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丰收季,迎来果红飘香时,各族群众绘就着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和谐画卷。内蒙古科左中旗希伯花镇锦绣海棠种植园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闻名遐迩的锦绣海棠迎来了大丰收,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枝头,如一个个小灯笼,在浓绿的枝叶间熠熠生辉、惹人垂涎,给当地各族群众带来了满满的幸福和希望。
科左中旗希伯花镇锦绣海棠种植基地果农任范利介绍:“我家栽植了56亩锦绣海棠,今年果园约产10万斤海棠果。今年市场销售很好,我们的海棠果还销往了海外。”
近年来,科左中旗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将特色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以锦绣海棠为典型的《科左中旗生态林果产业扶贫案例》荣获“第二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进一步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互促双赢,着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据悉,全旗锦绣海棠栽植面积已达16万亩,挂果面积达3.5万亩,盛果期亩产量可达1000至1500斤,实现产值一亿元以上。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实现共同富裕,让各族群众的钱包“鼓起来”,科左中旗希伯花嘎查成立锦绣海棠种植专业合作社,并认证品牌商标和绿色食品标识。锦绣海棠从开花到结果,已经形成科学管护的完整链条,吸引着马来西亚、浙江、广州等海内外客商前来订购。作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希伯花镇村集体合作社依托气调冷鲜库,以成本价寄存的方式帮助果农储存鲜果35万斤,帮助村民延长销售期,进行错季销售,预计果农可增收100万元以上。每当锦绣海棠进入到收果季,摘果临时用工达1500人次以上,带动周边各族群众人均增收超过5000元。这一个个举措不仅让各族群众看到土地带来的切切实实的财富,更是充分调动了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谱写好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的科左中旗篇章。
扎根于北纬43°肥沃的土地,生长在祖国北疆宜人的气候,充分沐浴了阳光雨露、吸收了土壤养分的锦绣海棠果色泽红艳、含糖量高、甜脆多汁,从东部的乡镇到西部的村落,处处可见锦绣海棠丰收的景象。在今年的中秋节和丰收节期间,作为科左中旗生态建设名片,锦绣海棠基地成为诸多游客乡村休闲旅游的不二选择,品尝最新鲜海棠果的同时还能体验到采摘乐趣。众多摄影爱好者也来到这里,用镜头记录下当地的自然风光和各族群众的喜悦之情。锦绣海棠不仅为各族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更是使其成为乡村文化的一部分,为全旗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生动实践。各族群众对未来生活的憧憬,都凝聚在这一颗颗红彤彤的果实之中。
“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科左中旗将牢记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生态兴推动产业兴,持续发展好现代农业、培育壮大特色乡村产业,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引导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走向中国式现代化。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锦绣海棠红又红,生态建设丰收忙, 又是一年丰收季,迎来果红飘香时,各族群众绘就着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和谐画卷。内蒙古科左中旗希伯花镇锦绣海棠种植园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闻名遐迩的锦绣海棠迎来了大丰收,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枝头,如一个个小灯笼,在浓绿的枝叶间熠熠生辉、惹人垂涎,给当地各族群众带来了满满的幸福和希望。科左中旗希伯花镇锦绣海棠种植基地果农任范利介绍:“我家栽植了56亩锦绣海棠,今年果园约产10万斤海棠果。今年市场销售很好,我们的海棠果还销往了海外。”近年来,科左中旗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将特色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以锦绣海棠为典型的《科左中旗生态林果产业扶贫案例》荣获“第二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进一步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互促双赢,着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据悉,全旗锦绣海棠栽植面积已达16万亩,挂果面积达3.5万亩,盛果期亩产量可达1000至1500斤,实现产值一亿元以上。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实现共同富裕,让各族群众的钱包“鼓起来”,科左中旗希伯花嘎查成立锦绣海棠种植专业合作社,并认证品牌商标和绿色食品标识。锦绣海棠从开花到结果,已经形成科学管护的完整链条,吸引着马来西亚、浙江、广州等海内外客商前来订购。