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初,江浙沪等地的孤儿院面临粮食不足的威胁,大批孤儿的温饱问题迫在眉睫。在周恩来、康克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主动请缨,将3000多名孤儿从江浙沪接到塞外草原,乌兰夫向中央庄严承诺:“接一个,活一个,养一个、壮一个”。这些来到内蒙古的孩子被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巴彦淖尔市税务系统干部张健就是其中之一。60年来,母亲将她接入家中,用乌拉特草原宽广的胸怀书写着民族团结的人间大爱,张健也用他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对草原母亲,对税收事业的反哺,深深的感染、鼓励着身边的税务人。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时首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自治区党委要求各级党委将其纳入政治机关建设、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北疆模范机关先进单位创建全过程。巴彦淖尔市税务局党委深入贯彻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总局、区局走好政治机关第一方针有关要求,在区局党建处、机关党委精心指导下,提出围绕张健事迹,开展印发一部反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籍、开展一次认亲活动、制作一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片、参与“我在草原有了家”展馆建设、讲好一段故事的“五个一”行动,传承历史佳话,促进民族团结,成为推动税收事业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一本书籍”念党恩 吃水不忘挖井人
60多年前的一天,22个孩子被分往乌拉特草原,领养孤儿的消息像风一样在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迅速传开。从包头派遣支边、被分配到乌拉特中旗商业局的胡彩萍瞒着丈夫来到海流图镇卫生所,会议室的场景让她震惊,22个嗷嗷待哺的婴幼儿,啼哭声此起彼伏,简直把她的心撕成碎片。她在恍惚间转悠了一圈,毅然返回到一个大脑袋,鼓肚皮,面黄肌瘦的婴儿面前停了下来,这个瘦弱的男孩儿不哭不闹盯着胡彩萍看,样子着实让人心疼,这一幕也激起了胡彩萍的母性情怀。她斩钉截铁的说“这个孩子我要了!”
就是这短短的几分钟,张健与自己的母亲结缘,决定了他整个人生。现在她的母亲已经86岁,是目前能联系到的活着的少数几个草原父母亲之一。
张健很早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来陆陆续续联系到了7个与他经历类似的“国家的孩子”。这些人现在生活的怎么样了?带着这个疑问,巴彦淖尔市税务局指派乌拉特中旗税务局拥有丰富写作经验的原办公室主任王永昌与张健一起开展寻亲工作。从7个到8个、再到9个、10个,15个“国家的孩子”聚集在一起。
2024年2月,15个当年的“国家的孩子”或子女欢聚一堂,在乌拉特中旗税务局座谈交流,这是他们从嗷嗷待哺到头发花白的60年后,第一次坐到一起,大家热泪盈眶。谈经历,唠家常,言语哽咽中表达了对党的恩情的感激、对税务部门付出的感谢。
为了将这段历史佳话永久记录下来,2024年5月,由巴彦淖尔市税务局主导、王永昌负责收集和撰写的《我在草原有了家》书籍初步编印成册,书籍共332页,包括草原回忆、生活状况、媒体报道、感恩诗歌等作品,讴歌了困难时期,草原儿女接纳三千孤儿的宽广的胸怀,反映了税务干部张健组建国家的孩子工作站,组建帮扶中心帮助困难儿童等一系列故事,展现了税务干部对养育自己草原的反哺以及深情厚爱。相关书籍付梓后,先后报送市委宣传部、市伟德体育官网审阅,获得了相关领导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其中《续写民族间的大爱:寻找融入乌拉特草原的国家孩子》一文,被迟浩田、顾秀莲任总顾问的中央《雷锋》杂志,连续三月刊载。
“一次认亲”暖人心 税警携手助梦圆
2024年7月,乌拉特中旗蒙古族牧民苏和巴特尔来到巴彦淖尔税务局,将一面写有“错失一甲子,助力共团圆。用情暖人心,用心换真心。”的锦旗送到了市税务局张培森局长手中。老人用双手紧紧握着张培森局长的手,不停的说着“萨伊诺儿、萨伊诺儿(谢谢)”。
2024年4月,在走访调研中,张培森局长了解到,目前联系到的15个“国家的孩子”,其中5个已经带着未了解自己根在哪里的遗憾去世,座谈会由其子女代为参加。包括张健在内的这些老人已将近古稀,为他们找到亲人迫在眉睫。回到市局后,立刻向党建工作科做了安排部署。两天后,一份《关于申请协助开展DNA比对的函》摆在了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公安局长达日汉夫面前。达日汉夫第一时间指示各部门,迅速与浙江、江苏等地公安部门取得了联系。
经过比对,很快传来好消息。7月4日,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瓦瓷村,张健与自己的妹妹杨成芳等亲人见了面。截至目前,经过税务局、公安局、伟德体育共同努力,已经为张健、苏和巴特尔找到了他们魂牵梦绕的亲人。此外,还有3人已经比对成功,正在与亲人沟通,尽快为他们圆梦。
