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9日晚,通辽市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市委政法委、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民宗局,在孝庄河夜市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法律法规单行本及现场有奖答题等方式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5项法律法规单行本及宣传材料3000余份、宣传品400余件。参加活动的各族群众表示,这样的宣传让自己了解了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增强了自身的法律意识,希望以后能够多开展此类活动,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法治直通车”更“暖人心”,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全面助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年初以来,市伟德体育通过“8+N”方式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的基础上,借助市委政法委“法治服务直通车”普法品牌,开展了“法治直通车开往社会各界”、“法治直通车开往公共场所”、“法治直通车开往夜市”、“法治直通车开往公交专线”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全市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为呵护好“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贡献了通辽力量!
法治直通车开往社会各界。面向青少年,开展“护未成长向未来”送法进校园活动300余场次,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范校园欺凌、反电诈等法律知识,助力平安校园建设,帮助未成年人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面向老年人,深入敬老院、老年大学、社区、公交车等老年人活动场所,开展“守护最美夕阳红”关爱老年人活动法治宣传183场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老年人讲解了有关婚姻家庭、财产继承、赡养等与老年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得到了广大老年群众的一致好评。面向农牧民,通过走村入户上门送法、田间地头法护春耕等形式,集中宣讲民族政策、反电信诈骗、反邪教警示教育、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等法律知识。面向各类企业,开展“惠企助企促发展”送法进企业活动579场次、提供法律咨询等法治服务2000余件次,帮助企业增强防范法律风险能力、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面向妇女群体,启动“同心守护她权益”法治宣传服务月活动,举办全市女干部学习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专题培训班,制作发布《妇女权益保障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普法微视频100多期,开展辅导讲座300多场次,全方位、多角度守护妇女权益。
法治直通车开往公共场所。聚焦不同群体的法治需求,在通辽火车站、老年大学、市博物馆、四季乐园等30余个公共场所,定期开展惠民法治服务,根据受众人群和站点特点,量身定制了“一站一策划”的具体活动内容,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法治直通车开往夜市。每年夏天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送法进夜市”普法活动,每晚一场不同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打造群众身边的“普法晚宴”。通过趣味民族政策应知应会有奖答题游戏、法治乌兰牧骑演出、播放普法微视频等“场景式、互动式、融入式”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直观、形象、生动地向社会公众释法说理,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有烟火气。
法治直通车开往公交专线。利用普法公交专线阵地,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活动。以“法治宣传+法治服务+法治文化”为内核,车厢内张贴宪法、国家安全等10余个宣传主题海报,吊环拉手内嵌民法典、反邪教等20多种普法主题卡片,车载电视开通“法治服务直通车”普法专栏,滚动播放普法微视频。让市民坐一站公交,就能学一次法律,真正实现法治观念融入城市交通、深入大街小巷、贴近群众生活。
群众在哪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治宣传工作就开展到哪里。通过创新宣传方式,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年初以来,全市共举办了各类宣传活动1300余场次,累计参加人数达26万余人次。
通辽市伟德体育全方位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活动, 2024年7月29日晚,通辽市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市委政法委、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民宗局,在孝庄河夜市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法律法规单行本及现场有奖答题等方式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5项法律法规单行本及宣传材料3000余份、宣传品400余件。参加活动的各族群众表示,这样的宣传让自己了解了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增强了自身的法律意识,希望以后能够多开展此类活动,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法治直通车”更“暖人心”,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全面助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年初以来,市伟德体育官网通过“8+N”方式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的基础上,借助市委政法委“法治服务直通车”普法品牌,开展了“法治直通车开往社会各界”、“法治直通车开往公共场所”、“法治直通车开往夜市”、“法治直通车开往公交专线”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全市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为呵护好“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贡献了通辽力量!法治直通车开往社会各界。面向青少年,开展“护未成长向未来”送法进校园活动300余场次,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范校园欺凌、反电诈等法律知识,助力平安校园建设,帮助未成年人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面向老年人,深入敬老院、老年大学、社区、公交车等老年人活动场所,开展“守护最美夕阳红”关爱老年人活动法治宣传183场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老年人讲解了有关婚姻家庭、财产继承、赡养等与老年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得到了广大老年群众的一致好评。