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体育

《中国民族》内蒙古增刊丨报道额济纳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啦!
发布时间:2024-08-02 15:59  来源:额济纳旗统一战线   
分享到:
【字体:  

20247月,《中国民族》杂志推出内蒙古增刊《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基层风采专栏刊登了额济纳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神舟起落地 奋进更出彩报道,全面反映了额济纳旗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对额济纳旗深入推进升级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给予了信心与力量。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伟德体育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创刊于1957年,是权威报道中国各民族的国家级综合性时政期刊。

胡杨林、梭梭树与沙漠戈壁黄绿交织,苍茫大漠既有无限风光,更有生命脉动,精彩连连。

居延汉简、黑城文书(遗址)实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土尔扈特万里东归”的佳话始终传唱,“最好牧场为航天”的故事演绎新篇……地处内蒙古最西端的额济纳旗,是一方凝聚爱国主义情怀的热土,也是汉、蒙古、回等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不断赓续民族团结优良传统的沃土。

新时代以来,特别是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考察内蒙古以来,额济纳旗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聚焦聚力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 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持续巩固 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成果,奋力书写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额济纳旗新篇章。

万里东归神舟起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的经典诗句,勾起人们对广袤边疆的无限遐想。而此诗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中的居廷,即指汉代居延地区。而今额济纳旗境内仍留有古居延地区的甲渠侯官(塞)大同城、黑城等历代重要遗址(存)。出土于居延遗址的3万余枚汉简,则向世人呈现了额济纳这一中原联通西域的重要节点上所发生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相互交错、中原与北方各民族交往 交流交融的生动史实。

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额济纳旗是地处大漠中的人文渊薮之地。

1698年,徙居伏尔加河地区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500余人在阿拉布珠尔的带领下启程返回祖国,从此拉开万里东归的序幕。1771年,首 领涅巴锡率部众3万多户、约17万人,穿越险峻山川、浩瀚沙漠,冲破沙俄军队的追赶拦截,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历时近半年,抵达我国新疆伊犁河流域。

离开故土一个半世纪之久的土尔扈特部,始终在情感上和文化上保持着与祖国的血肉联系他们敢于反抗沙俄压迫、不畏艰险毅然东归,彰显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回归祖国后,他们定居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一带与当地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和守护祖国西北边疆,始终致力于维护和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作为“东归先驱”的驻牧地,额济纳旗这片土地上的“东归后商”在新中国国防事业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58年3月,党中央正式批准在额济纳旗建设导弹试验配场。在前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额济纳旗政府连续搬迁3次,牧 民们一次又一次地踏上迁徒之路。

“透遮的驼队,行走的羊群,上升的尘埃。还有那些一步三回头的牧民……”一本收录额济纳牧民讲述东风航天城建设故事的书中如此记述。离开游牧故土,尽是万般不舍,但牧民们心系祖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

从1958年5月到1969年4月,额济纳牧民赶着7万多头牲畜,走遍全旗11万多平方公里的戈壁、草原寻找新家园,把水草丰美的6万多平方公里牧场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在他们让出的最美牧场上,东风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第一个空间站“天宫一号”,陆续飞向苍穹,镌刻下中国印记。

“万里东归”“三易旗府”,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如今,“土尔扈特万里东归”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述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而家喻户晓,被各民族传扬的“最好牧场为航天”佳话也在新时代不断演绎出新的版本。

在额济纳旗党政机关旧址,坍塌的房屋印证历史,新建的“最好牧场为航天”额济纳展厅呈现了这一历程;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里,从调疆起步到走向辉煌的新中国航天事业历历在目;中国第一卫星发射场上,光荣退役的两座功勋发射架依然做立,吸引无数人前来瞻仰“东方红升起的地方”;今年4月,随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太空“出差”已成常态…

万里东归归故里,神舟起落是吾乡

如今,在额济纳旗的城镇社区、牧区嘎查以及博物馆、机关单位、学校、景区等场所,“万里东归”和“三易旗府”的历史佳话以多种形式被传颂、被弘扬。对此,颜济纳人总会为“万里东归”的中国人以及心系祖国的“航天人”,感到无比自豪。

