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体育

通辽市科左后旗:扎实推进“三项计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发布时间:2024-08-23 10:57  来源:通辽市科左后旗伟德体育   
分享到:
【字体:  

科左后旗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三项计划”,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一、在“双向奔赴”中奏响“三交”青春乐章

(一)以思想浸润为基础,促进各族青少年凝心铸魂。一是推动共居共学共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学校办学治校各领域、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坚定不移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确保各民族青少年掌握和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旗34623名各族青少年在51所学校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形成各民族学生教学同步、语言同学、课间同乐、用餐同桌、住宿同舍、竞技同场、歌舞同台、节日同庆的管理模式,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二是广泛开展载体活动。突出青少年主体地位,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绘画、演讲、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共计50余场。各学校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共计68场次,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非遗进校园”活动共计20余场次,常态化开展书法、剪纸、蒙古族象棋“非遗驻校园”活动,让广大青少年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积蓄内生力量。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各级各类学校采用意蕴厚重、内涵丰富、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标语装点校园,发挥文化环境的隐性润育作用,在润物细无声中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是打造研学精品路线。通过“研、学、游”的方式,充分利用科左后旗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让师生们对科学文化和科左后旗的人文历史有更深的感受和体会,以感铸魂,增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孩子们心中,科左后旗科技馆、博物馆、科尔沁民俗历史文化园等开馆以来共接待20余个学校前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二)以交流活动为抓手,推动各族青少年美好相遇。一是开展线上交流活动,让交往“有形”。通过与青岛灵山卫小学师生开展线上捐书仪式,与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国际部、远洋小学,北京宣武回民小学师生线上交流,与奈曼四中联合组织开展“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青少年线上文化交流——共上一堂思政课等活动,拓宽青少年交流方式,共惠及238名青少年。二是开展跨区域双向交流活动,让交流“有感”。发挥京蒙协作机制优势,甘旗卡镇中心学校与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远洋小学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于6月开展了“京蒙校际交流周”活动。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与北京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开展了双向交流活动,共有21名青少年参加。三是开展跨区域社会实践活动,让交融“有效”。年初以来,科左后旗以“石榴花开向未来,籽籽同心共筑梦”为主题,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作用,组织全旗各级各类学校193余名青少年千里研学赴北京;努古斯台镇图古日格嘎查、甘旗卡镇中心学校、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分别组织学生赴北京开展研学活动,让各族学,在感受祖国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的同时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和认识,共惠及42名青少年。

(三)以广纳天下客为依托,提升青少年交流的深度。科左后旗充分发挥服务青年、引领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用心用力做好牵线搭桥、服务保障等工作,增强了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走进基层、感知基层。一是做好外地青年服务工作。山东省烟台市、北京建筑大学机电学院、中国石油大学、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央美术学院、泡泡玛特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200余青少年到科左后旗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青年们也在交流座谈中针对吸引更多青年走进后旗、了解后旗、建设后旗,实现青年与后旗的双向奔赴建言献策。二是做好返乡青年服务工作。科左后旗发挥“生源地”优势,组织开展科左后旗2024年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帮助30余名科左后旗籍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基层、了解家乡,增加青年学子服务家乡、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二、在共居共乐中奏响互嵌共融和美乐章

(一)围绕就业互嵌,推动经济共融。科左后旗通过“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搭建就业平台,城镇登记新增就业46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提升各民族群众就业技能,农牧民转移就业达到46929人次,农牧民技能培训完成596人,切实增强各民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共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二)围绕空间互嵌,推动服务共享。科左后旗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导向,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宗旨,组建13支党员志愿服务队、25支文艺志愿服务队和14支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吸纳成员超过900人,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80余场次,切实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各项志愿服务活动送到“群众家门口”,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通过推行“网格集事、社区派单、多方解事、群众评单”模式,用“小网格”服务“大民生”,不断提升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工作水平。以社区为单位,在网格内多种渠道收集群众诉求和特殊人群数量和状况,征求党员居民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针对群众不同类型需求,履行“吹哨人”职责,牵头组织共驻共建单位召开党建工作联席会,谋划服务项目,跟进资源、需求、项目“三项清单”,实现办理主体、社区和居民群众的精准对接。截止目前,社区服务中心所辖10个社区的57个网格共收集居民需求信息115条,通过整合52支志愿服务队不间断的开展集中式、互助式服务,受益达7万余人次。开设社会救助、社会治理、社会保障、社会服务4个服务窗口,在4个服务窗口基础上,设立党员示范岗、双语服务岗,主动提供业务咨询、服务引导、表格填写等一条龙“导办”服务,实行“一站式服务”。并紧密结合辖区人口分布状况,配备双语工作人员,保证不同民族群众在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均等保障。搭建更多有形有感有效的平台载体,打造“石榴籽”调解室、“和合共治e站”、“小麦调解工作室”等工作品牌,加强矛盾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围绕文化互嵌,强化心理共识。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48场次;依托春节、元宵等节庆日,年均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群众性文化活动170余场次,吸纳党员干部、居民群众15000余人次参与,着力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居民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民族社区、蒙医整骨医院和安牧态奶制品加工厂被命名为全市互嵌式发展示范点,推进全方位嵌入。

