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是民族政策宣传月。阿拉善盟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开展各类特色鲜明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持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让“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浸润人心。
5月的朝阳下,糯米的清香与彩漆的斑斓在阿拉善左旗王府街道西花园社区交织,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政策宣传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内蒙古电力集团阿拉善供电公司的志愿者们穿梭在人群中,手把手教居民包粽子,共同在漆扇上勾勒绚丽图案。“请问‘三个离不开’的内容是什么?答对的朋友可以获得我们的电力安全小礼包!” 志愿者的提问引得居民踊跃举手,在趣味互动与欢声笑语间,“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邻里情谊也在一次次的互动中不断升温。
“我们希望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让民族政策既‘声’入人心,又‘身’入生活。” 内蒙古电力集团阿拉善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处党群专责贾永林告诉记者,“我们将政策宣传与电力服务紧密结合,切实把党的关怀送到各族群众心坎上,在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连日来,盟委统战部、宣传部、盟伟德体育联合举办“石榴花开映北疆 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分享会,宣讲员们进连队、学校、企业、嘎查村、社区,先后开展了6场活动,800余名观众聆听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尼玛的先进事迹和“最好牧场为航天”“国家的孩子在阿拉善”等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故事。活动中,还通过主题展演、体验互动等形式,进一步凝聚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共识,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走深走实。
阿拉善盟沪蒙能源实业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会议专员李慧听过故事分享后深有感触:“这些故事太震撼了,为了祖国的繁荣发展,各族同胞都在默默付出,我们也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把团结奉献的精神带到工作中,拧成一股绳,为企业发展出力。”
“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一场知识的传递,也是政策理论的具象化表达,是党群连心的纽带,是阿拉善盟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活动的缩影,更是民族政策有效落实的生动实践。”阿拉善盟伟德体育官网共同发展与政策法规科科长友谊说。
近年来,阿拉善盟把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活动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过程。全盟各级各部门、单位在机关、企业、嘎查(社区)、苏木镇(街道)、学校、连队、宗教活动场所、文旅场所、网络等9个专项领域及社会各领域,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宣讲、“驼背上的流动讲堂”、“红石榴”志愿服务,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进警营、“三新”组织等活动,通过拉家常、心贴心交流的方式,向各族群众讲政策、答疑惑。今年宣传月期间,阿拉善盟共开展活动5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覆盖群众4万余人次。
阿拉善盟伟德体育副主任韩静波说:“为进一步巩固成果、深化实践,我们将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三项计划’、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持续推进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凝聚起全盟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政策宣传是凝聚思想共识的重要抓手,唯有夯实理论根基,方能让民族政策落地生根。为此,阿拉善盟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校培训计划,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并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讲党课的必讲内容。编印《讲讲“一本账”“一卡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100问》等学习手册,开发《阿拉善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义》,干部培训相关课时达到20%以上。
盟委党校统战理论与社会文化教研室副教授张耀华说:“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与学习,全盟各级干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树牢了‘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将‘五个认同’深深扎根在阿拉善大地,融入各族人民的血脉,并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民族政策宣传月的推动下,阿拉善盟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动能。从“云端签约”到实地协作,阿拉善盟打破地域界限,与湖北、广西、新疆等省区30余个市(州、盟)签订联创共建协议,与宁夏银川市签订民族工作跨区域合作协议,在产业合作、文化交流、青少年研学等领域开展深度协作。在教育领域,阿拉善盟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签订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跨区域协作共建协议,与北京、南京等多地联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做新时代青少年”“石榴花开 同心筑梦”“银阿少年手拉手 同心逐梦向未来”等研学交流活动。各学校依托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化实化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在阿拉善右旗直属第二完全小学与甘肃金昌市第九小学的研学之旅中,两地学生同升国旗、共探博物馆、一起观星望月,在研学中拓宽视野、学习成长,厚植共同体意识,开启了两地教育交流的崭新篇章。“当看到蒙古族孩子教汉族同学说蒙古语,金昌小伙伴分享黄河文化时,我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力量。”阿拉善右旗学生常欣怡的话,道出了跨区域交流的意义。