生态优先和请共生

每年深秋,漫天的金黄色如约而至,三千年不朽的胡杨林迎来最佳观赏季。额济纳胡杨林旅游景区里,各地游客尽赏胡杨魅影,流连忘返。2023年国庆假期,额济纳旗接待游客28.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亿多元。通过举办“苍天千峰驼羔”文化旅游系列活动金秋胡杨生态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环胡杨林自行车邀请赛等,额济纳旗持续吸引八方来客以独特生态资源赋能文旅融合发展,让“绿水 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依托胡杨林景区、居延海景区、居延文化遗址、策克口岸、东风航天城等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额济纳旗大力发展特色文旅产业2023年共接待游客190多万人次,全旗70%以上农牧民参与旅游经营,年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作为全国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额济纳旗党政机关旧址、居延海景区、东风航天城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作为2023年度全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试点示范项目点,胡杨林景区、居延海景区、东风航天城作为建 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之一,成为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深受欢迎。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富民、文旅富民的背后离不开党中央的关心关爱。
“小小居延海,连着中南海”。居延海景区内,醒目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额济纳生态保护
历史上的居延海水域面积一度达到300多 平方公里,周边遍布胡杨,曾与黑河干流构成额济纳绿洲,是西北边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然而,自20世纪中期开始,受人类活动、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黑河下游水源日渐枯竭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绿洲面积锐减,西、东居延海先后于1961年和1992年完全干涸。
湖水枯竭、沙进人退,黑河流域生态保护牵动了党中央的心。2000年,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下,抢救居延海的生态保卫战正式打响。此后,历经多年的科学规划、合理调度,属河水持续注入,使干涸的居延海重现丰盈。
50岁的牧民金柱,早在2003年就从黑河流域生态脆弱地区搬到了政府分配的安置房当时修建的700多套安置房现已并入达来呼布镇纳林高勒社区,牧民变成居民,还能享受草原奖补政策,如今,金柱每年可领取草原奖补3.4万元。退耕还草实现草蓄平衡,让脆弱的生态环境日渐好转。
退休老干部、“时代楷模”苏和老人在2004至2021年的17年间,种下9万多棵校梭苗,以3500多亩梭梭林构筑起一道宽500米、长3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退休干部图布巴图21年来义务种植梭梭4000亩,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创造绿色奇迹……这些“治沙愚公”,无疑是额济纳人坚持不懈投身于生态保护的典型代表。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进入新时代,额济纳旗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实施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退化草原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固边兴边边兴民富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额济纳旗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507公里,在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最远最苦最忠诚,爱党爱民爱边疆”,这是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算井子边境派出所数十年如一日传承下来的铮铮誓言,也是边防官兵卫国戍边的真实写照。自1971年组建以来,他们驻扎额济纳戈壁度地,担负起40多公里边境线和9400平方公里管理区的边境管理任务,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边境稳定、增进民族团结 和促进边疆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生命禁区”。一代代戌边民警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成为牧民贴心的卫生员、保卫员、邮递员、售货员、宣传员、放牧员、炊事员、理发员、科技员、信息员,派出所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母亲派出所”
“只要牧民有需求。我们必定想方设法排忧解难。”派出所所长斯日古楞表示,帮助牧民解决的每一桩小事,都是关乎爱民固边的大事。近年来,派出所为牧区修建“爱民路”40余公里、打出“爱心井”7口,并建起了医疗室,便民商店等。当好祖国边境的守卫者和牧民群众的贴心人,官兵们在苍茫戈壁上不断谱写警民团结固边疆的动人篇章。
在漫长的边境线上,放牧就是巡边。68岁的赦云其木格是苏泊淖尔苏木伊布图嘎查牧民尽管人烟稀少、条件恶劣,然而在放云其木格的眼里,这里是养育乡亲们的美丽家。
1978年,正值青年的故云其木格加入民兵队伍,携一家四口来到距离边境线16公里的牧场居住放牧,成为了坚守边境线的护边员。40 多年来。她一边放牧一边巡逻,把放牧当做守土戍边的神圣使命。从小就与骆驼打交道的她,还帮助边防连队疆养军陀,让战土们骑着骆驼去巡逻,共同谱写军爱民、民拥军的佳话。今年2月,敖云其木格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成为了蒙古族养驼习俗代表性传承人。在额济纳旗戈壁深处,像敖云其木格这样的牧民护边员不在少数,他们时时刻刻守卫在边防一线。