三、在全域兴旅中奏响“诗与远方”新乐章

(一)突出铸牢主线。科左后旗坚持文化赋能、旅游铸魂,以“旅游+”融合发展为新路径,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行动,在旗域内3A级、4A级景区内融合展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形成政治性强、识别度高、意蕴厚重的文化宣传矩阵全覆盖,注重内涵提升,重点在景区讲解、旅游服务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在潜移默化中铸牢和深化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

(二)发展考古文旅。设计由大青沟旅游景区(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展厅)、科左后旗博物馆、欧翔玖玖红色研学教育基地、科尔沁民俗历史文化园等景区组成的科左后旗研学游线路,以增进共同性为目标,打造特色展厅、优化展陈布置、精编讲解词,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以物证史、以史增信,让各族群众“知来处,明去处”,更好发挥文物考古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

(三)探索“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一是做精“旅游+节庆”。借助节庆活动打造文旅“爆款”,今年成功举办第32届“双合尔·楚古兰”节,并同步开展全市搏克、科尔沁民歌、好来宝、乌力格尔大赛。短短3天,接待游客达6.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00余万元。二是做优“旅游+研学”。精心设计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遗文化、科普研学线路各1条。暑期吸引山东烟台、呼和浩特、通辽等地相关学校千余名师生前来研学体验。三是做活“旅游+乡村”。大力培育阿古拉民宿、哈森高娃民宿、伊和塔拉蒙古包民宿和茂道吐苏木索根民俗村等乡村旅游点位;组织阿古拉嘎查申报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四是做好“旅游+数字”。科左后旗积极探索数字化发展新模式,通过构建“畅游科左后旗”智慧旅游云平台,实现旅游信息的即时发布、景区基本情况速览、旅游攻略查阅等功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旅游服务,满足游客智慧游览的需求,让游客在指尖上就能领略科左后旗的文旅风采。

(四)推进区域联动。全力塑造“悦来通辽·遇见后旗”文旅品牌,年初前往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开展文旅宣传推介活动,成功促使哈尔滨40余家企业到大青沟景区回访,以谋求深度合作。积极与辽宁、山东等地文旅企业进行洽谈合作,初步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协作的良好发展态势。以旅游产业有力推动人口流动交往,深化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交融。

行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下一步,科左后旗将持续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深入落实“三项计划”,全方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讲好科左后旗“三交”故事,砥砺深耕,履践致远,推动建设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科左后旗力量。

当前位置: 首页 > 盟市动态

通辽市科左后旗:扎实推进“三项计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发布时间:2024-08-23
来源:通辽市科左后旗伟德体育官网
朗读

