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体育

包头市昆区“四个聚力”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4-10-31 12:10  来源:​昆都仑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分享到:
【字体:  

昆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继承和弘扬“齐心协力建包钢”红色血脉,着眼“四个聚力”,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全区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五个认同”,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聚力党建引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治基础。昆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完善伟德体育委员制度和民族工作三级网络机制,全区110个社区全部配备民族工作助理员,切实加强全区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基层民族工作力量。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全区民族工作提档升级,建立联席会议、日常调度、督导考核、跟踪问效、总结报告5项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

聚力文化认同,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坚持常态化长效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举办昆区2024年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启动仪式暨惠民服务活动,通过理论宣讲、文艺汇演、义诊等方式广泛宣传《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内蒙古自治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促进条例》等,共惠及3000余名群众。举办昆区2024年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启动仪式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企业”互观互学活动,上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VR线上数字展馆七个,进一步拓宽传播渠道,增强传播效能,让各民族群众感受生动丰富的昆区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更加广泛传播到各族群众当中。组建“红石榴百人宣讲团”,结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民族政策宣传月期间,深入41个社区开展58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宣讲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打通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讲“最后一公里”。打造昆都仑区民族团结进步形象大使“昆小团”,设计“石榴花开促团结,籽籽同心共繁荣”AI插画等精品文创,推动全区各部门单位精心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主题雕塑2个、57处景观小品、3大类百余个文创产品,有效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昆区各项工作的融合提升,促进昆区可视化、有形化、示范化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品牌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书画展、“遇见非遗 邂逅美丽”市府东路街道第二届社区非遗市集等活动,实现“非遗进校园”全覆盖,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聚力共建共享,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物质基础。建成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15个、服务点85个,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石榴家园”,为各族群众提供落户、就医、就学、就业、咨询、引导、协调等优质服务,切实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成76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全市首个“民政+医院+养老”医养战略合作联盟。成功创建自治区首个国家级“大学生实习实践就业服务基地”。全方位推进“三项计划”,打造市级创业园孵化基地20家,带动各族群众就业14042人;组织各族青少年跨省区开展“籽籽同心共交流”体育、艺术等活动12次,3000余人参与;坚持“文旅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富农”,打造“印象乌兰计”文旅品牌,乌兰计三村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万人。全面落实“零门槛”落户和来昆区就业创业各族群众子女入学享受同城待遇,确保外来人口“留得下、住得安、能融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黄河西路街道友谊19四社区红石榴志愿服务队

聚力互嵌共融,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基础。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坚持弘扬“齐心协力建包钢”历史佳话,打造现代化产业示范带、文化旅游示范带、红色记忆示范带、社会服务示范带、红石榴家园和学校示范带,总结形成阿1社区“三基地五阵地”、内科大实验学校“融·和”培育模式、钢三小“石榴籽”百节微课、友谊19社区“五心五家园”、钢38社区“1234”工作机制、钢32社区历史记忆等经验做法,使各族党员干部切身感悟到“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就是党领导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缩影。组建以义工、消防、医疗、文艺队伍、社区工作者为成员的百支“红石榴志愿服务队”,为居民群众提供卫生清理,消防宣传,义诊,惠民演出等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铭记“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推动“红石榴家园”中融合党建、政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内容,把服务活动延伸到城乡结合部居住的各族群众中,将“红石榴家园”建设成为各族群众办事、学习、交流的温馨家园,实现以活动促团结、以实事聚民心。实现110个社区(嘎查、村)“红石榴家园”全覆盖,打造“我帮你进行时”“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关心关爱新市民志愿服务新品牌,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蔚然成风。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VR线上展陈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盟市动态

包头市昆区“四个聚力”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4-10-31
来源:​昆都仑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朗读