扎根边疆守护一方安宁的还有一批勇挑重担的电力青年。内蒙古电力集团阿拉善额济纳供电公司黑鹰山供电所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批又一批的电力青年接力坚守,先后有41名员工在大漠深处留下奋斗足迹。他们担负着额济纳旗黑鹰山镇3.3万平方公里内1000多公里输 配电线路运维以及周边军、企、民、警约105户900余人的电力服务工作,这是“生命禁区的光明线、国防事业的保障线、边疆牧民的幸福线”。今年5月,黑鹰山供电所被表彰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北疆电力人的故事再添新篇。
走进策克口岸,往返于中蒙两国的运输车 排起了长队。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西翼的重要通道、自治区第三大陆路口岸,这里是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要支点。近年来,策克口岸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积极构建“开放活边”格局,不断推进口岸商贸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建成边民互市贸易区,各族农牧民群 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正是得益于坚持强边、安边、固边、富边、睦边一体推进,额济纳旗呈现出了边境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固的良好局面,成为兴边稳边固边的模范。
手足情深幸福家园
自2019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 旗以来,额济纳旗更加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持续 巩固提升创建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项工作有形有感有效、硕果累累。
时值端午,达来呼布镇土尔扈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其乐融融。社区与辖区各党政机关单位正在联合开展端午节主题活动,居民和党员干部共同制作棕子、龙舟、簪花等手工艺品在欢度佳节的同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区党支部书记哈斯图雅告诉记者,社区每逢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联谊欢庆活动,促进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社区通过深化“党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让辖区120多名党员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实现了党建与民族工作有机融合,推动各族群众互帮互助亲如一家。
帮助牧民倒场移牧、修剪驼毛的“贴心人“纳林高勒边境派出所干警魏巍,组织社区居民学习声乐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额济纳旗原乌兰 牧骑队长齐仁草,悉心照顾瘫痪婆婆多年的“榜样儿媳”赵玉凤……居住着汉、蒙古、藏、维吾尔等各族居民的达来呼布镇纳林高勒社区,坚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形成了榜样就在身边的良好氛围。
成立于2012年的纳林高勒社区,是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农牧民退牧还草、转移搬迁而形成的典型移民型社区。“我们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与辖区纳林高勒边境派出所开展共建,为农牧民群众提供就业帮扶互助养老、治安联防等服务,真正做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社区党支部书记邓翠莲如是说。
胡杨挺立满目金黄的深秋,额济纳旗将迎来旅游高峰季。地处胡杨林核心景区的巴彦陶来苏木也会变得格外热用。经营民宿的农牧民忙着招待客人,各嘎查合作社的骆驼则被用来提供乘骑服务。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巴彦陶来苏木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牧户”模式,鼓励各族农牧民通过经营民宿、特色餐饮、乘驼乘马、特色产品销售和非物质文化体验项目等,拓展乡村旅游新空间,推动旅游经济由“门票经济”向“综合旅游经济”转型。
仅2023年,巴彦陶来苏木各嘎查民宿就接待游客1125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2万元,集体经济入账22.2万元,惠及群众163户,户均增收1万元。各族农牧民共享旅游发展红利,不仅有效推动了旅游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也进一步拓宽了共同富裕之路。
“请间老师,您能在太空中看见太空垃圾吗?”“空间站是否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呢?”2023年9月21日,来自阿拉善盟各旗区的120名中学生参加“天官课堂”额济纳旗地面课堂,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进行“天地互动”。这堂别开生面的课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东风航天城这一优势资源,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额济纳旗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德表示,“最好牧场为航天”的佳话早已成为教育引导全旗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的生动案例。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长期以来 额济纳旗各族人民始终传承弘扬民族团结优良 传统,陆续涌现出一批党代表、时代楷模、北 疆楷模,先后有40个单位和个人被命名为国 家级、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 个人。
胡杨大漠是土尔扈特万里东归的家园故土 亦是神舟飞天情牵中华儿女的心灵港湾
奋进新时代的额济纳旗各族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继续讲好“土尔扈特万里东归”“三易旗府”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持续擦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金字招牌,不断给就神舟故里新画卷,携手同心再谱团结奋进新篇章。
额济纳,令人神往,充满期待。