通辽市科左后旗:扎实推进“三项计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科左后旗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三项计划”,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一、在“双向奔赴”中奏响“三交”青春乐章(一)以思想浸润为基础,促进各族青少年凝心铸魂。一是推动共居共学共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学校办学治校各领域、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坚定不移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确保各民族青少年掌握和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旗34623名各族青少年在51所学校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形成各民族学生教学同步、语言同学、课间同乐、用餐同桌、住宿同舍、竞技同场、歌舞同台、节日同庆的管理模式,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二是广泛开展载体活动。突出青少年主体地位,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绘画、演讲、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共计50余场。各学校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共计68场次,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非遗进校园”活动共计20余场次,常态化开展书法、剪纸、蒙古族象棋“非遗驻校园”活动,让广大青少年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积蓄内生力量。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各级各类学校采用意蕴厚重、内涵丰富、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标语装点校园,发挥文化环境的隐性润育作用,在润物细无声中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是打造研学精品路线。通过“研、学、游”的方式,充分利用科左后旗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让师生们对科学文化和科左后旗的人文历史有更深的感受和体会,以感铸魂,增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孩子们心中,科左后旗科技馆、博物馆、科尔沁民俗历史文化园等开馆以来共接待20余个学校前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二)以交流活动为抓手,推动各族青少年美好相遇。一是开展线上交流活动,让交往“有形”。通过与青岛灵山卫小学师生开展线上捐书仪式,与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国际部、远洋小学,北京宣武回民小学师生线上交流,与奈曼四中联合组织开展“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青少年线上文化交流——共上一堂思政课等活动,拓宽青少年交流方式,共惠及238名青少年。二是开展跨区域双向交流活动,让交流“有感”。发挥京蒙协作机制优势,甘旗卡镇中心学校与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远洋小学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于6月开展了“京蒙校际交流周”活动。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与北京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开展了双向交流活动,共有21名青少年参加。三是开展跨区域社会实践活动,让交融“有效”。年初以来,科左后旗以“石榴花开向未来,籽籽同心共筑梦”为主题,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作用,组织全旗各级各类学校193余名青少年千里研学赴北京;努古斯台镇图古日格嘎查、甘旗卡镇中心学校、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分别组织学生赴北京开展研学活动,让各族学,在感受祖国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的同时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和认识,共惠及42名青少年。(三)以广纳天下客为依托,提升青少年交流的深度。科左后旗充分发挥服务青年、引领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用心用力做好牵线搭桥、服务保障等工作,增强了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走进基层、感知基层。一是做好外地青年服务工作。山东省烟台市、北京建筑大学机电学院、中国石油大学、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央美术学院、泡泡玛特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200余青少年到科左后旗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青年们也在交流座谈中针对吸引更多青年走进后旗、了解后旗、建设后旗,实现青年与后旗的双向奔赴建言献策。二是做好返乡青年服务工作。科左后旗发挥“生源地”优势,组织开展科左后旗2024年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帮助30余名科左后旗籍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基层、了解家乡,增加青年学子服务家乡、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二、在共居共乐中奏响互嵌共融和美乐章(一)围绕就业互嵌,推动经济共融。科左后旗通过“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搭建就业平台,城镇登记新增就业46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提升各民族群众就业技能,农牧民转移就业达到46929人次,农牧民技能培训完成596人,切实增强各民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共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二)围绕空间互嵌,推动服务共享。科左后旗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导向,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宗旨,组建13支党员志愿服务队、25支文艺志愿服务队和14支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吸纳成员超过900人,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80余场次,切实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各项志愿服务活动送到“群众家门口”,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通过推行“网格集事、社区派单、多方解事、群众评单”模式,用“小网格”服务“大民生”,不断提升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工作水平。以社区为单位,在网格内多种渠道收集群众诉求和特殊人群数量和状况,征求党员居民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针对群众不同类型需求,履行“吹哨人”职责,牵头组织共驻共建单位召开党建工作联席会,谋划服务项目,跟进资源、需求、项目“三项清单”,实现办理主体、社区和居民群众的精准对接。截止目前,社区服务中心所辖10个社区的57个网格共收集居民需求信息115条,通过整合52支志愿服务队不间断的开展集中式、互助式服务,受益达7万余人次。开设社会救助、社会治理、社会保障、社会服务4个服务窗口,在4个服务窗口基础上,设立党员示范岗、双语服务岗,主动提供业务咨询、服务引导、表格填写等一条龙“导办”服务,实行“一站式服务”。并紧密结合辖区人口分布状况,配备双语工作人员,保证不同民族群众在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均等保障。搭建更多有形有感有效的平台载体,打造“石榴籽”调解室、“和合共治e站”、“小麦调解工作室”等工作品牌,加强矛盾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围绕文化互嵌,强化心理共识。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48场次;依托春节、元宵等节庆日,年均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群众性文化活动170余场次,吸纳党员干部、居民群众15000余人次参与,着力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居民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民族社区、蒙医整骨医院和安牧态奶制品加工厂被命名为全市互嵌式发展示范点,推进全方位嵌入。三、在全域兴旅中奏响“诗与远方”新乐章(一)突出铸牢主线。科左后旗坚持文化赋能、旅游铸魂,以“旅游+”融合发展为新路径,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行动,在旗域内3A级、4A级景区内融合展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形成政治性强、识别度高、意蕴厚重的文化宣传矩阵全覆盖,注重内涵提升,重点在景区讲解、旅游服务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在潜移默化中铸牢和深化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二)发展考古文旅。设计由大青沟旅游景区(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展厅)、科左后旗博物馆、欧翔玖玖红色研学教育基地、科尔沁民俗历史文化园等景区组成的科左后旗研学游线路,以增进共同性为目标,打造特色展厅、优化展陈布置、精编讲解词,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以物证史、以史增信,让各族群众“知来处,明去处”,更好发挥文物考古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三)探索“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一是做精“旅游+节庆”。借助节庆活动打造文旅“爆款”,今年成功举办第32届“双合尔·楚古兰”节,并同步开展全市搏克、科尔沁民歌、好来宝、乌力格尔大赛。短短3天,接待游客达6.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00余万元。二是做优“旅游+研学”。精心设计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遗文化、科普研学线路各1条。暑期吸引山东烟台、呼和浩特、通辽等地相关学校千余名师生前来研学体验。三是做活“旅游+乡村”。大力培育阿古拉民宿、哈森高娃民宿、伊和塔拉蒙古包民宿和茂道吐苏木索根民俗村等乡村旅游点位;组织阿古拉嘎查申报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四是做好“旅游+数字”。科左后旗积极探索数字化发展新模式,通过构建“畅游科左后旗”智慧旅游云平台,实现旅游信息的即时发布、景区基本情况速览、旅游攻略查阅等功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旅游服务,满足游客智慧游览的需求,让游客在指尖上就能领略科左后旗的文旅风采。(四)推进区域联动。全力塑造“悦来通辽·遇见后旗”文旅品牌,年初前往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开展文旅宣传推介活动,成功促使哈尔滨40余家企业到大青沟景区回访,以谋求深度合作。积极与辽宁、山东等地文旅企业进行洽谈合作,初步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协作的良好发展态势。以旅游产业有力推动人口流动交往,深化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交融。行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下一步,科左后旗将持续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深入落实“三项计划”,全方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讲好科左后旗“三交”故事,砥砺深耕,履践致远,推动建设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科左后旗力量。