“一段故事”叙团结 红蓝并进传佳话
“在税务局张健事迹中,我们感受到了税务局干部的积极向上、奉献敬业,感受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下一步,我们将把有关事迹向新华社等媒体推荐,让更多人感受到税务部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贡献。”2024年6月25日,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全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理论宣讲大赛决赛在巴彦淖尔市委党校举办。18名参赛选手中6人将税务局张健事迹作为宣讲内容,其中我局靳姣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二等奖。
巴彦淖尔市税务局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积极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号召青年干部积极参与宣传“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民族团结佳话,帮助张健将“国家的孩子”故事讲好、讲精彩。2023年至今,张健、靳姣先后到全市各学校、社区及单位巡回讲述“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50场,受教育人数18000多人次,以“接地气”的红色宣传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民族团结佳话传遍乌拉特草原。
税务干部深受鼓舞,五原县税务局在天吉泰镇创建了全区第一家“民族枫桥式”税务所,推动“石榴红”与“税务蓝”双向融合,解决矛盾纠纷11起,涉及税费款300多万元;组建“税务乌兰牧骑小分队”,投入资金20余万元,组织志愿服务活动33次,相关做法入选国家税务总局“八五”普法优秀案例。
其他九个旗县区税务局均在一线窗口设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岗,成立民族团结“石榴红”服务队,配备“双语导税员”“双语宣传员”,搭建起了各族纳税人缴费人与税务干部之间的桥梁。
截至目前,全市税务系统共获得民族团结省部级荣誉1项,1名干部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地厅级荣誉7项,2个集体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示范集体,2个被评为全市民族团结模范集体,3名干部被评为全市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县处级荣誉6项,6个集体被评为全市民族团结示范集体。
“一部短片”忆往昔 大爱无私铸税魂
“没有张健,就没有我们一家人。”高秀峰激动地说。2001年大年三十上午,张健在探亲途中,突遇被坏人砍伤的高秀峰一家四口人,危机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制服行凶者,及时将满身是血的伤者送往医院,并积极联系医生进行了手术及相应救治,直到确保安全后才离开。由于过程紧急,加之惊吓及劳累,他至此落下了心慌的毛病。目睹这一切的伤者在出院后第一时间向张健表达了“物质”感谢,但被他毅然拒绝。20多年来,高秀峰一家始终对张健心存感激,两家人坚持每年相互来往,共叙草原家庭与“国家的孩子”友谊深情。在草原母亲的影响下,张健积极奉献社会,时刻展现着税务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为更好的展现巴彦淖尔税务人尤其是张健对草原母亲的爱,巴彦淖尔市税务局制作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片,全面呈现展现了这段历史,特别是张健组织举办以“我在草原有了家”为主题的“国家的孩子”专题文艺晚会、免费赠送1000多本给石哈河小学、定期为贫困牧民送去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资助3名牧区贫困孩子直到初中毕业等一系列感人事迹,宣传片在多个场合播放,全面展现了税务人的感恩精神,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间展馆”凝共识 民族团结代代传
2023年9月,学习强国平台发布《乌拉特中旗“国家的孩子”五老工作站:让民族团结佳话代代传》文章,短短两周多的时间,阅读量超10万,点赞5000多人。文章主人公正是张健。退休以来,张健坚守作为一名“国家的孩子”始终感恩的情怀,坚持退而不休、绽放余热的初衷,以“接地气”的红色宣传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民族团结佳话传遍乌拉特草原。