当前位置: 首页 > 盟市动态

《中国民族》内蒙古增刊丨报道额济纳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啦!

发布时间:2024-08-02
来源:额济纳旗统一战线
朗读

《中国民族》内蒙古增刊丨报道额济纳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啦!, 2024年7月,《中国民族》杂志推出内蒙古增刊《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基层风采”专栏刊登了额济纳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神舟起落地 奋进更出彩”报道,全面反映了额济纳旗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对额济纳旗深入推进“升级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给予了信心与力量。《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伟德体育官网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创刊于1957年,是权威报道中国各民族的国家级综合性时政期刊。胡杨林、梭梭树与沙漠戈壁黄绿交织,苍茫大漠既有无限风光,更有生命脉动,精彩连连。居延汉简、黑城文书(遗址)实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土尔扈特万里东归”的佳话始终传唱,“最好牧场为航天”的故事演绎新篇……地处内蒙古最西端的额济纳旗,是一方凝聚爱国主义情怀的热土,也是汉、蒙古、回等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不断赓续民族团结优良传统的沃土。新时代以来,特别是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考察内蒙古以来,额济纳旗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聚焦聚力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 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持续巩固 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成果,奋力书写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额济纳旗新篇章。万里东归神舟起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的经典诗句,勾起人们对广袤边疆的无限遐想。而此诗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中的居廷,即指汉代居延地区。而今额济纳旗境内仍留有古居延地区的甲渠侯官(塞)大同城、黑城等历代重要遗址(存)。出土于居延遗址的3万余枚汉简,则向世人呈现了额济纳这一中原联通西域的重要节点上所发生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相互交错、中原与北方各民族交往 交流交融的生动史实。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额济纳旗是地处大漠中的人文渊薮之地。1698年,徙居伏尔加河地区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500余人在阿拉布珠尔的带领下启程返回祖国,从此拉开万里东归的序幕。1771年,首 领涅巴锡率部众3万多户、约17万人,穿越险峻山川、浩瀚沙漠,冲破沙俄军队的追赶拦截,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历时近半年,抵达我国新疆伊犁河流域。离开故土一个半世纪之久的土尔扈特部,始终在情感上和文化上保持着与祖国的血肉联系他们敢于反抗沙俄压迫、不畏艰险毅然东归,彰显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回归祖国后,他们定居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一带与当地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和守护祖国西北边疆,始终致力于维护和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作为“东归先驱”的驻牧地,额济纳旗这片土地上的“东归后商”在新中国国防事业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58年3月,党中央正式批准在额济纳旗建设导弹试验配场。在前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额济纳旗政府连续搬迁3次,牧 民们一次又一次地踏上迁徒之路。“透遮的驼队,行走的羊群,上升的尘埃。还有那些一步三回头的牧民……”一本收录额济纳牧民讲述东风航天城建设故事的书中如此记述。离开游牧故土,尽是万般不舍,但牧民们心系祖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从1958年5月到1969年4月,额济纳牧民赶着7万多头牲畜,走遍全旗11万多平方公里的戈壁、草原寻找新家园,把水草丰美的6万多平方公里牧场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在他们让出的最美牧场上,东风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第一个空间站“天宫一号”,陆续飞向苍穹,镌刻下中国印记。“万里东归”“三易旗府”,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如今,“土尔扈特万里东归”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述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而家喻户晓,被各民族传扬的“最好牧场为航天”佳话也在新时代不断演绎出新的版本。在额济纳旗党政机关旧址,坍塌的房屋印证历史,新建的“最好牧场为航天”额济纳展厅呈现了这一历程;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里,从调疆起步到走向辉煌的新中国航天事业历历在目;中国第一卫星发射场上,光荣退役的两座功勋发射架依然做立,吸引无数人前来瞻仰“东方红升起的地方”;今年4月,随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太空“出差”已成常态…万里东归归故里,神舟起落是吾乡如今,在额济纳旗的城镇社区、牧区嘎查以及博物馆、机关单位、学校、景区等场所,“万里东归”和“三易旗府”的历史佳话以多种形式被传颂、被弘扬。对此,颜济纳人总会为“万里东归”的中国人以及心系祖国的“航天人”,感到无比自豪。生态优先和请共生每年深秋,漫天的金黄色如约而至,三千年不朽的胡杨林迎来最佳观赏季。额济纳胡杨林旅游景区里,各地游客尽赏胡杨魅影,流连忘返。2023年国庆假期,额济纳旗接待游客28.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亿多元。通过举办“苍天千峰驼羔”文化旅游系列活动金秋胡杨生态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环胡杨林自行车邀请赛等,额济纳旗持续吸引八方来客以独特生态资源赋能文旅融合发展,让“绿水 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依托胡杨林景区、居延海景区、居延文化遗址、策克口岸、东风航天城等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额济纳旗大力发展特色文旅产业2023年共接待游客190多万人次,全旗70%以上农牧民参与旅游经营,年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作为全国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额济纳旗党政机关旧址、居延海景区、东风航天城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作为2023年度全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试点示范项目点,胡杨林景区、居延海景区、东风航天城作为建 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之一,成为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深受欢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富民、文旅富民的背后离不开党中央的关心关爱。“小小居延海,连着中南海”。居延海景区内,醒目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额济纳生态保护历史上的居延海水域面积一度达到300多 平方公里,周边遍布胡杨,曾与黑河干流构成额济纳绿洲,是西北边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然而,自20世纪中期开始,受人类活动、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黑河下游水源日渐枯竭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绿洲面积锐减,西、东居延海先后于1961年和1992年完全干涸。湖水枯竭、沙进人退,黑河流域生态保护牵动了党中央的心。2000年,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下,抢救居延海的生态保卫战正式打响。此后,历经多年的科学规划、合理调度,属河水持续注入,使干涸的居延海重现丰盈。50岁的牧民金柱,早在2003年就从黑河流域生态脆弱地区搬到了政府分配的安置房当时修建的700多套安置房现已并入达来呼布镇纳林高勒社区,牧民变成居民,还能享受草原奖补政策,如今,金柱每年可领取草原奖补3.4万元。退耕还草实现草蓄平衡,让脆弱的生态环境日渐好转。