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考察的首站,乌拉特前旗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工作任务,全面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作,奋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扛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治责任
乌拉特前旗作为北疆民族地区,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要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旗中心大局,纳入党的建设、政治考察、巡察监督、政绩考核等各个方面,写入旗本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三定”方案,进一步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形成单位全覆盖、职能全覆盖的工作格局,着力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精神,紧密结合旗情实际,制定印发《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分工方案》,形成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积极总结完善科学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形成了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绘好前旗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乌拉特前旗旗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安排部署,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程为抓手,全面深入持久开展“籽籽相拥·同心筑梦‘十个一’主线工程”,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建设模范自治区上争优作表率。一是在“有形”上寻突破。深入挖掘屯垦戍边、河套灌区建设等历史中蕴藏的民族团结基因,创作民族团结进步歌曲《同心筑梦》,积极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乌梁素海》民族歌舞剧;创作宣传片4期,选树典型事例4个,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19场,精心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1个、主题场馆2个、非遗传习场所2个、“同心创业街”1条,不断增强各族群众情感联系、文化共性、心灵共鸣。二是在“有感”上作文章。聚焦全面提升各族干部群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度,分领域、分层次、全覆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组织全旗处级领导、科级干部、党务工作者、各领域党员代表、“理论学习轻骑兵”等宣讲队伍,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巡回宣讲31场、分众化互动式宣讲170余场,惠及党员干部群众6000余人次;“理响乌拉特”视频号发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等内容共计38期,点击率达3.5万余人次;印发《习近平总书记论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乌拉特前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应知应会手册》等宣传手册、海报、政策读本5.3万余份,实现全旗各族党员干部群众全覆盖。三是在“有效”上下功夫。制定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时间表、“十个一”主线工程及社会面宣传推进表、“八进+N”领域任务表,进一步细化实化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和具体措施,为创建工作提供基本依据和具体指导。安排财政预算500万元,保障“八进”活动、“籽籽相拥·同心筑梦‘十个一’主线工程”等重点工作顺利推进。今年以来,旗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3次,召开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动员会1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作调度推进会8次、明查暗访督查情况整改推进会1次,旗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深入一线指导创建工作60余次,全力保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效开展。
三、谱写高质量发展前旗实践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乌拉特前旗紧抓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这一千载难逢机遇,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农业节水增效、新能源产业提速增量、传统产业重塑再造等培优蓄能工程为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乡村振兴蹄疾步稳,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一是农业发展拔节而上。充分发挥园区“示范田”、“样板田”作用,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依托乌梁素海南岸、西岸等2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广泛应用北斗导航自动耕种、水肥一体化、密植高产等技术,提升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2024年,乌拉特前旗进一步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项目承载能力和集约集聚建设水平,综合实施土地高标准整治、灌溉与排水改造、田间道路建设、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地力提升等“五项工程”,建成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水肥一体化园区,项目核心区1.45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土地2.93万亩,实现粮油农产品产量提升707.4万公斤,产值增加1557.2万元,新增节水能力23.8万立方米,新增防护林225万亩,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二是工业发展势强劲足。坚持走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形成化工、能源、矿山冶金、建材、铁合金、新材料、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7大产业体系。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着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蒙能15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并网发电,东立光伏一期、二期多晶硅产能累计达到7万吨,积葭无醛芦芯板项目建成投运,苏集沙地2GW光伏基地等项目稳步推进,新兴产业壮大和传统产业转型正在形成“齐头并进”、“强点延链”的良好局面。三是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推动经济发展和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强化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文化服务等保障能力为重点,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温暖工程、道路建设等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全旗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巴彦淖尔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牢固树立主线意识 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乌拉特前旗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考察的首站,乌拉特前旗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工作任务,全面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作,奋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一、扛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治责任乌拉特前旗作为北疆民族地区,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要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旗中心大局,纳入党的建设、政治考察、巡察监督、政绩考核等各个方面,写入旗本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三定”方案,进一步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形成单位全覆盖、职能全覆盖的工作格局,着力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精神,紧密结合旗情实际,制定印发《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分工方案》,形成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积极总结完善科学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形成了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强大合力。二、绘好前旗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乌拉特前旗旗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安排部署,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程为抓手,全面深入持久开展“籽籽相拥·同心筑梦‘十个一’主线工程”,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建设模范自治区上争优作表率。一是在“有形”上寻突破。深入挖掘屯垦戍边、河套灌区建设等历史中蕴藏的民族团结基因,创作民族团结进步歌曲《同心筑梦》,积极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乌梁素海》民族歌舞剧;创作宣传片4期,选树典型事例4个,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19场,精心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1个、主题场馆2个、非遗传习场所2个、“同心创业街”1条,不断增强各族群众情感联系、文化共性、心灵共鸣。二是在“有感”上作文章。聚焦全面提升各族干部群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度,分领域、分层次、全覆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组织全旗处级领导、科级干部、党务工作者、各领域党员代表、“理论学习轻骑兵”等宣讲队伍,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巡回宣讲31场、分众化互动式宣讲170余场,惠及党员干部群众6000余人次;“理响乌拉特”视频号发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等内容共计38期,点击率达3.5万余人次;印发《习近平总书记论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乌拉特前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应知应会手册》等宣传手册、海报、政策读本5.3万余份,实现全旗各族党员干部群众全覆盖。三是在“有效”上下功夫。