2021年11月,在乌拉特中旗关工委和乌拉特中旗税务局的帮助下,由张健个人出资在自家原有住房基础上改建扩建了乌中旗“国家的孩子”五老工作站,同时还建立了“三千孤儿入内蒙-乌拉特中旗国家孩子”展馆,展馆占地100平米,分为“感恩国家爱弘扬民族情、殷殷父母爱拳拳赤子心、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个板块。经过张健的多方搜集,展馆已收集展出了8个国家孩子的故事。社会各界人士和青年学生朋友到展馆参观,作为亲历者的张健,亲自担任“解说员”,娓娓道来的一段段故事背后,蕴藏着“国家的孩子”对党、对草原、对父母的深深感恩之情。目前,五老工作站已打造成全旗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2024年,乌拉特中旗人大决定在乌拉特中旗税务局打造升级国家的孩子展馆——不忘党恩工作室,中旗税务局提供场地支持,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开展中。
本月,巴彦淖尔市伟德体育官网将税务系统“五个一”工作的相关资料向全国伟德体育官网作了推荐。下一步,全市税务系统将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目标,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在区局党委、党建工作处、机关党委领导和支持下,着力丰富内涵、创新载体、完善机制,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金招牌”,为民族地区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在草原有了家——巴彦淖尔市税务局“不忘党恩·五个一”行动讲好民族团结佳话, 上世纪60年代初,江浙沪等地的孤儿院面临粮食不足的威胁,大批孤儿的温饱问题迫在眉睫。在周恩来、康克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主动请缨,将3000多名孤儿从江浙沪接到塞外草原,乌兰夫向中央庄严承诺:“接一个,活一个,养一个、壮一个”。这些来到内蒙古的孩子被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巴彦淖尔市税务系统干部张健就是其中之一。60年来,母亲将她接入家中,用乌拉特草原宽广的胸怀书写着民族团结的人间大爱,张健也用他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对草原母亲,对税收事业的反哺,深深的感染、鼓励着身边的税务人。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时首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自治区党委要求各级党委将其纳入政治机关建设、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北疆模范机关先进单位创建全过程。巴彦淖尔市税务局党委深入贯彻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总局、区局走好政治机关第一方针有关要求,在区局党建处、机关党委精心指导下,提出围绕张健事迹,开展印发一部反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籍、开展一次认亲活动、制作一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片、参与“我在草原有了家”展馆建设、讲好一段故事的“五个一”行动,传承历史佳话,促进民族团结,成为推动税收事业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一本书籍”念党恩 吃水不忘挖井人60多年前的一天,22个孩子被分往乌拉特草原,领养孤儿的消息像风一样在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迅速传开。从包头派遣支边、被分配到乌拉特中旗商业局的胡彩萍瞒着丈夫来到海流图镇卫生所,会议室的场景让她震惊,22个嗷嗷待哺的婴幼儿,啼哭声此起彼伏,简直把她的心撕成碎片。她在恍惚间转悠了一圈,毅然返回到一个大脑袋,鼓肚皮,面黄肌瘦的婴儿面前停了下来,这个瘦弱的男孩儿不哭不闹盯着胡彩萍看,样子着实让人心疼,这一幕也激起了胡彩萍的母性情怀。她斩钉截铁的说“这个孩子我要了!”就是这短短的几分钟,张健与自己的母亲结缘,决定了他整个人生。现在她的母亲已经86岁,是目前能联系到的活着的少数几个草原父母亲之一。张健很早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来陆陆续续联系到了7个与他经历类似的“国家的孩子”。这些人现在生活的怎么样了?带着这个疑问,巴彦淖尔市税务局指派乌拉特中旗税务局拥有丰富写作经验的原办公室主任王永昌与张健一起开展寻亲工作。从7个到8个、再到9个、10个,15个“国家的孩子”聚集在一起。2024年2月,15个当年的“国家的孩子”或子女欢聚一堂,在乌拉特中旗税务局座谈交流,这是他们从嗷嗷待哺到头发花白的60年后,第一次坐到一起,大家热泪盈眶。谈经历,唠家常,言语哽咽中表达了对党的恩情的感激、对税务部门付出的感谢。为了将这段历史佳话永久记录下来,2024年5月,由巴彦淖尔市税务局主导、王永昌负责收集和撰写的《我在草原有了家》书籍初步编印成册,书籍共332页,包括草原回忆、生活状况、媒体报道、感恩诗歌等作品,讴歌了困难时期,草原儿女接纳三千孤儿的宽广的胸怀,反映了税务干部张健组建国家的孩子工作站,组建帮扶中心帮助困难儿童等一系列故事,展现了税务干部对养育自己草原的反哺以及深情厚爱。