阿拉善盟在不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同时,聚焦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政策支持。“十四五”以来,落实中央及自治区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1.9647亿元,实施140个项目,重点用于支持和美乡村建设、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文化旅游业发展、困难群众饮用低氟边销茶等任务,进一步加强抵边苏木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骆驼产业、生态沙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改善各族群众生活生产条件,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
近年来,阿拉善盟以民族法治宣传周、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为契机,深入企业广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民贸民品企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全过程。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项目招商需求摸底工作,组织民贸民品企业代表赴北京、湖北等地考察调研,参加交流促融活动,助推边境地区特色产业主动对接融入市场。努力为企业争取政策支持,会同人行、财政等部门做好民贸企业贷款贴息工作。2021年至今,为22家民族贸易企业争取到位贷款贴息3776.28万元,扶持民贸民品企业发展壮大。
“我们把民族法治精神融入企业管理,从招聘、培训到日常运营,营造平等、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各族员工在这里安心工作、共同成长,实现企业与社会发展的双赢。”内蒙古庆华集团运营管理中心经理秦玉东告诉记者。
从理论浸润到实践创新,从政策宣传到民生提质,阿拉善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广袤驼乡书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篇章,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携手共进,让民族团结之树常青,让共同体意识根基永固。
初审:张艺菲
复审:刘智博
终审:刘智博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阿拉善盟:多维发力,推动民族政策宣传教育走深走实, 5月是民族政策宣传月。阿拉善盟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开展各类特色鲜明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持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让“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浸润人心。5月的朝阳下,糯米的清香与彩漆的斑斓在阿拉善左旗王府街道西花园社区交织,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政策宣传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内蒙古电力集团阿拉善供电公司的志愿者们穿梭在人群中,手把手教居民包粽子,共同在漆扇上勾勒绚丽图案。“请问‘三个离不开’的内容是什么?答对的朋友可以获得我们的电力安全小礼包!” 志愿者的提问引得居民踊跃举手,在趣味互动与欢声笑语间,“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邻里情谊也在一次次的互动中不断升温。“我们希望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让民族政策既‘声’入人心,又‘身’入生活。” 内蒙古电力集团阿拉善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处党群专责贾永林告诉记者,“我们将政策宣传与电力服务紧密结合,切实把党的关怀送到各族群众心坎上,在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连日来,盟委统战部、宣传部、盟伟德体育联合举办“石榴花开映北疆 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分享会,宣讲员们进连队、学校、企业、嘎查村、社区,先后开展了6场活动,800余名观众聆听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尼玛的先进事迹和“最好牧场为航天”“国家的孩子在阿拉善”等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故事。活动中,还通过主题展演、体验互动等形式,进一步凝聚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共识,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走深走实。阿拉善盟沪蒙能源实业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会议专员李慧听过故事分享后深有感触:“这些故事太震撼了,为了祖国的繁荣发展,各族同胞都在默默付出,我们也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把团结奉献的精神带到工作中,拧成一股绳,为企业发展出力。”“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一场知识的传递,也是政策理论的具象化表达,是党群连心的纽带,是阿拉善盟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活动的缩影,更是民族政策有效落实的生动实践。”阿拉善盟伟德体育官网共同发展与政策法规科科长友谊说。近年来,阿拉善盟把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活动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过程。全盟各级各部门、单位在机关、企业、嘎查(社区)、苏木镇(街道)、学校、连队、宗教活动场所、文旅场所、网络等9个专项领域及社会各领域,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宣讲、“驼背上的流动讲堂”、“红石榴”志愿服务,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进警营、“三新”组织等活动,通过拉家常、心贴心交流的方式,向各族群众讲政策、答疑惑。今年宣传月期间,阿拉善盟共开展活动5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覆盖群众4万余人次。