退休老干部、“时代楷模”苏和老人在2004至2021年的17年间,种下9万多棵校梭苗,以3500多亩梭梭林构筑起一道宽500米、长3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退休干部图布巴图21年来义务种植梭梭4000亩,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创造绿色奇迹……这些“治沙愚公”,无疑是额济纳人坚持不懈投身于生态保护的典型代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进入新时代,额济纳旗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实施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退化草原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固边兴边边兴民富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额济纳旗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507公里,在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最远最苦最忠诚,爱党爱民爱边疆”,这是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算井子边境派出所数十年如一日传承下来的铮铮誓言,也是边防官兵卫国戍边的真实写照。自1971年组建以来,他们驻扎额济纳戈壁度地,担负起40多公里边境线和9400平方公里管理区的边境管理任务,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边境稳定、增进民族团结 和促进边疆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生命禁区”。一代代戌边民警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成为牧民贴心的卫生员、保卫员、邮递员、售货员、宣传员、放牧员、炊事员、理发员、科技员、信息员,派出所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母亲派出所”“只要牧民有需求。我们必定想方设法排忧解难。”派出所所长斯日古楞表示,帮助牧民解决的每一桩小事,都是关乎爱民固边的大事。近年来,派出所为牧区修建“爱民路”40余公里、打出“爱心井”7口,并建起了医疗室,便民商店等。当好祖国边境的守卫者和牧民群众的贴心人,官兵们在苍茫戈壁上不断谱写警民团结固边疆的动人篇章。在漫长的边境线上,放牧就是巡边。68岁的赦云其木格是苏泊淖尔苏木伊布图嘎查牧民尽管人烟稀少、条件恶劣,然而在放云其木格的眼里,这里是养育乡亲们的美丽家。1978年,正值青年的故云其木格加入民兵队伍,携一家四口来到距离边境线16公里的牧场居住放牧,成为了坚守边境线的护边员。40 多年来。她一边放牧一边巡逻,把放牧当做守土戍边的神圣使命。从小就与骆驼打交道的她,还帮助边防连队疆养军陀,让战土们骑着骆驼去巡逻,共同谱写军爱民、民拥军的佳话。今年2月,敖云其木格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成为了蒙古族养驼习俗代表性传承人。在额济纳旗戈壁深处,像敖云其木格这样的牧民护边员不在少数,他们时时刻刻守卫在边防一线。扎根边疆守护一方安宁的还有一批勇挑重担的电力青年。内蒙古电力集团阿拉善额济纳供电公司黑鹰山供电所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批又一批的电力青年接力坚守,先后有41名员工在大漠深处留下奋斗足迹。他们担负着额济纳旗黑鹰山镇3.3万平方公里内1000多公里输 配电线路运维以及周边军、企、民、警约105户900余人的电力服务工作,这是“生命禁区的光明线、国防事业的保障线、边疆牧民的幸福线”。今年5月,黑鹰山供电所被表彰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北疆电力人的故事再添新篇。走进策克口岸,往返于中蒙两国的运输车 排起了长队。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西翼的重要通道、自治区第三大陆路口岸,这里是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要支点。近年来,策克口岸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积极构建“开放活边”格局,不断推进口岸商贸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建成边民互市贸易区,各族农牧民群 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正是得益于坚持强边、安边、固边、富边、睦边一体推进,额济纳旗呈现出了边境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固的良好局面,成为兴边稳边固边的模范。手足情深幸福家园自2019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 旗以来,额济纳旗更加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持续 巩固提升创建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项工作有形有感有效、硕果累累。时值端午,达来呼布镇土尔扈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其乐融融。社区与辖区各党政机关单位正在联合开展端午节主题活动,居民和党员干部共同制作棕子、龙舟、簪花等手工艺品在欢度佳节的同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区党支部书记哈斯图雅告诉记者,社区每逢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联谊欢庆活动,促进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社区通过深化“党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让辖区120多名党员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实现了党建与民族工作有机融合,推动各族群众互帮互助亲如一家。帮助牧民倒场移牧、修剪驼毛的“贴心人“纳林高勒边境派出所干警魏巍,组织社区居民学习声乐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额济纳旗原乌兰 牧骑队长齐仁草,悉心照顾瘫痪婆婆多年的“榜样儿媳”赵玉凤……居住着汉、蒙古、藏、维吾尔等各族居民的达来呼布镇纳林高勒社区,坚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形成了榜样就在身边的良好氛围。成立于2012年的纳林高勒社区,是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农牧民退牧还草、转移搬迁而形成的典型移民型社区。“我们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与辖区纳林高勒边境派出所开展共建,为农牧民群众提供就业帮扶互助养老、治安联防等服务,真正做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社区党支部书记邓翠莲如是说。胡杨挺立满目金黄的深秋,额济纳旗将迎来旅游高峰季。地处胡杨林核心景区的巴彦陶来苏木也会变得格外热用。经营民宿的农牧民忙着招待客人,各嘎查合作社的骆驼则被用来提供乘骑服务。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巴彦陶来苏木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牧户”模式,鼓励各族农牧民通过经营民宿、特色餐饮、乘驼乘马、特色产品销售和非物质文化体验项目等,拓展乡村旅游新空间,推动旅游经济由“门票经济”向“综合旅游经济”转型。仅2023年,巴彦陶来苏木各嘎查民宿就接待游客1125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2万元,集体经济入账22.2万元,惠及群众163户,户均增收1万元。各族农牧民共享旅游发展红利,不仅有效推动了旅游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也进一步拓宽了共同富裕之路。“请间老师,您能在太空中看见太空垃圾吗?”“空间站是否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呢?”2023年9月21日,来自阿拉善盟各旗区的120名中学生参加“天官课堂”额济纳旗地面课堂,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进行“天地互动”。这堂别开生面的课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东风航天城这一优势资源,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额济纳旗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德表示,“最好牧场为航天”的佳话早已成为教育引导全旗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的生动案例。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长期以来 额济纳旗各族人民始终传承弘扬民族团结优良 传统,陆续涌现出一批党代表、时代楷模、北 疆楷模,先后有40个单位和个人被命名为国 家级、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 个人。胡杨大漠是土尔扈特万里东归的家园故土 亦是神舟飞天情牵中华儿女的心灵港湾奋进新时代的额济纳旗各族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继续讲好“土尔扈特万里东归”“三易旗府”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持续擦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金字招牌,不断给就神舟故里新画卷,携手同心再谱团结奋进新篇章。额济纳,令人神往,充满期待。