科左后旗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三项计划”,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一、在“双向奔赴”中奏响“三交”青春乐章

(一)以思想浸润为基础,促进各族青少年凝心铸魂。一是推动共居共学共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学校办学治校各领域、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坚定不移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确保各民族青少年掌握和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旗34623名各族青少年在51所学校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形成各民族学生教学同步、语言同学、课间同乐、用餐同桌、住宿同舍、竞技同场、歌舞同台、节日同庆的管理模式,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二是广泛开展载体活动。突出青少年主体地位,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绘画、演讲、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共计50余场。各学校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共计68场次,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非遗进校园”活动共计20余场次,常态化开展书法、剪纸、蒙古族象棋“非遗驻校园”活动,让广大青少年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积蓄内生力量。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各级各类学校采用意蕴厚重、内涵丰富、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标语装点校园,发挥文化环境的隐性润育作用,在润物细无声中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是打造研学精品路线。通过“研、学、游”的方式,充分利用科左后旗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让师生们对科学文化和科左后旗的人文历史有更深的感受和体会,以感铸魂,增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孩子们心中,科左后旗科技馆、博物馆、科尔沁民俗历史文化园等开馆以来共接待20余个学校前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二)以交流活动为抓手,推动各族青少年美好相遇。一是开展线上交流活动,让交往“有形”。通过与青岛灵山卫小学师生开展线上捐书仪式,与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国际部、远洋小学,北京宣武回民小学师生线上交流,与奈曼四中联合组织开展“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青少年线上文化交流——共上一堂思政课等活动,拓宽青少年交流方式,共惠及238名青少年。二是开展跨区域双向交流活动,让交流“有感”。发挥京蒙协作机制优势,甘旗卡镇中心学校与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远洋小学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于6月开展了“京蒙校际交流周”活动。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与北京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开展了双向交流活动,共有21名青少年参加。三是开展跨区域社会实践活动,让交融“有效”。年初以来,科左后旗以“石榴花开向未来,籽籽同心共筑梦”为主题,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作用,组织全旗各级各类学校193余名青少年千里研学赴北京;努古斯台镇图古日格嘎查、甘旗卡镇中心学校、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分别组织学生赴北京开展研学活动,让各族学,在感受祖国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的同时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和认识,共惠及42名青少年。

(三)以广纳天下客为依托,提升青少年交流的深度。科左后旗充分发挥服务青年、引领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用心用力做好牵线搭桥、服务保障等工作,增强了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走进基层、感知基层。一是做好外地青年服务工作。山东省烟台市、北京建筑大学机电学院、中国石油大学、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央美术学院、泡泡玛特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200余青少年到科左后旗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青年们也在交流座谈中针对吸引更多青年走进后旗、了解后旗、建设后旗,实现青年与后旗的双向奔赴建言献策。二是做好返乡青年服务工作。科左后旗发挥“生源地”优势,组织开展科左后旗2024年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帮助30余名科左后旗籍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基层、了解家乡,增加青年学子服务家乡、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二、在共居共乐中奏响互嵌共融和美乐章