相关书籍付梓后,先后报送市委宣传部、市伟德体育官网审阅,获得了相关领导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其中《续写民族间的大爱:寻找融入乌拉特草原的国家孩子》一文,被迟浩田、顾秀莲任总顾问的中央《雷锋》杂志,连续三月刊载。“一次认亲”暖人心 税警携手助梦圆2024年7月,乌拉特中旗蒙古族牧民苏和巴特尔来到巴彦淖尔税务局,将一面写有“错失一甲子,助力共团圆。用情暖人心,用心换真心。”的锦旗送到了市税务局张培森局长手中。老人用双手紧紧握着张培森局长的手,不停的说着“萨伊诺儿、萨伊诺儿(谢谢)”。2024年4月,在走访调研中,张培森局长了解到,目前联系到的15个“国家的孩子”,其中5个已经带着未了解自己根在哪里的遗憾去世,座谈会由其子女代为参加。包括张健在内的这些老人已将近古稀,为他们找到亲人迫在眉睫。回到市局后,立刻向党建工作科做了安排部署。两天后,一份《关于申请协助开展DNA比对的函》摆在了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公安局长达日汉夫面前。达日汉夫第一时间指示各部门,迅速与浙江、江苏等地公安部门取得了联系。经过比对,很快传来好消息。7月4日,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瓦瓷村,张健与自己的妹妹杨成芳等亲人见了面。截至目前,经过税务局、公安局、伟德体育共同努力,已经为张健、苏和巴特尔找到了他们魂牵梦绕的亲人。此外,还有3人已经比对成功,正在与亲人沟通,尽快为他们圆梦。“一段故事”叙团结 红蓝并进传佳话“在税务局张健事迹中,我们感受到了税务局干部的积极向上、奉献敬业,感受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下一步,我们将把有关事迹向新华社等媒体推荐,让更多人感受到税务部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贡献。”2024年6月25日,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全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理论宣讲大赛决赛在巴彦淖尔市委党校举办。18名参赛选手中6人将税务局张健事迹作为宣讲内容,其中我局靳姣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二等奖。巴彦淖尔市税务局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积极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号召青年干部积极参与宣传“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民族团结佳话,帮助张健将“国家的孩子”故事讲好、讲精彩。2023年至今,张健、靳姣先后到全市各学校、社区及单位巡回讲述“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50场,受教育人数18000多人次,以“接地气”的红色宣传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民族团结佳话传遍乌拉特草原。税务干部深受鼓舞,五原县税务局在天吉泰镇创建了全区第一家“民族枫桥式”税务所,推动“石榴红”与“税务蓝”双向融合,解决矛盾纠纷11起,涉及税费款300多万元;组建“税务乌兰牧骑小分队”,投入资金20余万元,组织志愿服务活动33次,相关做法入选国家税务总局“八五”普法优秀案例。其他九个旗县区税务局均在一线窗口设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岗,成立民族团结“石榴红”服务队,配备“双语导税员”“双语宣传员”,搭建起了各族纳税人缴费人与税务干部之间的桥梁。截至目前,全市税务系统共获得民族团结省部级荣誉1项,1名干部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地厅级荣誉7项,2个集体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示范集体,2个被评为全市民族团结模范集体,3名干部被评为全市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县处级荣誉6项,6个集体被评为全市民族团结示范集体。“一部短片”忆往昔 大爱无私铸税魂“没有张健,就没有我们一家人。”高秀峰激动地说。2001年大年三十上午,张健在探亲途中,突遇被坏人砍伤的高秀峰一家四口人,危机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制服行凶者,及时将满身是血的伤者送往医院,并积极联系医生进行了手术及相应救治,直到确保安全后才离开。由于过程紧急,加之惊吓及劳累,他至此落下了心慌的毛病。目睹这一切的伤者在出院后第一时间向张健表达了“物质”感谢,但被他毅然拒绝。20多年来,高秀峰一家始终对张健心存感激,两家人坚持每年相互来往,共叙草原家庭与“国家的孩子”友谊深情。在草原母亲的影响下,张健积极奉献社会,时刻展现着税务干部的责任和担当。