包头市昆区“四个聚力”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昆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继承和弘扬“齐心协力建包钢”红色血脉,着眼“四个聚力”,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全区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五个认同”,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聚力党建引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治基础。昆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完善伟德体育委员制度和民族工作三级网络机制,全区110个社区全部配备民族工作助理员,切实加强全区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基层民族工作力量。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全区民族工作提档升级,建立联席会议、日常调度、督导考核、跟踪问效、总结报告5项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聚力文化认同,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坚持常态化长效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举办昆区2024年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启动仪式暨惠民服务活动,通过理论宣讲、文艺汇演、义诊等方式广泛宣传《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内蒙古自治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促进条例》等,共惠及3000余名群众。举办昆区2024年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启动仪式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企业”互观互学活动,上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VR线上数字展馆七个,进一步拓宽传播渠道,增强传播效能,让各民族群众感受生动丰富的昆区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更加广泛传播到各族群众当中。组建“红石榴百人宣讲团”,结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民族政策宣传月期间,深入41个社区开展58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宣讲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打通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讲“最后一公里”。打造昆都仑区民族团结进步形象大使“昆小团”,设计“石榴花开促团结,籽籽同心共繁荣”AI插画等精品文创,推动全区各部门单位精心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主题雕塑2个、57处景观小品、3大类百余个文创产品,有效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昆区各项工作的融合提升,促进昆区可视化、有形化、示范化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品牌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书画展、“遇见非遗 邂逅美丽”市府东路街道第二届社区非遗市集等活动,实现“非遗进校园”全覆盖,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聚力共建共享,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物质基础。建成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15个、服务点85个,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石榴家园”,为各族群众提供落户、就医、就学、就业、咨询、引导、协调等优质服务,切实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成76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全市首个“民政+医院+养老”医养战略合作联盟。成功创建自治区首个国家级“大学生实习实践就业服务基地”。全方位推进“三项计划”,打造市级创业园孵化基地20家,带动各族群众就业14042人;组织各族青少年跨省区开展“籽籽同心共交流”体育、艺术等活动12次,3000余人参与;坚持“文旅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富农”,打造“印象乌兰计”文旅品牌,乌兰计三村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万人。全面落实“零门槛”落户和来昆区就业创业各族群众子女入学享受同城待遇,确保外来人口“留得下、住得安、能融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黄河西路街道友谊19四社区红石榴志愿服务队聚力互嵌共融,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基础。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坚持弘扬“齐心协力建包钢”历史佳话,打造现代化产业示范带、文化旅游示范带、红色记忆示范带、社会服务示范带、红石榴家园和学校示范带,总结形成阿1社区“三基地五阵地”、内科大实验学校“融·和”培育模式、钢三小“石榴籽”百节微课、友谊19社区“五心五家园”、钢38社区“1234”工作机制、钢32社区历史记忆等经验做法,使各族党员干部切身感悟到“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就是党领导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缩影。组建以义工、消防、医疗、文艺队伍、社区工作者为成员的百支“红石榴志愿服务队”,为居民群众提供卫生清理,消防宣传,义诊,惠民演出等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铭记“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推动“红石榴家园”中融合党建、政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内容,把服务活动延伸到城乡结合部居住的各族群众中,将“红石榴家园”建设成为各族群众办事、学习、交流的温馨家园,实现以活动促团结、以实事聚民心。实现110个社区(嘎查、村)“红石榴家园”全覆盖,打造“我帮你进行时”“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关心关爱新市民志愿服务新品牌,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蔚然成风。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VR线上展陈馆

昆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继承和弘扬“齐心协力建包钢”红色血脉,着眼“四个聚力”,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全区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五个认同”,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聚力党建引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治基础。昆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完善伟德体育委员制度和民族工作三级网络机制,全区110个社区全部配备民族工作助理员,切实加强全区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基层民族工作力量。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全区民族工作提档升级,建立联席会议、日常调度、督导考核、跟踪问效、总结报告5项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

聚力文化认同,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坚持常态化长效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举办昆区2024年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启动仪式暨惠民服务活动,通过理论宣讲、文艺汇演、义诊等方式广泛宣传《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内蒙古自治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促进条例》等,共惠及3000余名群众。举办昆区2024年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启动仪式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企业”互观互学活动,上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VR线上数字展馆七个,进一步拓宽传播渠道,增强传播效能,让各民族群众感受生动丰富的昆区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更加广泛传播到各族群众当中。组建“红石榴百人宣讲团”,结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民族政策宣传月期间,深入41个社区开展58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宣讲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打通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讲“最后一公里”。打造昆都仑区民族团结进步形象大使“昆小团”,设计“石榴花开促团结,籽籽同心共繁荣”AI插画等精品文创,推动全区各部门单位精心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主题雕塑2个、57处景观小品、3大类百余个文创产品,有效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昆区各项工作的融合提升,促进昆区可视化、有形化、示范化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品牌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书画展、“遇见非遗 邂逅美丽”市府东路街道第二届社区非遗市集等活动,实现“非遗进校园”全覆盖,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聚力共建共享,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物质基础。建成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15个、服务点85个,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石榴家园”,为各族群众提供落户、就医、就学、就业、咨询、引导、协调等优质服务,切实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成76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全市首个“民政+医院+养老”医养战略合作联盟。成功创建自治区首个国家级“大学生实习实践就业服务基地”。全方位推进“三项计划”,打造市级创业园孵化基地20家,带动各族群众就业14042人;组织各族青少年跨省区开展“籽籽同心共交流”体育、艺术等活动12次,3000余人参与;坚持“文旅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富农”,打造“印象乌兰计”文旅品牌,乌兰计三村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万人。全面落实“零门槛”落户和来昆区就业创业各族群众子女入学享受同城待遇,确保外来人口“留得下、住得安、能融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黄河西路街道友谊19四社区红石榴志愿服务队

聚力互嵌共融,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基础。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坚持弘扬“齐心协力建包钢”历史佳话,打造现代化产业示范带、文化旅游示范带、红色记忆示范带、社会服务示范带、红石榴家园和学校示范带,总结形成阿1社区“三基地五阵地”、内科大实验学校“融·和”培育模式、钢三小“石榴籽”百节微课、友谊19社区“五心五家园”、钢38社区“1234”工作机制、钢32社区历史记忆等经验做法,使各族党员干部切身感悟到“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就是党领导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缩影。组建以义工、消防、医疗、文艺队伍、社区工作者为成员的百支“红石榴志愿服务队”,为居民群众提供卫生清理,消防宣传,义诊,惠民演出等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铭记“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推动“红石榴家园”中融合党建、政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内容,把服务活动延伸到城乡结合部居住的各族群众中,将“红石榴家园”建设成为各族群众办事、学习、交流的温馨家园,实现以活动促团结、以实事聚民心。实现110个社区(嘎查、村)“红石榴家园”全覆盖,打造“我帮你进行时”“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关心关爱新市民志愿服务新品牌,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蔚然成风。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VR线上展陈馆

pg电子 亚洲博彩平台排名 可靠的网上赌博 正规的棋牌平台排行榜 娱乐十大博彩公司 湖南省地质院 长治市科技局 河南省地质局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 廊坊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