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体育

【籽籽相拥·同心筑梦①】巴彦淖尔市夯实“六个基础”绘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4-07-16 10:52  来源:巴彦淖尔市伟德体育官网   
分享到:
【字体: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为使命,以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为引领,按照“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总要求,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特别是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亲临巴彦淖尔考察调研并同各族干部群众座谈交流,首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巴彦淖尔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铸主线、促发展、保安全、惠民生,全面夯实“六个基础”,奋力绘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画卷。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夯实政治基础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精心组织重走总书记考察路线、重温总书记殷切嘱托活动,教育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深植厚培忠诚拥护“两个确立”的情感之基和力量之源。依托市直部门公开述职、旗县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亮晒比拼、苏木乡镇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民小组五人工作法五级特色党建载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和巡察重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全面提升党员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选拔充实民族工作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干部进入县乡领导班子,配备嘎查村(社区)专兼职民族工作联络员,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基层有人抓,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二、共筑共有精神家园,夯实思想基础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摆在重要位置,依托全市9处烈士陵园、2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3座历史博物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到烈士陵园、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坚持用中华文化浸润民族团结,全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全域实施“籽籽相拥·同心筑梦”“十个一”主线工程,制作编创主题歌曲16首、主题剧目8台、文创产品20个,选树典型人物事例47个,举办主题活动98场次,建设传习场所15处,打造主题公园广场10处、主题场馆14处,挂牌同心创业就业街区8条、精品研学路线28条,组织开展各类活动1500余场,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让各族群众在观赏、体验、分享、交流中,更加由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三、共建美丽宜居家园,夯实经济基础

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带来的巨大政治关怀和宝贵历史机遇,巴彦淖尔坚决有力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全力推动全市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2023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迈进自治区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1161.1亿元、同比增长7.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40804元、26404元,增长6.1%和8.2%。新能源装机占比及获批项目数量、外贸进出口总额、农产品出口均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AGV无人驾驶跨境运输入选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几字弯”攻坚战实施方案被国家确定为省区市规划编制的模板,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工程被评为全国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河套灌区获评全国“节水型示范灌区”,乌梁素海流域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并入选全区十大法治事件,“五抓五促”特色党建“书记项目”入选“全国市域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等等,巴彦淖尔地区影响力不断攀升,一跃成为全国关注的黄河“几字弯”明珠,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四、共享幸福和谐家园,夯实社会基础

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在巴彦淖尔市各学校全面落实各民族学生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共同学习生活。与包头市、乌海市、呼伦贝尔市等地签订各族青少年交流合作协议,开展各族青少年“夏令营”“同心营”“交流营”结对、青少年志愿服务、“大手拉小手”对口支援帮扶、“手拉手边境行”、主题队日等系列活动120余场次。利用“宝音德力格尔”事迹馆、川井国防教育基地等场所,开展铸牢研学活动,积极推进“青年大学习”等网上课堂,参与人数超5万人次。深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互嵌式发展等合作协议,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旧城区改造、新区建设和公租房建设、社区管理,在社区、企业等领域打造了20个试点。通过“最美家庭”“邻里一家亲”“微活动”等载体,让各族群众在与邻为亲、与邻为善、与邻同乐中增强“五个认同”。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打造了乌梁素海、新华林场、三盛公水利枢纽、川井国防教育基地等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旅游精品线路和研学基地,让旅客在旅游中感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体验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

五、提升治理能力水平,夯实法治基础

建立健全民族政策法规动态评估和清理制度,对法规、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充分利用“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等时机,在各旗县区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创新服务治理,深化拓展“五个一”(“一校”:草原流动党校;“一户”:党员中心户;“一业”:特色产业;“一队”:志愿服务队;“一车”:爱民固边直通车)边疆党建模式,充分发挥苏木镇党委、嘎查党支部和边防派出所等驻边单位党组织作用,以组织联建、生产联促、活动联谊、资源联享、困难联助、生态联护“六联共建”机制为抓手,在农牧区深入开展“农牧结亲”活动,全力打造“农牧结亲”同心圆,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实施“智慧边境”建设,构建“五位一体”守边模式,“一乡一阵地、一村一堡垒、一户一哨所、一人一哨兵”,坚决守好祖国“北大门”,把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六、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夯实稳定基础

坚持强边安边固边富边睦边一体推进,水电路讯一体化建设深入实施,不断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国防教育、双拥共建等工作,进一步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持续推进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推进信访帮办代办,加大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 ,准确把握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形成、传导、演化规律,完善应急预案,及时有效阻断风险扩散转化通道。近三年未发生涉民族因素重大舆情,有效防范化解涉民族因素风险隐患比率达到100%,有力保障了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当前位置: 首页 > 盟市动态