面向农牧民,通过走村入户上门送法、田间地头法护春耕等形式,集中宣讲民族政策、反电信诈骗、反邪教警示教育、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等法律知识。面向各类企业,开展“惠企助企促发展”送法进企业活动579场次、提供法律咨询等法治服务2000余件次,帮助企业增强防范法律风险能力、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面向妇女群体,启动“同心守护她权益”法治宣传服务月活动,举办全市女干部学习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专题培训班,制作发布《妇女权益保障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普法微视频100多期,开展辅导讲座300多场次,全方位、多角度守护妇女权益。法治直通车开往公共场所。聚焦不同群体的法治需求,在通辽火车站、老年大学、市博物馆、四季乐园等30余个公共场所,定期开展惠民法治服务,根据受众人群和站点特点,量身定制了“一站一策划”的具体活动内容,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法治直通车开往夜市。每年夏天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送法进夜市”普法活动,每晚一场不同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打造群众身边的“普法晚宴”。通过趣味民族政策应知应会有奖答题游戏、法治乌兰牧骑演出、播放普法微视频等“场景式、互动式、融入式”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直观、形象、生动地向社会公众释法说理,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有烟火气。法治直通车开往公交专线。利用普法公交专线阵地,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活动。以“法治宣传+法治服务+法治文化”为内核,车厢内张贴宪法、国家安全等10余个宣传主题海报,吊环拉手内嵌民法典、反邪教等20多种普法主题卡片,车载电视开通“法治服务直通车”普法专栏,滚动播放普法微视频。让市民坐一站公交,就能学一次法律,真正实现法治观念融入城市交通、深入大街小巷、贴近群众生活。群众在哪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治宣传工作就开展到哪里。通过创新宣传方式,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年初以来,全市共举办了各类宣传活动1300余场次,累计参加人数达26万余人次。
2024年7月29日晚,通辽市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市委政法委、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民宗局,在孝庄河夜市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法律法规单行本及现场有奖答题等方式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5项法律法规单行本及宣传材料3000余份、宣传品400余件。参加活动的各族群众表示,这样的宣传让自己了解了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增强了自身的法律意识,希望以后能够多开展此类活动,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法治直通车”更“暖人心”,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全面助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年初以来,市伟德体育通过“8+N”方式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的基础上,借助市委政法委“法治服务直通车”普法品牌,开展了“法治直通车开往社会各界”、“法治直通车开往公共场所”、“法治直通车开往夜市”、“法治直通车开往公交专线”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全市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为呵护好“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贡献了通辽力量!
法治直通车开往社会各界。面向青少年,开展“护未成长向未来”送法进校园活动300余场次,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范校园欺凌、反电诈等法律知识,助力平安校园建设,帮助未成年人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面向老年人,深入敬老院、老年大学、社区、公交车等老年人活动场所,开展“守护最美夕阳红”关爱老年人活动法治宣传183场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老年人讲解了有关婚姻家庭、财产继承、赡养等与老年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得到了广大老年群众的一致好评。面向农牧民,通过走村入户上门送法、田间地头法护春耕等形式,集中宣讲民族政策、反电信诈骗、反邪教警示教育、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等法律知识。面向各类企业,开展“惠企助企促发展”送法进企业活动579场次、提供法律咨询等法治服务2000余件次,帮助企业增强防范法律风险能力、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面向妇女群体,启动“同心守护她权益”法治宣传服务月活动,举办全市女干部学习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专题培训班,制作发布《妇女权益保障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普法微视频100多期,开展辅导讲座300多场次,全方位、多角度守护妇女权益。
法治直通车开往公共场所。聚焦不同群体的法治需求,在通辽火车站、老年大学、市博物馆、四季乐园等30余个公共场所,定期开展惠民法治服务,根据受众人群和站点特点,量身定制了“一站一策划”的具体活动内容,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法治直通车开往夜市。每年夏天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送法进夜市”普法活动,每晚一场不同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打造群众身边的“普法晚宴”。通过趣味民族政策应知应会有奖答题游戏、法治乌兰牧骑演出、播放普法微视频等“场景式、互动式、融入式”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直观、形象、生动地向社会公众释法说理,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有烟火气。
法治直通车开往公交专线。利用普法公交专线阵地,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活动。以“法治宣传+法治服务+法治文化”为内核,车厢内张贴宪法、国家安全等10余个宣传主题海报,吊环拉手内嵌民法典、反邪教等20多种普法主题卡片,车载电视开通“法治服务直通车”普法专栏,滚动播放普法微视频。让市民坐一站公交,就能学一次法律,真正实现法治观念融入城市交通、深入大街小巷、贴近群众生活。
群众在哪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治宣传工作就开展到哪里。通过创新宣传方式,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年初以来,全市共举办了各类宣传活动1300余场次,累计参加人数达26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