作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希伯花镇村集体合作社依托气调冷鲜库,以成本价寄存的方式帮助果农储存鲜果35万斤,帮助村民延长销售期,进行错季销售,预计果农可增收100万元以上。每当锦绣海棠进入到收果季,摘果临时用工达1500人次以上,带动周边各族群众人均增收超过5000元。这一个个举措不仅让各族群众看到土地带来的切切实实的财富,更是充分调动了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谱写好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的科左中旗篇章。扎根于北纬43°肥沃的土地,生长在祖国北疆宜人的气候,充分沐浴了阳光雨露、吸收了土壤养分的锦绣海棠果色泽红艳、含糖量高、甜脆多汁,从东部的乡镇到西部的村落,处处可见锦绣海棠丰收的景象。在今年的中秋节和丰收节期间,作为科左中旗生态建设名片,锦绣海棠基地成为诸多游客乡村休闲旅游的不二选择,品尝最新鲜海棠果的同时还能体验到采摘乐趣。众多摄影爱好者也来到这里,用镜头记录下当地的自然风光和各族群众的喜悦之情。锦绣海棠不仅为各族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更是使其成为乡村文化的一部分,为全旗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生动实践。各族群众对未来生活的憧憬,都凝聚在这一颗颗红彤彤的果实之中。“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科左中旗将牢记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生态兴推动产业兴,持续发展好现代农业、培育壮大特色乡村产业,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引导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走向中国式现代化。
又是一年丰收季,迎来果红飘香时,各族群众绘就着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和谐画卷。内蒙古科左中旗希伯花镇锦绣海棠种植园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闻名遐迩的锦绣海棠迎来了大丰收,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枝头,如一个个小灯笼,在浓绿的枝叶间熠熠生辉、惹人垂涎,给当地各族群众带来了满满的幸福和希望。
科左中旗希伯花镇锦绣海棠种植基地果农任范利介绍:“我家栽植了56亩锦绣海棠,今年果园约产10万斤海棠果。今年市场销售很好,我们的海棠果还销往了海外。”
近年来,科左中旗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将特色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以锦绣海棠为典型的《科左中旗生态林果产业扶贫案例》荣获“第二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进一步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互促双赢,着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据悉,全旗锦绣海棠栽植面积已达16万亩,挂果面积达3.5万亩,盛果期亩产量可达1000至1500斤,实现产值一亿元以上。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实现共同富裕,让各族群众的钱包“鼓起来”,科左中旗希伯花嘎查成立锦绣海棠种植专业合作社,并认证品牌商标和绿色食品标识。锦绣海棠从开花到结果,已经形成科学管护的完整链条,吸引着马来西亚、浙江、广州等海内外客商前来订购。作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希伯花镇村集体合作社依托气调冷鲜库,以成本价寄存的方式帮助果农储存鲜果35万斤,帮助村民延长销售期,进行错季销售,预计果农可增收100万元以上。每当锦绣海棠进入到收果季,摘果临时用工达1500人次以上,带动周边各族群众人均增收超过5000元。这一个个举措不仅让各族群众看到土地带来的切切实实的财富,更是充分调动了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谱写好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的科左中旗篇章。
扎根于北纬43°肥沃的土地,生长在祖国北疆宜人的气候,充分沐浴了阳光雨露、吸收了土壤养分的锦绣海棠果色泽红艳、含糖量高、甜脆多汁,从东部的乡镇到西部的村落,处处可见锦绣海棠丰收的景象。在今年的中秋节和丰收节期间,作为科左中旗生态建设名片,锦绣海棠基地成为诸多游客乡村休闲旅游的不二选择,品尝最新鲜海棠果的同时还能体验到采摘乐趣。众多摄影爱好者也来到这里,用镜头记录下当地的自然风光和各族群众的喜悦之情。锦绣海棠不仅为各族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更是使其成为乡村文化的一部分,为全旗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生动实践。各族群众对未来生活的憧憬,都凝聚在这一颗颗红彤彤的果实之中。
“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科左中旗将牢记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生态兴推动产业兴,持续发展好现代农业、培育壮大特色乡村产业,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引导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走向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