(一)围绕就业互嵌,推动经济共融。科左后旗通过“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搭建就业平台,城镇登记新增就业46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提升各民族群众就业技能,农牧民转移就业达到46929人次,农牧民技能培训完成596人,切实增强各民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共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二)围绕空间互嵌,推动服务共享。科左后旗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导向,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宗旨,组建13支党员志愿服务队、25支文艺志愿服务队和14支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吸纳成员超过900人,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80余场次,切实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各项志愿服务活动送到“群众家门口”,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通过推行“网格集事、社区派单、多方解事、群众评单”模式,用“小网格”服务“大民生”,不断提升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工作水平。以社区为单位,在网格内多种渠道收集群众诉求和特殊人群数量和状况,征求党员居民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针对群众不同类型需求,履行“吹哨人”职责,牵头组织共驻共建单位召开党建工作联席会,谋划服务项目,跟进资源、需求、项目“三项清单”,实现办理主体、社区和居民群众的精准对接。截止目前,社区服务中心所辖10个社区的57个网格共收集居民需求信息115条,通过整合52支志愿服务队不间断的开展集中式、互助式服务,受益达7万余人次。开设社会救助、社会治理、社会保障、社会服务4个服务窗口,在4个服务窗口基础上,设立党员示范岗、双语服务岗,主动提供业务咨询、服务引导、表格填写等一条龙“导办”服务,实行“一站式服务”。并紧密结合辖区人口分布状况,配备双语工作人员,保证不同民族群众在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均等保障。搭建更多有形有感有效的平台载体,打造“石榴籽”调解室、“和合共治e站”、“小麦调解工作室”等工作品牌,加强矛盾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围绕文化互嵌,强化心理共识。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48场次;依托春节、元宵等节庆日,年均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群众性文化活动170余场次,吸纳党员干部、居民群众15000余人次参与,着力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居民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民族社区、蒙医整骨医院和安牧态奶制品加工厂被命名为全市互嵌式发展示范点,推进全方位嵌入。

三、在全域兴旅中奏响“诗与远方”新乐章

(一)突出铸牢主线。科左后旗坚持文化赋能、旅游铸魂,以“旅游+”融合发展为新路径,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行动,在旗域内3A级、4A级景区内融合展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形成政治性强、识别度高、意蕴厚重的文化宣传矩阵全覆盖,注重内涵提升,重点在景区讲解、旅游服务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在潜移默化中铸牢和深化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

(二)发展考古文旅。设计由大青沟旅游景区(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展厅)、科左后旗博物馆、欧翔玖玖红色研学教育基地、科尔沁民俗历史文化园等景区组成的科左后旗研学游线路,以增进共同性为目标,打造特色展厅、优化展陈布置、精编讲解词,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以物证史、以史增信,让各族群众“知来处,明去处”,更好发挥文物考古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

(三)探索“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一是做精“旅游+节庆”。借助节庆活动打造文旅“爆款”,今年成功举办第32届“双合尔·楚古兰”节,并同步开展全市搏克、科尔沁民歌、好来宝、乌力格尔大赛。短短3天,接待游客达6.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00余万元。二是做优“旅游+研学”。精心设计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遗文化、科普研学线路各1条。暑期吸引山东烟台、呼和浩特、通辽等地相关学校千余名师生前来研学体验。三是做活“旅游+乡村”。大力培育阿古拉民宿、哈森高娃民宿、伊和塔拉蒙古包民宿和茂道吐苏木索根民俗村等乡村旅游点位;组织阿古拉嘎查申报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四是做好“旅游+数字”。科左后旗积极探索数字化发展新模式,通过构建“畅游科左后旗”智慧旅游云平台,实现旅游信息的即时发布、景区基本情况速览、旅游攻略查阅等功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旅游服务,满足游客智慧游览的需求,让游客在指尖上就能领略科左后旗的文旅风采。

(四)推进区域联动。全力塑造“悦来通辽·遇见后旗”文旅品牌,年初前往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开展文旅宣传推介活动,成功促使哈尔滨40余家企业到大青沟景区回访,以谋求深度合作。积极与辽宁、山东等地文旅企业进行洽谈合作,初步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协作的良好发展态势。以旅游产业有力推动人口流动交往,深化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交融。

行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下一步,科左后旗将持续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深入落实“三项计划”,全方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讲好科左后旗“三交”故事,砥砺深耕,履践致远,推动建设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科左后旗力量。

博彩平台 体育博彩官方网站 澳门太阳赌城网站 PG电子 博彩網站 益阳市科技局 天水市科技局 钦州市科技局 河池市科技局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