为更好的展现巴彦淖尔税务人尤其是张健对草原母亲的爱,巴彦淖尔市税务局制作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片,全面呈现展现了这段历史,特别是张健组织举办以“我在草原有了家”为主题的“国家的孩子”专题文艺晚会、免费赠送1000多本给石哈河小学、定期为贫困牧民送去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资助3名牧区贫困孩子直到初中毕业等一系列感人事迹,宣传片在多个场合播放,全面展现了税务人的感恩精神,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一间展馆”凝共识 民族团结代代传2023年9月,学习强国平台发布《乌拉特中旗“国家的孩子”五老工作站:让民族团结佳话代代传》文章,短短两周多的时间,阅读量超10万,点赞5000多人。文章主人公正是张健。退休以来,张健坚守作为一名“国家的孩子”始终感恩的情怀,坚持退而不休、绽放余热的初衷,以“接地气”的红色宣传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民族团结佳话传遍乌拉特草原。2021年11月,在乌拉特中旗关工委和乌拉特中旗税务局的帮助下,由张健个人出资在自家原有住房基础上改建扩建了乌中旗“国家的孩子”五老工作站,同时还建立了“三千孤儿入内蒙-乌拉特中旗国家孩子”展馆,展馆占地100平米,分为“感恩国家爱弘扬民族情、殷殷父母爱拳拳赤子心、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个板块。经过张健的多方搜集,展馆已收集展出了8个国家孩子的故事。社会各界人士和青年学生朋友到展馆参观,作为亲历者的张健,亲自担任“解说员”,娓娓道来的一段段故事背后,蕴藏着“国家的孩子”对党、对草原、对父母的深深感恩之情。目前,五老工作站已打造成全旗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24年,乌拉特中旗人大决定在乌拉特中旗税务局打造升级国家的孩子展馆——不忘党恩工作室,中旗税务局提供场地支持,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开展中。本月,巴彦淖尔市伟德体育将税务系统“五个一”工作的相关资料向全国伟德体育官网作了推荐。下一步,全市税务系统将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目标,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在区局党委、党建工作处、机关党委领导和支持下,着力丰富内涵、创新载体、完善机制,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金招牌”,为民族地区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世纪60年代初,江浙沪等地的孤儿院面临粮食不足的威胁,大批孤儿的温饱问题迫在眉睫。在周恩来、康克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主动请缨,将3000多名孤儿从江浙沪接到塞外草原,乌兰夫向中央庄严承诺:“接一个,活一个,养一个、壮一个”。这些来到内蒙古的孩子被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巴彦淖尔市税务系统干部张健就是其中之一。60年来,母亲将她接入家中,用乌拉特草原宽广的胸怀书写着民族团结的人间大爱,张健也用他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对草原母亲,对税收事业的反哺,深深的感染、鼓励着身边的税务人。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时首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自治区党委要求各级党委将其纳入政治机关建设、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北疆模范机关先进单位创建全过程。巴彦淖尔市税务局党委深入贯彻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总局、区局走好政治机关第一方针有关要求,在区局党建处、机关党委精心指导下,提出围绕张健事迹,开展印发一部反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籍、开展一次认亲活动、制作一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片、参与“我在草原有了家”展馆建设、讲好一段故事的“五个一”行动,传承历史佳话,促进民族团结,成为推动税收事业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一本书籍”念党恩 吃水不忘挖井人
60多年前的一天,22个孩子被分往乌拉特草原,领养孤儿的消息像风一样在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迅速传开。从包头派遣支边、被分配到乌拉特中旗商业局的胡彩萍瞒着丈夫来到海流图镇卫生所,会议室的场景让她震惊,22个嗷嗷待哺的婴幼儿,啼哭声此起彼伏,简直把她的心撕成碎片。她在恍惚间转悠了一圈,毅然返回到一个大脑袋,鼓肚皮,面黄肌瘦的婴儿面前停了下来,这个瘦弱的男孩儿不哭不闹盯着胡彩萍看,样子着实让人心疼,这一幕也激起了胡彩萍的母性情怀。她斩钉截铁的说“这个孩子我要了!”
