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北疆,涓涓细流;石榴抱籽,并蒂花开。拥有“草原明珠”“草原之花”美誉的海拉尔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西麓,呼伦贝尔草原东部,是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旅游中心。在这片美丽辽阔的热土上,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近年来,海拉尔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机融入机关、企业、连队、镇办、社区等各领域,按照“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重要原则,持续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水平,打造“一主线四工程三典范”总体布局,不断深化“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理念,积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逐步形成可推广、可借鉴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生动实践。
一、聚焦“一条主线”,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海拉尔区2021年开启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按照全领域、广覆盖的思路高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海拉尔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写入全会报告、三定方案中,制定印发《海拉尔区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任务清单》等系列文件,扎实推动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区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党组会议、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民族工作领域问题,以召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推进会、城市民族工作会议、组织理论学习、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辅导等形式,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对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学习和理解。
二、实施“四项工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内涵。
一是实施思想认识提升工程。与高校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完成互嵌式社区治理课题立项。发挥“红石榴”宣讲团作用,广泛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活动基层行主题宣讲16次。深化“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模范事迹,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二是实施培根铸魂育人工程。聚焦“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组建海拉尔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展厅“小小讲解员”队伍和 “红石榴小小宣讲员”队伍,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巡讲、展演563次,组织开展各族青少年研学活动31次,有力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学习帮助。三是实施文化精品引领工程。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抓手,借力“十四冬”,做活冬季冰雪旅游活动。广泛开展北疆文化宣传推广,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44期,群众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内心。四是实施创建工作全域覆盖工程。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触角延伸至各领域,积极培育示范典型,重点打造一批在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点位,共计25家。截至目前,荣获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称号23个,培树自治区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6个。
三、打造“三个典范”,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精度。
一是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典范。结合“两月一周”,开展特色活动835次。建立124支2354人的“石榴籽”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各领域开展政策宣传志愿服务项目2192次。二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典范。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流行动”,全面搭建三级民族工作网络,形成跨层级、跨区域的基层协同治理体系。建成以正阳街道开发区社区为首的“完整居住社区”。打造数字化服务中心,完成帮办代办服务事项3702件,切实提升各族群众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三是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实施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17个,投入各级衔接资金1876万元。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成教育领域重点项目改造12处,全区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门诊统筹医保结算和异地就医购药服务,各族群众幸福感指数更高,获得感成色更足。
牢记嘱托,感恩前行。在海拉尔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海拉尔区将矢志不渝建设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幸福美好家园,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海拉尔新篇章。
团结奋斗做模范 一心同行向繁荣——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实践, 靓丽北疆,涓涓细流;石榴抱籽,并蒂花开。拥有“草原明珠”“草原之花”美誉的海拉尔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西麓,呼伦贝尔草原东部,是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旅游中心。在这片美丽辽阔的热土上,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近年来,海拉尔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机融入机关、企业、连队、镇办、社区等各领域,按照“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重要原则,持续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水平,打造“一主线四工程三典范”总体布局,不断深化“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理念,积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逐步形成可推广、可借鉴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生动实践。一、聚焦“一条主线”,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海拉尔区2021年开启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按照全领域、广覆盖的思路高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海拉尔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写入全会报告、三定方案中,制定印发《海拉尔区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任务清单》等系列文件,扎实推动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区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党组会议、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民族工作领域问题,以召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推进会、城市民族工作会议、组织理论学习、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辅导等形式,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对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学习和理解。 二、实施“四项工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内涵。一是实施思想认识提升工程。与高校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完成互嵌式社区治理课题立项。发挥“红石榴”宣讲团作用,广泛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活动基层行主题宣讲16次。深化“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模范事迹,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二是实施培根铸魂育人工程。聚焦“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组建海拉尔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展厅“小小讲解员”队伍和 “红石榴小小宣讲员”队伍,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巡讲、展演563次,组织开展各族青少年研学活动31次,有力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学习帮助。三是实施文化精品引领工程。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抓手,借力“十四冬”,做活冬季冰雪旅游活动。广泛开展北疆文化宣传推广,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44期,群众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内心。四是实施创建工作全域覆盖工程。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触角延伸至各领域,积极培育示范典型,重点打造一批在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点位,共计25家。截至目前,荣获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称号23个,培树自治区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6个。三、打造“三个典范”,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精度。一是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典范。结合“两月一周”,开展特色活动835次。建立124支2354人的“石榴籽”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各领域开展政策宣传志愿服务项目2192次。二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典范。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流行动”,全面搭建三级民族工作网络,形成跨层级、跨区域的基层协同治理体系。建成以正阳街道开发区社区为首的“完整居住社区”。打造数字化服务中心,完成帮办代办服务事项3702件,切实提升各族群众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三是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实施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17个,投入各级衔接资金1876万元。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成教育领域重点项目改造12处,全区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门诊统筹医保结算和异地就医购药服务,各族群众幸福感指数更高,获得感成色更足。牢记嘱托,感恩前行。在海拉尔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海拉尔区将矢志不渝建设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幸福美好家园,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海拉尔新篇章。
靓丽北疆,涓涓细流;石榴抱籽,并蒂花开。拥有“草原明珠”“草原之花”美誉的海拉尔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西麓,呼伦贝尔草原东部,是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旅游中心。在这片美丽辽阔的热土上,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近年来,海拉尔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机融入机关、企业、连队、镇办、社区等各领域,按照“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重要原则,持续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水平,打造“一主线四工程三典范”总体布局,不断深化“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理念,积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逐步形成可推广、可借鉴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生动实践。
一、聚焦“一条主线”,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海拉尔区2021年开启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按照全领域、广覆盖的思路高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海拉尔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写入全会报告、三定方案中,制定印发《海拉尔区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任务清单》等系列文件,扎实推动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区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党组会议、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民族工作领域问题,以召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推进会、城市民族工作会议、组织理论学习、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辅导等形式,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对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学习和理解。
二、实施“四项工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内涵。
一是实施思想认识提升工程。与高校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完成互嵌式社区治理课题立项。发挥“红石榴”宣讲团作用,广泛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活动基层行主题宣讲16次。深化“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模范事迹,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二是实施培根铸魂育人工程。聚焦“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组建海拉尔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展厅“小小讲解员”队伍和 “红石榴小小宣讲员”队伍,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巡讲、展演563次,组织开展各族青少年研学活动31次,有力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学习帮助。三是实施文化精品引领工程。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抓手,借力“十四冬”,做活冬季冰雪旅游活动。广泛开展北疆文化宣传推广,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44期,群众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内心。四是实施创建工作全域覆盖工程。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触角延伸至各领域,积极培育示范典型,重点打造一批在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点位,共计25家。截至目前,荣获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称号23个,培树自治区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6个。
三、打造“三个典范”,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精度。
一是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典范。结合“两月一周”,开展特色活动835次。建立124支2354人的“石榴籽”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各领域开展政策宣传志愿服务项目2192次。二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典范。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流行动”,全面搭建三级民族工作网络,形成跨层级、跨区域的基层协同治理体系。建成以正阳街道开发区社区为首的“完整居住社区”。打造数字化服务中心,完成帮办代办服务事项3702件,切实提升各族群众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三是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实施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17个,投入各级衔接资金1876万元。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成教育领域重点项目改造12处,全区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门诊统筹医保结算和异地就医购药服务,各族群众幸福感指数更高,获得感成色更足。
牢记嘱托,感恩前行。在海拉尔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海拉尔区将矢志不渝建设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幸福美好家园,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海拉尔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