20247月,《中国民族》杂志推出内蒙古增刊《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基层风采专栏刊登了额济纳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神舟起落地 奋进更出彩报道,全面反映了额济纳旗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对额济纳旗深入推进升级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给予了信心与力量。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伟德体育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创刊于1957年,是权威报道中国各民族的国家级综合性时政期刊。

胡杨林、梭梭树与沙漠戈壁黄绿交织,苍茫大漠既有无限风光,更有生命脉动,精彩连连。

居延汉简、黑城文书(遗址)实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土尔扈特万里东归”的佳话始终传唱,“最好牧场为航天”的故事演绎新篇……地处内蒙古最西端的额济纳旗,是一方凝聚爱国主义情怀的热土,也是汉、蒙古、回等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不断赓续民族团结优良传统的沃土。

新时代以来,特别是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考察内蒙古以来,额济纳旗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聚焦聚力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 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持续巩固 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成果,奋力书写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额济纳旗新篇章。

万里东归神舟起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的经典诗句,勾起人们对广袤边疆的无限遐想。而此诗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中的居廷,即指汉代居延地区。而今额济纳旗境内仍留有古居延地区的甲渠侯官(塞)大同城、黑城等历代重要遗址(存)。出土于居延遗址的3万余枚汉简,则向世人呈现了额济纳这一中原联通西域的重要节点上所发生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相互交错、中原与北方各民族交往 交流交融的生动史实。

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额济纳旗是地处大漠中的人文渊薮之地。

1698年,徙居伏尔加河地区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500余人在阿拉布珠尔的带领下启程返回祖国,从此拉开万里东归的序幕。1771年,首 领涅巴锡率部众3万多户、约17万人,穿越险峻山川、浩瀚沙漠,冲破沙俄军队的追赶拦截,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历时近半年,抵达我国新疆伊犁河流域。

离开故土一个半世纪之久的土尔扈特部,始终在情感上和文化上保持着与祖国的血肉联系他们敢于反抗沙俄压迫、不畏艰险毅然东归,彰显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回归祖国后,他们定居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一带与当地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和守护祖国西北边疆,始终致力于维护和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作为“东归先驱”的驻牧地,额济纳旗这片土地上的“东归后商”在新中国国防事业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58年3月,党中央正式批准在额济纳旗建设导弹试验配场。在前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额济纳旗政府连续搬迁3次,牧 民们一次又一次地踏上迁徒之路。

“透遮的驼队,行走的羊群,上升的尘埃。还有那些一步三回头的牧民……”一本收录额济纳牧民讲述东风航天城建设故事的书中如此记述。离开游牧故土,尽是万般不舍,但牧民们心系祖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

从1958年5月到1969年4月,额济纳牧民赶着7万多头牲畜,走遍全旗11万多平方公里的戈壁、草原寻找新家园,把水草丰美的6万多平方公里牧场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在他们让出的最美牧场上,东风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第一个空间站“天宫一号”,陆续飞向苍穹,镌刻下中国印记。

“万里东归”“三易旗府”,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如今,“土尔扈特万里东归”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述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而家喻户晓,被各民族传扬的“最好牧场为航天”佳话也在新时代不断演绎出新的版本。