就是这短短的几分钟,张健与自己的母亲结缘,决定了他整个人生。现在她的母亲已经86岁,是目前能联系到的活着的少数几个草原父母亲之一。
张健很早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来陆陆续续联系到了7个与他经历类似的“国家的孩子”。这些人现在生活的怎么样了?带着这个疑问,巴彦淖尔市税务局指派乌拉特中旗税务局拥有丰富写作经验的原办公室主任王永昌与张健一起开展寻亲工作。从7个到8个、再到9个、10个,15个“国家的孩子”聚集在一起。
2024年2月,15个当年的“国家的孩子”或子女欢聚一堂,在乌拉特中旗税务局座谈交流,这是他们从嗷嗷待哺到头发花白的60年后,第一次坐到一起,大家热泪盈眶。谈经历,唠家常,言语哽咽中表达了对党的恩情的感激、对税务部门付出的感谢。
为了将这段历史佳话永久记录下来,2024年5月,由巴彦淖尔市税务局主导、王永昌负责收集和撰写的《我在草原有了家》书籍初步编印成册,书籍共332页,包括草原回忆、生活状况、媒体报道、感恩诗歌等作品,讴歌了困难时期,草原儿女接纳三千孤儿的宽广的胸怀,反映了税务干部张健组建国家的孩子工作站,组建帮扶中心帮助困难儿童等一系列故事,展现了税务干部对养育自己草原的反哺以及深情厚爱。相关书籍付梓后,先后报送市委宣传部、市伟德体育审阅,获得了相关领导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其中《续写民族间的大爱:寻找融入乌拉特草原的国家孩子》一文,被迟浩田、顾秀莲任总顾问的中央《雷锋》杂志,连续三月刊载。
“一次认亲”暖人心 税警携手助梦圆
2024年7月,乌拉特中旗蒙古族牧民苏和巴特尔来到巴彦淖尔税务局,将一面写有“错失一甲子,助力共团圆。用情暖人心,用心换真心。”的锦旗送到了市税务局张培森局长手中。老人用双手紧紧握着张培森局长的手,不停的说着“萨伊诺儿、萨伊诺儿(谢谢)”。
2024年4月,在走访调研中,张培森局长了解到,目前联系到的15个“国家的孩子”,其中5个已经带着未了解自己根在哪里的遗憾去世,座谈会由其子女代为参加。包括张健在内的这些老人已将近古稀,为他们找到亲人迫在眉睫。回到市局后,立刻向党建工作科做了安排部署。两天后,一份《关于申请协助开展DNA比对的函》摆在了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公安局长达日汉夫面前。达日汉夫第一时间指示各部门,迅速与浙江、江苏等地公安部门取得了联系。
经过比对,很快传来好消息。7月4日,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瓦瓷村,张健与自己的妹妹杨成芳等亲人见了面。截至目前,经过税务局、公安局、伟德体育官网共同努力,已经为张健、苏和巴特尔找到了他们魂牵梦绕的亲人。此外,还有3人已经比对成功,正在与亲人沟通,尽快为他们圆梦。
“一段故事”叙团结 红蓝并进传佳话
“在税务局张健事迹中,我们感受到了税务局干部的积极向上、奉献敬业,感受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下一步,我们将把有关事迹向新华社等媒体推荐,让更多人感受到税务部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贡献。”2024年6月25日,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全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理论宣讲大赛决赛在巴彦淖尔市委党校举办。18名参赛选手中6人将税务局张健事迹作为宣讲内容,其中我局靳姣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二等奖。
巴彦淖尔市税务局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积极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号召青年干部积极参与宣传“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民族团结佳话,帮助张健将“国家的孩子”故事讲好、讲精彩。2023年至今,张健、靳姣先后到全市各学校、社区及单位巡回讲述“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50场,受教育人数18000多人次,以“接地气”的红色宣传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民族团结佳话传遍乌拉特草原。
税务干部深受鼓舞,五原县税务局在天吉泰镇创建了全区第一家“民族枫桥式”税务所,推动“石榴红”与“税务蓝”双向融合,解决矛盾纠纷11起,涉及税费款300多万元;组建“税务乌兰牧骑小分队”,投入资金20余万元,组织志愿服务活动33次,相关做法入选国家税务总局“八五”普法优秀案例。