【籽籽相拥·同心筑梦①】巴彦淖尔市夯实“六个基础”绘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4-07-16
来源:巴彦淖尔市伟德体育官网
朗读

【籽籽相拥·同心筑梦①】巴彦淖尔市夯实“六个基础”绘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画卷,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为使命,以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为引领,按照“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总要求,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特别是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亲临巴彦淖尔考察调研并同各族干部群众座谈交流,首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巴彦淖尔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铸主线、促发展、保安全、惠民生,全面夯实“六个基础”,奋力绘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画卷。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夯实政治基础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精心组织重走总书记考察路线、重温总书记殷切嘱托活动,教育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深植厚培忠诚拥护“两个确立”的情感之基和力量之源。依托市直部门公开述职、旗县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亮晒比拼、苏木乡镇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民小组五人工作法五级特色党建载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和巡察重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全面提升党员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选拔充实民族工作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干部进入县乡领导班子,配备嘎查村(社区)专兼职民族工作联络员,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基层有人抓,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二、共筑共有精神家园,夯实思想基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摆在重要位置,依托全市9处烈士陵园、2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3座历史博物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到烈士陵园、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坚持用中华文化浸润民族团结,全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全域实施“籽籽相拥·同心筑梦”“十个一”主线工程,制作编创主题歌曲16首、主题剧目8台、文创产品20个,选树典型人物事例47个,举办主题活动98场次,建设传习场所15处,打造主题公园广场10处、主题场馆14处,挂牌同心创业就业街区8条、精品研学路线28条,组织开展各类活动1500余场,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让各族群众在观赏、体验、分享、交流中,更加由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三、共建美丽宜居家园,夯实经济基础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带来的巨大政治关怀和宝贵历史机遇,巴彦淖尔坚决有力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全力推动全市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2023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迈进自治区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1161.1亿元、同比增长7.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40804元、26404元,增长6.1%和8.2%。新能源装机占比及获批项目数量、外贸进出口总额、农产品出口均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AGV无人驾驶跨境运输入选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几字弯”攻坚战实施方案被国家确定为省区市规划编制的模板,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工程被评为全国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河套灌区获评全国“节水型示范灌区”,乌梁素海流域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并入选全区十大法治事件,“五抓五促”特色党建“书记项目”入选“全国市域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等等,巴彦淖尔地区影响力不断攀升,一跃成为全国关注的黄河“几字弯”明珠,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四、共享幸福和谐家园,夯实社会基础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在巴彦淖尔市各学校全面落实各民族学生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共同学习生活。与包头市、乌海市、呼伦贝尔市等地签订各族青少年交流合作协议,开展各族青少年“夏令营”“同心营”“交流营”结对、青少年志愿服务、“大手拉小手”对口支援帮扶、“手拉手边境行”、主题队日等系列活动120余场次。利用“宝音德力格尔”事迹馆、川井国防教育基地等场所,开展铸牢研学活动,积极推进“青年大学习”等网上课堂,参与人数超5万人次。深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互嵌式发展等合作协议,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旧城区改造、新区建设和公租房建设、社区管理,在社区、企业等领域打造了20个试点。通过“最美家庭”“邻里一家亲”“微活动”等载体,让各族群众在与邻为亲、与邻为善、与邻同乐中增强“五个认同”。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打造了乌梁素海、新华林场、三盛公水利枢纽、川井国防教育基地等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旅游精品线路和研学基地,让旅客在旅游中感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体验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五、提升治理能力水平,夯实法治基础建立健全民族政策法规动态评估和清理制度,对法规、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充分利用“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等时机,在各旗县区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创新服务治理,深化拓展“五个一”(“一校”:草原流动党校;“一户”:党员中心户;“一业”:特色产业;“一队”:志愿服务队;“一车”:爱民固边直通车)边疆党建模式,充分发挥苏木镇党委、嘎查党支部和边防派出所等驻边单位党组织作用,以组织联建、生产联促、活动联谊、资源联享、困难联助、生态联护“六联共建”机制为抓手,在农牧区深入开展“农牧结亲”活动,全力打造“农牧结亲”同心圆,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实施“智慧边境”建设,构建“五位一体”守边模式,“一乡一阵地、一村一堡垒、一户一哨所、一人一哨兵”,坚决守好祖国“北大门”,把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六、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夯实稳定基础坚持强边安边固边富边睦边一体推进,水电路讯一体化建设深入实施,不断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国防教育、双拥共建等工作,进一步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持续推进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推进信访帮办代办,加大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 ,准确把握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形成、传导、演化规律,完善应急预案,及时有效阻断风险扩散转化通道。近三年未发生涉民族因素重大舆情,有效防范化解涉民族因素风险隐患比率达到100%,有力保障了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为使命,以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为引领,按照“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总要求,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特别是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亲临巴彦淖尔考察调研并同各族干部群众座谈交流,首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巴彦淖尔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铸主线、促发展、保安全、惠民生,全面夯实“六个基础”,奋力绘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画卷。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夯实政治基础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精心组织重走总书记考察路线、重温总书记殷切嘱托活动,教育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深植厚培忠诚拥护“两个确立”的情感之基和力量之源。依托市直部门公开述职、旗县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亮晒比拼、苏木乡镇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民小组五人工作法五级特色党建载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和巡察重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全面提升党员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选拔充实民族工作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干部进入县乡领导班子,配备嘎查村(社区)专兼职民族工作联络员,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基层有人抓,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二、共筑共有精神家园,夯实思想基础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摆在重要位置,依托全市9处烈士陵园、2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3座历史博物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到烈士陵园、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坚持用中华文化浸润民族团结,全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全域实施“籽籽相拥·同心筑梦”“十个一”主线工程,制作编创主题歌曲16首、主题剧目8台、文创产品20个,选树典型人物事例47个,举办主题活动98场次,建设传习场所15处,打造主题公园广场10处、主题场馆14处,挂牌同心创业就业街区8条、精品研学路线28条,组织开展各类活动1500余场,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让各族群众在观赏、体验、分享、交流中,更加由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三、共建美丽宜居家园,夯实经济基础