在额济纳旗党政机关旧址,坍塌的房屋印证历史,新建的“最好牧场为航天”额济纳展厅呈现了这一历程;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里,从调疆起步到走向辉煌的新中国航天事业历历在目;中国第一卫星发射场上,光荣退役的两座功勋发射架依然做立,吸引无数人前来瞻仰“东方红升起的地方”;今年4月,随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太空“出差”已成常态…

万里东归归故里,神舟起落是吾乡

如今,在额济纳旗的城镇社区、牧区嘎查以及博物馆、机关单位、学校、景区等场所,“万里东归”和“三易旗府”的历史佳话以多种形式被传颂、被弘扬。对此,颜济纳人总会为“万里东归”的中国人以及心系祖国的“航天人”,感到无比自豪。

生态优先和请共生

每年深秋,漫天的金黄色如约而至,三千年不朽的胡杨林迎来最佳观赏季。额济纳胡杨林旅游景区里,各地游客尽赏胡杨魅影,流连忘返。2023年国庆假期,额济纳旗接待游客28.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亿多元。通过举办“苍天千峰驼羔”文化旅游系列活动金秋胡杨生态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环胡杨林自行车邀请赛等,额济纳旗持续吸引八方来客以独特生态资源赋能文旅融合发展,让“绿水 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依托胡杨林景区、居延海景区、居延文化遗址、策克口岸、东风航天城等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额济纳旗大力发展特色文旅产业2023年共接待游客190多万人次,全旗70%以上农牧民参与旅游经营,年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作为全国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额济纳旗党政机关旧址、居延海景区、东风航天城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作为2023年度全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试点示范项目点,胡杨林景区、居延海景区、东风航天城作为建 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之一,成为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深受欢迎。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富民、文旅富民的背后离不开党中央的关心关爱。
“小小居延海,连着中南海”。居延海景区内,醒目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额济纳生态保护
历史上的居延海水域面积一度达到300多 平方公里,周边遍布胡杨,曾与黑河干流构成额济纳绿洲,是西北边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然而,自20世纪中期开始,受人类活动、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黑河下游水源日渐枯竭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绿洲面积锐减,西、东居延海先后于1961年和1992年完全干涸。
湖水枯竭、沙进人退,黑河流域生态保护牵动了党中央的心。2000年,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下,抢救居延海的生态保卫战正式打响。此后,历经多年的科学规划、合理调度,属河水持续注入,使干涸的居延海重现丰盈。
50岁的牧民金柱,早在2003年就从黑河流域生态脆弱地区搬到了政府分配的安置房当时修建的700多套安置房现已并入达来呼布镇纳林高勒社区,牧民变成居民,还能享受草原奖补政策,如今,金柱每年可领取草原奖补3.4万元。退耕还草实现草蓄平衡,让脆弱的生态环境日渐好转。
退休老干部、“时代楷模”苏和老人在2004至2021年的17年间,种下9万多棵校梭苗,以3500多亩梭梭林构筑起一道宽500米、长3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退休干部图布巴图21年来义务种植梭梭4000亩,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创造绿色奇迹……这些“治沙愚公”,无疑是额济纳人坚持不懈投身于生态保护的典型代表。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进入新时代,额济纳旗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实施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退化草原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固边兴边边兴民富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额济纳旗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507公里,在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最远最苦最忠诚,爱党爱民爱边疆”,这是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算井子边境派出所数十年如一日传承下来的铮铮誓言,也是边防官兵卫国戍边的真实写照。自1971年组建以来,他们驻扎额济纳戈壁度地,担负起40多公里边境线和9400平方公里管理区的边境管理任务,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边境稳定、增进民族团结 和促进边疆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生命禁区”。一代代戌边民警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成为牧民贴心的卫生员、保卫员、邮递员、售货员、宣传员、放牧员、炊事员、理发员、科技员、信息员,派出所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母亲派出所”
“只要牧民有需求。我们必定想方设法排忧解难。”派出所所长斯日古楞表示,帮助牧民解决的每一桩小事,都是关乎爱民固边的大事。近年来,派出所为牧区修建“爱民路”40余公里、打出“爱心井”7口,并建起了医疗室,便民商店等。当好祖国边境的守卫者和牧民群众的贴心人,官兵们在苍茫戈壁上不断谱写警民团结固边疆的动人篇章。
在漫长的边境线上,放牧就是巡边。68岁的赦云其木格是苏泊淖尔苏木伊布图嘎查牧民尽管人烟稀少、条件恶劣,然而在放云其木格的眼里,这里是养育乡亲们的美丽家。
1978年,正值青年的故云其木格加入民兵队伍,携一家四口来到距离边境线16公里的牧场居住放牧,成为了坚守边境线的护边员。40 多年来。她一边放牧一边巡逻,把放牧当做守土戍边的神圣使命。从小就与骆驼打交道的她,还帮助边防连队疆养军陀,让战土们骑着骆驼去巡逻,共同谱写军爱民、民拥军的佳话。今年2月,敖云其木格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成为了蒙古族养驼习俗代表性传承人。在额济纳旗戈壁深处,像敖云其木格这样的牧民护边员不在少数,他们时时刻刻守卫在边防一线。