其他九个旗县区税务局均在一线窗口设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岗,成立民族团结“石榴红”服务队,配备“双语导税员”“双语宣传员”,搭建起了各族纳税人缴费人与税务干部之间的桥梁。
截至目前,全市税务系统共获得民族团结省部级荣誉1项,1名干部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地厅级荣誉7项,2个集体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示范集体,2个被评为全市民族团结模范集体,3名干部被评为全市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县处级荣誉6项,6个集体被评为全市民族团结示范集体。
“一部短片”忆往昔 大爱无私铸税魂
“没有张健,就没有我们一家人。”高秀峰激动地说。2001年大年三十上午,张健在探亲途中,突遇被坏人砍伤的高秀峰一家四口人,危机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制服行凶者,及时将满身是血的伤者送往医院,并积极联系医生进行了手术及相应救治,直到确保安全后才离开。由于过程紧急,加之惊吓及劳累,他至此落下了心慌的毛病。目睹这一切的伤者在出院后第一时间向张健表达了“物质”感谢,但被他毅然拒绝。20多年来,高秀峰一家始终对张健心存感激,两家人坚持每年相互来往,共叙草原家庭与“国家的孩子”友谊深情。在草原母亲的影响下,张健积极奉献社会,时刻展现着税务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为更好的展现巴彦淖尔税务人尤其是张健对草原母亲的爱,巴彦淖尔市税务局制作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片,全面呈现展现了这段历史,特别是张健组织举办以“我在草原有了家”为主题的“国家的孩子”专题文艺晚会、免费赠送1000多本给石哈河小学、定期为贫困牧民送去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资助3名牧区贫困孩子直到初中毕业等一系列感人事迹,宣传片在多个场合播放,全面展现了税务人的感恩精神,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间展馆”凝共识 民族团结代代传
2023年9月,学习强国平台发布《乌拉特中旗“国家的孩子”五老工作站:让民族团结佳话代代传》文章,短短两周多的时间,阅读量超10万,点赞5000多人。文章主人公正是张健。退休以来,张健坚守作为一名“国家的孩子”始终感恩的情怀,坚持退而不休、绽放余热的初衷,以“接地气”的红色宣传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民族团结佳话传遍乌拉特草原。
2021年11月,在乌拉特中旗关工委和乌拉特中旗税务局的帮助下,由张健个人出资在自家原有住房基础上改建扩建了乌中旗“国家的孩子”五老工作站,同时还建立了“三千孤儿入内蒙-乌拉特中旗国家孩子”展馆,展馆占地100平米,分为“感恩国家爱弘扬民族情、殷殷父母爱拳拳赤子心、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个板块。经过张健的多方搜集,展馆已收集展出了8个国家孩子的故事。社会各界人士和青年学生朋友到展馆参观,作为亲历者的张健,亲自担任“解说员”,娓娓道来的一段段故事背后,蕴藏着“国家的孩子”对党、对草原、对父母的深深感恩之情。目前,五老工作站已打造成全旗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2024年,乌拉特中旗人大决定在乌拉特中旗税务局打造升级国家的孩子展馆——不忘党恩工作室,中旗税务局提供场地支持,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开展中。
本月,巴彦淖尔市伟德体育官网将税务系统“五个一”工作的相关资料向全国伟德体育官网作了推荐。下一步,全市税务系统将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目标,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在区局党委、党建工作处、机关党委领导和支持下,着力丰富内涵、创新载体、完善机制,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金招牌”,为民族地区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