源:通辽市伟德体育官网
朗读

“六融”铸同心聚力绘新篇-科左后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典型案例, 科左后旗开展“石榴花开向未来·籽籽同心共筑梦”青少年研学活动基本情况科左后旗位于通辽市东南部,三省(区)通衢之地,辖19个苏木镇场、1个社区服务中心,总面积1.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37万人,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等29个民族聚居。2023年,成功创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典型做法推动机制“融通”,实现同心同力。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 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和伟德体育官网委员 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 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将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旗各项工作的主线,旗委 成立专项督导组对各地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全覆 盖式督导检查。强化基层民族工作力量,在各党(工)委、党支部设置统战委员622名,实现统战委员全覆 盖,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推动思想“融筑”,实现同心共行。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作为重要任务,采用“线下+线上”模式,构建“点、线、面、体”多维度、全覆盖宣传教育体系,铸牢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铸魂’”为主题,谋划设计艺术创作、演讲比赛、知识竞赛、 群众性文体活动等17项覆盖多领域的特色载体活动。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测、赛”活动,受众7000余人次;在妇女群众中开展“石榴籽——巾帼心向党”行动,受众1万余人次;在青少年中开展共争“小石榴籽章”“小蒙古马章”等活动,受众3万余人次;在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两月一周”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植根于各族群众的心中。推动交流“融入”,实现同心共进。依托中央定点帮扶和京蒙协作优势,组织开展“悦来通辽·遇见后旗”、“十万人”互游等文旅活动12场次,选派全旗200余名中小学生前往北京开展研学活动,有效加强跨区域交流互动。打造一批可看、可听、可学、可推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位50余处,做示范、 当引擎,跑出创建工作“加速度”。创建“石榴籽+N”品牌,打造“石榴籽”家园、驿站、校园、服务窗口、 书屋、手工坊、家庭、嘎查村等28处,凝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合力。推动发展“融合”,实现同心建功。整合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100余万元,用于支持嘎查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特色文化旅游、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等,修建排水渠等基础建设类工程40余个,购置收割机等农机具20余台,切实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依托社区打造 信息、援助、服务、宣传、活动、协作“六个平台”,在进城落户、创业就业、儿童入学、法律援助、特困救助、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贴心服务,努力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提供良好社会条件。推动文化“融汇”,实现同心圆梦。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新时代乌兰牧骑建设,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各民族共同参与的文艺活动2000余场次。举办全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思政课大赛、经典诵读大赛,全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基地、教育实践基地、主题广场、主题公园、主题雕塑、民俗馆、博物馆等20余处,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随处可见、随时可学。推动社会“融洽”,实现同心共治。将民族事务治理列入推进旗域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体系,定期开展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打造“朵兰·未检”、“石榴籽”调解室等工作品牌,调解群众纠纷183起,满意度达95.5%,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有效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亮点工作打造“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建设”品牌。全力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突出抓好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努古斯台项目区创建工作,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提档升级,以“一树一亭一雕塑”为主要参观路线,系统展示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成果,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打造“民族团结+非遗传承创新”品牌。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重点抓好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创建工作,深入挖掘和传承蒙医正骨疗法的精华精髓,推进活态传承,讲好蒙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生动实践。打造“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品牌。围绕通辽市建设“全国肉牛产业重镇”发展定位,重点打造巴胡塔苏木黄牛重镇,抓好黄牛观光园建设,培育“安牧态”系列奶食品品牌,全方位展示肉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科左后旗开展“石榴花开向未来·籽籽同心共筑梦”青少年研学活动

基本情况

科左后旗位于通辽市东南部,三省(区)通衢之地,辖19个苏木镇场、1个社区服务中心,总面积1.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37万人,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等29个民族聚居。2023年,成功创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

典型做法

推动机制“融通”,实现同心同力。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 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和伟德体育委员 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 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将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旗各项工作的主线,旗委 成立专项督导组对各地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全覆 盖式督导检查。强化基层民族工作力量,在各党(工)委、党支部设置统战委员622名,实现统战委员全覆 盖,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推动思想融筑,实现同心共行。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作为重要任务,采用“线下+线上”模式,构建“点、线、面、体”多维度、全覆盖宣传教育体系,铸牢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铸魂’”为主题,谋划设计艺术创作、演讲比赛、知识竞赛、 群众性文体活动等17项覆盖多领域的特色载体活动。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测、赛”活动,受众7000余人次;在妇女群众中开展“石榴籽——巾帼心向党”行动,受众1万余人次;在青少年中开展共争“小石榴籽章”“小蒙古马章等活动,受众3万余人次;在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两月一周”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植根于各族群众的心中。

推动交流融入,实现同心共进。依托中央定点帮扶和京蒙协作优势,组织开展“悦来通辽·遇见后旗”、“十万人”互游等文旅活动12场次,选派全旗200余名中小学生前往北京开展研学活动,有效加强跨区域交流互动。打造一批可看、可听、可学、可推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位50余处,做示范、 当引擎,跑出创建工作“加速度”。创建“石榴籽+N品牌,打造“石榴籽”家园、驿站、校园、服务窗口、 书屋、手工坊、家庭、嘎查村等28处,凝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合力。

推动发展“融合”,实现同心建功。整合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100余万元,用于支持嘎查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特色文化旅游、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等,修建排水渠等基础建设类工程40余个,购置收割机等农机具20余台,切实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依托社区打造 信息、援助、服务、宣传、活动、协作“六个平台”,在进城落户、创业就业、儿童入学、法律援助、特困救助、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贴心服务,努力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提供良好社会条件。

推动文化“融汇”,实现同心圆梦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新时代乌兰牧骑建设,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各民族共同参与的文艺活动2000余场次。举办全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思政课大赛、经典诵读大赛,全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基地、教育实践基地、主题广场、主题公园、主题雕塑、民俗馆、博物馆等20余处,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随处可见、随时可学。

推动社会融洽,实现同心共治。将民族事务治理列入推进旗域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体系,定期开展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打造“朵兰·未检”、“石榴籽”调解室等工作品牌,调解群众纠纷183起,满意度达95.5%,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有效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亮点工作

打造“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建设”品牌。全力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突出抓好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努古斯台项目区创建工作,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提档升级,以“一树一亭一雕塑”为主要参观路线,系统展示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成果,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打造“民族团结+非遗传承创新”品牌。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重点抓好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创建工作,深入挖掘和传承蒙医正骨疗法的精华精髓,推进活态传承,讲好蒙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生动实践。打造“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品牌。围绕通辽市建设“全国肉牛产业重镇”发展定位,重点打造巴胡塔苏木黄牛重镇,抓好黄牛观光园建设,培育“安牧态”系列奶食品品牌,全方位展示肉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ladbrokes立博中文官网 可靠的网上赌博 bet365体育 世界杯押注 威尼斯人博彩 IM体育试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