扎根边疆守护一方安宁的还有一批勇挑重担的电力青年。内蒙古电力集团阿拉善额济纳供电公司黑鹰山供电所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批又一批的电力青年接力坚守,先后有41名员工在大漠深处留下奋斗足迹。他们担负着额济纳旗黑鹰山镇3.3万平方公里内1000多公里输 配电线路运维以及周边军、企、民、警约105户900余人的电力服务工作,这是“生命禁区的光明线、国防事业的保障线、边疆牧民的幸福线”。今年5月,黑鹰山供电所被表彰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北疆电力人的故事再添新篇。
走进策克口岸,往返于中蒙两国的运输车 排起了长队。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西翼的重要通道、自治区第三大陆路口岸,这里是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要支点。近年来,策克口岸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积极构建“开放活边”格局,不断推进口岸商贸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建成边民互市贸易区,各族农牧民群 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正是得益于坚持强边、安边、固边、富边、睦边一体推进,额济纳旗呈现出了边境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固的良好局面,成为兴边稳边固边的模范。
手足情深幸福家园
自2019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 旗以来,额济纳旗更加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持续 巩固提升创建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项工作有形有感有效、硕果累累。
时值端午,达来呼布镇土尔扈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其乐融融。社区与辖区各党政机关单位正在联合开展端午节主题活动,居民和党员干部共同制作棕子、龙舟、簪花等手工艺品在欢度佳节的同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区党支部书记哈斯图雅告诉记者,社区每逢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联谊欢庆活动,促进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社区通过深化“党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让辖区120多名党员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实现了党建与民族工作有机融合,推动各族群众互帮互助亲如一家。
帮助牧民倒场移牧、修剪驼毛的“贴心人“纳林高勒边境派出所干警魏巍,组织社区居民学习声乐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额济纳旗原乌兰 牧骑队长齐仁草,悉心照顾瘫痪婆婆多年的“榜样儿媳”赵玉凤……居住着汉、蒙古、藏、维吾尔等各族居民的达来呼布镇纳林高勒社区,坚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形成了榜样就在身边的良好氛围。
成立于2012年的纳林高勒社区,是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农牧民退牧还草、转移搬迁而形成的典型移民型社区。“我们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与辖区纳林高勒边境派出所开展共建,为农牧民群众提供就业帮扶互助养老、治安联防等服务,真正做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社区党支部书记邓翠莲如是说。
胡杨挺立满目金黄的深秋,额济纳旗将迎来旅游高峰季。地处胡杨林核心景区的巴彦陶来苏木也会变得格外热用。经营民宿的农牧民忙着招待客人,各嘎查合作社的骆驼则被用来提供乘骑服务。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巴彦陶来苏木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牧户”模式,鼓励各族农牧民通过经营民宿、特色餐饮、乘驼乘马、特色产品销售和非物质文化体验项目等,拓展乡村旅游新空间,推动旅游经济由“门票经济”向“综合旅游经济”转型。
仅2023年,巴彦陶来苏木各嘎查民宿就接待游客1125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2万元,集体经济入账22.2万元,惠及群众163户,户均增收1万元。各族农牧民共享旅游发展红利,不仅有效推动了旅游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也进一步拓宽了共同富裕之路。
“请间老师,您能在太空中看见太空垃圾吗?”“空间站是否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呢?”2023年9月21日,来自阿拉善盟各旗区的120名中学生参加“天官课堂”额济纳旗地面课堂,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进行“天地互动”。这堂别开生面的课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东风航天城这一优势资源,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额济纳旗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德表示,“最好牧场为航天”的佳话早已成为教育引导全旗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的生动案例。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长期以来 额济纳旗各族人民始终传承弘扬民族团结优良 传统,陆续涌现出一批党代表、时代楷模、北 疆楷模,先后有40个单位和个人被命名为国 家级、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 个人。
胡杨大漠是土尔扈特万里东归的家园故土 亦是神舟飞天情牵中华儿女的心灵港湾
奋进新时代的额济纳旗各族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继续讲好“土尔扈特万里东归”“三易旗府”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持续擦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金字招牌,不断给就神舟故里新画卷,携手同心再谱团结奋进新篇章。
额济纳,令人神往,充满期待。

网络赌博网站 十大彩票网赌平台 可靠的网上赌博 澳門威尼斯人博彩 世界杯压球官方网站 榆林市林业局 泉州市财政局 市水利局 盘锦市水利局 盘锦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