制定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时间表、“十个一”主线工程及社会面宣传推进表、“八进+N”领域任务表,进一步细化实化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和具体措施,为创建工作提供基本依据和具体指导。安排财政预算500万元,保障“八进”活动、“籽籽相拥·同心筑梦‘十个一’主线工程”等重点工作顺利推进。今年以来,旗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3次,召开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动员会1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作调度推进会8次、明查暗访督查情况整改推进会1次,旗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深入一线指导创建工作60余次,全力保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效开展。三、谱写高质量发展前旗实践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乌拉特前旗紧抓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这一千载难逢机遇,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农业节水增效、新能源产业提速增量、传统产业重塑再造等培优蓄能工程为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乡村振兴蹄疾步稳,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一是农业发展拔节而上。充分发挥园区“示范田”、“样板田”作用,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依托乌梁素海南岸、西岸等2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广泛应用北斗导航自动耕种、水肥一体化、密植高产等技术,提升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2024年,乌拉特前旗进一步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项目承载能力和集约集聚建设水平,综合实施土地高标准整治、灌溉与排水改造、田间道路建设、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地力提升等“五项工程”,建成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水肥一体化园区,项目核心区1.45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土地2.93万亩,实现粮油农产品产量提升707.4万公斤,产值增加1557.2万元,新增节水能力23.8万立方米,新增防护林225万亩,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二是工业发展势强劲足。坚持走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形成化工、能源、矿山冶金、建材、铁合金、新材料、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7大产业体系。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着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蒙能15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并网发电,东立光伏一期、二期多晶硅产能累计达到7万吨,积葭无醛芦芯板项目建成投运,苏集沙地2GW光伏基地等项目稳步推进,新兴产业壮大和传统产业转型正在形成“齐头并进”、“强点延链”的良好局面。三是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推动经济发展和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强化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文化服务等保障能力为重点,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温暖工程、道路建设等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全旗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考察的首站,乌拉特前旗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工作任务,全面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作,奋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扛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治责任
乌拉特前旗作为北疆民族地区,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要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旗中心大局,纳入党的建设、政治考察、巡察监督、政绩考核等各个方面,写入旗本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三定”方案,进一步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形成单位全覆盖、职能全覆盖的工作格局,着力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精神,紧密结合旗情实际,制定印发《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分工方案》,形成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积极总结完善科学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形成了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绘好前旗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乌拉特前旗旗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安排部署,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程为抓手,全面深入持久开展“籽籽相拥·同心筑梦‘十个一’主线工程”,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建设模范自治区上争优作表率。一是在“有形”上寻突破。深入挖掘屯垦戍边、河套灌区建设等历史中蕴藏的民族团结基因,创作民族团结进步歌曲《同心筑梦》,积极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乌梁素海》民族歌舞剧;创作宣传片4期,选树典型事例4个,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19场,精心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1个、主题场馆2个、非遗传习场所2个、“同心创业街”1条,不断增强各族群众情感联系、文化共性、心灵共鸣。二是在“有感”上作文章。聚焦全面提升各族干部群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度,分领域、分层次、全覆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组织全旗处级领导、科级干部、党务工作者、各领域党员代表、“理论学习轻骑兵”等宣讲队伍,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巡回宣讲31场、分众化互动式宣讲170余场,惠及党员干部群众6000余人次;“理响乌拉特”视频号发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等内容共计38期,点击率达3.5万余人次;印发《习近平总书记论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乌拉特前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应知应会手册》等宣传手册、海报、政策读本5.3万余份,实现全旗各族党员干部群众全覆盖。三是在“有效”上下功夫。制定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时间表、“十个一”主线工程及社会面宣传推进表、“八进+N”领域任务表,进一步细化实化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和具体措施,为创建工作提供基本依据和具体指导。安排财政预算500万元,保障“八进”活动、“籽籽相拥·同心筑梦‘十个一’主线工程”等重点工作顺利推进。今年以来,旗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3次,召开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动员会1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作调度推进会8次、明查暗访督查情况整改推进会1次,旗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深入一线指导创建工作60余次,全力保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效开展。
三、谱写高质量发展前旗实践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乌拉特前旗紧抓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这一千载难逢机遇,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农业节水增效、新能源产业提速增量、传统产业重塑再造等培优蓄能工程为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乡村振兴蹄疾步稳,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一是农业发展拔节而上。充分发挥园区“示范田”、“样板田”作用,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依托乌梁素海南岸、西岸等2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广泛应用北斗导航自动耕种、水肥一体化、密植高产等技术,提升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2024年,乌拉特前旗进一步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项目承载能力和集约集聚建设水平,综合实施土地高标准整治、灌溉与排水改造、田间道路建设、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地力提升等“五项工程”,建成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水肥一体化园区,项目核心区1.45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土地2.93万亩,实现粮油农产品产量提升707.4万公斤,产值增加1557.2万元,新增节水能力23.8万立方米,新增防护林225万亩,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二是工业发展势强劲足。坚持走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形成化工、能源、矿山冶金、建材、铁合金、新材料、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7大产业体系。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着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蒙能15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并网发电,东立光伏一期、二期多晶硅产能累计达到7万吨,积葭无醛芦芯板项目建成投运,苏集沙地2GW光伏基地等项目稳步推进,新兴产业壮大和传统产业转型正在形成“齐头并进”、“强点延链”的良好局面。三是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推动经济发展和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强化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文化服务等保障能力为重点,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温暖工程、道路建设等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全旗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