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带来的巨大政治关怀和宝贵历史机遇,巴彦淖尔坚决有力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全力推动全市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2023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迈进自治区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1161.1亿元、同比增长7.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40804元、26404元,增长6.1%和8.2%。新能源装机占比及获批项目数量、外贸进出口总额、农产品出口均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AGV无人驾驶跨境运输入选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几字弯”攻坚战实施方案被国家确定为省区市规划编制的模板,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工程被评为全国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河套灌区获评全国“节水型示范灌区”,乌梁素海流域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并入选全区十大法治事件,“五抓五促”特色党建“书记项目”入选“全国市域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等等,巴彦淖尔地区影响力不断攀升,一跃成为全国关注的黄河“几字弯”明珠,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四、共享幸福和谐家园,夯实社会基础

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在巴彦淖尔市各学校全面落实各民族学生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共同学习生活。与包头市、乌海市、呼伦贝尔市等地签订各族青少年交流合作协议,开展各族青少年“夏令营”“同心营”“交流营”结对、青少年志愿服务、“大手拉小手”对口支援帮扶、“手拉手边境行”、主题队日等系列活动120余场次。利用“宝音德力格尔”事迹馆、川井国防教育基地等场所,开展铸牢研学活动,积极推进“青年大学习”等网上课堂,参与人数超5万人次。深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互嵌式发展等合作协议,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旧城区改造、新区建设和公租房建设、社区管理,在社区、企业等领域打造了20个试点。通过“最美家庭”“邻里一家亲”“微活动”等载体,让各族群众在与邻为亲、与邻为善、与邻同乐中增强“五个认同”。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打造了乌梁素海、新华林场、三盛公水利枢纽、川井国防教育基地等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旅游精品线路和研学基地,让旅客在旅游中感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体验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

五、提升治理能力水平,夯实法治基础

建立健全民族政策法规动态评估和清理制度,对法规、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充分利用“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等时机,在各旗县区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创新服务治理,深化拓展“五个一”(“一校”:草原流动党校;“一户”:党员中心户;“一业”:特色产业;“一队”:志愿服务队;“一车”:爱民固边直通车)边疆党建模式,充分发挥苏木镇党委、嘎查党支部和边防派出所等驻边单位党组织作用,以组织联建、生产联促、活动联谊、资源联享、困难联助、生态联护“六联共建”机制为抓手,在农牧区深入开展“农牧结亲”活动,全力打造“农牧结亲”同心圆,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实施“智慧边境”建设,构建“五位一体”守边模式,“一乡一阵地、一村一堡垒、一户一哨所、一人一哨兵”,坚决守好祖国“北大门”,把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六、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夯实稳定基础

坚持强边安边固边富边睦边一体推进,水电路讯一体化建设深入实施,不断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国防教育、双拥共建等工作,进一步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持续推进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推进信访帮办代办,加大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 ,准确把握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形成、传导、演化规律,完善应急预案,及时有效阻断风险扩散转化通道。近三年未发生涉民族因素重大舆情,有效防范化解涉民族因素风险隐患比率达到100%,有力保障了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十大博彩正规平台 ladbrokes立博中文官网 网络赌博网址大全 威尼斯人博彩 全网最大的彩票娱乐平台 网上十大娱乐网站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