阿拉善盟伟德体育副主任韩静波说:“为进一步巩固成果、深化实践,我们将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三项计划’、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持续推进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凝聚起全盟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政策宣传是凝聚思想共识的重要抓手,唯有夯实理论根基,方能让民族政策落地生根。为此,阿拉善盟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校培训计划,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并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讲党课的必讲内容。编印《讲讲“一本账”“一卡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100问》等学习手册,开发《阿拉善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义》,干部培训相关课时达到20%以上。盟委党校统战理论与社会文化教研室副教授张耀华说:“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与学习,全盟各级干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树牢了‘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将‘五个认同’深深扎根在阿拉善大地,融入各族人民的血脉,并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民族政策宣传月的推动下,阿拉善盟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动能。从“云端签约”到实地协作,阿拉善盟打破地域界限,与湖北、广西、新疆等省区30余个市(州、盟)签订联创共建协议,与宁夏银川市签订民族工作跨区域合作协议,在产业合作、文化交流、青少年研学等领域开展深度协作。在教育领域,阿拉善盟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签订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跨区域协作共建协议,与北京、南京等多地联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做新时代青少年”“石榴花开 同心筑梦”“银阿少年手拉手 同心逐梦向未来”等研学交流活动。各学校依托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化实化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在阿拉善右旗直属第二完全小学与甘肃金昌市第九小学的研学之旅中,两地学生同升国旗、共探博物馆、一起观星望月,在研学中拓宽视野、学习成长,厚植共同体意识,开启了两地教育交流的崭新篇章。“当看到蒙古族孩子教汉族同学说蒙古语,金昌小伙伴分享黄河文化时,我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力量。”阿拉善右旗学生常欣怡的话,道出了跨区域交流的意义。 阿拉善盟在不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同时,聚焦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政策支持。“十四五”以来,落实中央及自治区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1.9647亿元,实施140个项目,重点用于支持和美乡村建设、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文化旅游业发展、困难群众饮用低氟边销茶等任务,进一步加强抵边苏木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骆驼产业、生态沙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改善各族群众生活生产条件,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 近年来,阿拉善盟以民族法治宣传周、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为契机,深入企业广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民贸民品企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全过程。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项目招商需求摸底工作,组织民贸民品企业代表赴北京、湖北等地考察调研,参加交流促融活动,助推边境地区特色产业主动对接融入市场。努力为企业争取政策支持,会同人行、财政等部门做好民贸企业贷款贴息工作。2021年至今,为22家民族贸易企业争取到位贷款贴息3776.28万元,扶持民贸民品企业发展壮大。“我们把民族法治精神融入企业管理,从招聘、培训到日常运营,营造平等、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各族员工在这里安心工作、共同成长,实现企业与社会发展的双赢。”内蒙古庆华集团运营管理中心经理秦玉东告诉记者。从理论浸润到实践创新,从政策宣传到民生提质,阿拉善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广袤驼乡书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篇章,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携手共进,让民族团结之树常青,让共同体意识根基永固。 初审:张艺菲复审:刘智博终审:刘智博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5月是民族政策宣传月。阿拉善盟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开展各类特色鲜明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持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让“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浸润人心。
5月的朝阳下,糯米的清香与彩漆的斑斓在阿拉善左旗王府街道西花园社区交织,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政策宣传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内蒙古电力集团阿拉善供电公司的志愿者们穿梭在人群中,手把手教居民包粽子,共同在漆扇上勾勒绚丽图案。“请问‘三个离不开’的内容是什么?答对的朋友可以获得我们的电力安全小礼包!” 志愿者的提问引得居民踊跃举手,在趣味互动与欢声笑语间,“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邻里情谊也在一次次的互动中不断升温。
“我们希望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让民族政策既‘声’入人心,又‘身’入生活。” 内蒙古电力集团阿拉善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处党群专责贾永林告诉记者,“我们将政策宣传与电力服务紧密结合,切实把党的关怀送到各族群众心坎上,在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连日来,盟委统战部、宣传部、盟伟德体育联合举办“石榴花开映北疆 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分享会,宣讲员们进连队、学校、企业、嘎查村、社区,先后开展了6场活动,800余名观众聆听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尼玛的先进事迹和“最好牧场为航天”“国家的孩子在阿拉善”等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故事。活动中,还通过主题展演、体验互动等形式,进一步凝聚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共识,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走深走实。
阿拉善盟沪蒙能源实业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会议专员李慧听过故事分享后深有感触:“这些故事太震撼了,为了祖国的繁荣发展,各族同胞都在默默付出,我们也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把团结奉献的精神带到工作中,拧成一股绳,为企业发展出力。”
“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一场知识的传递,也是政策理论的具象化表达,是党群连心的纽带,是阿拉善盟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活动的缩影,更是民族政策有效落实的生动实践。”阿拉善盟伟德体育官网共同发展与政策法规科科长友谊说。
近年来,阿拉善盟把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活动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过程。全盟各级各部门、单位在机关、企业、嘎查(社区)、苏木镇(街道)、学校、连队、宗教活动场所、文旅场所、网络等9个专项领域及社会各领域,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宣讲、“驼背上的流动讲堂”、“红石榴”志愿服务,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进警营、“三新”组织等活动,通过拉家常、心贴心交流的方式,向各族群众讲政策、答疑惑。今年宣传月期间,阿拉善盟共开展活动5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覆盖群众4万余人次。
阿拉善盟伟德体育官网副主任韩静波说:“为进一步巩固成果、深化实践,我们将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三项计划’、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持续推进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凝聚起全盟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政策宣传是凝聚思想共识的重要抓手,唯有夯实理论根基,方能让民族政策落地生根。为此,阿拉善盟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校培训计划,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并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讲党课的必讲内容。编印《讲讲“一本账”“一卡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100问》等学习手册,开发《阿拉善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义》,干部培训相关课时达到20%以上。
盟委党校统战理论与社会文化教研室副教授张耀华说:“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与学习,全盟各级干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树牢了‘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将‘五个认同’深深扎根在阿拉善大地,融入各族人民的血脉,并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民族政策宣传月的推动下,阿拉善盟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动能。从“云端签约”到实地协作,阿拉善盟打破地域界限,与湖北、广西、新疆等省区30余个市(州、盟)签订联创共建协议,与宁夏银川市签订民族工作跨区域合作协议,在产业合作、文化交流、青少年研学等领域开展深度协作。在教育领域,阿拉善盟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签订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跨区域协作共建协议,与北京、南京等多地联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做新时代青少年”“石榴花开 同心筑梦”“银阿少年手拉手 同心逐梦向未来”等研学交流活动。各学校依托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化实化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在阿拉善右旗直属第二完全小学与甘肃金昌市第九小学的研学之旅中,两地学生同升国旗、共探博物馆、一起观星望月,在研学中拓宽视野、学习成长,厚植共同体意识,开启了两地教育交流的崭新篇章。“当看到蒙古族孩子教汉族同学说蒙古语,金昌小伙伴分享黄河文化时,我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力量。”阿拉善右旗学生常欣怡的话,道出了跨区域交流的意义。
阿拉善盟在不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同时,聚焦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政策支持。“十四五”以来,落实中央及自治区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1.9647亿元,实施140个项目,重点用于支持和美乡村建设、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文化旅游业发展、困难群众饮用低氟边销茶等任务,进一步加强抵边苏木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骆驼产业、生态沙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改善各族群众生活生产条件,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
近年来,阿拉善盟以民族法治宣传周、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为契机,深入企业广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民贸民品企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全过程。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项目招商需求摸底工作,组织民贸民品企业代表赴北京、湖北等地考察调研,参加交流促融活动,助推边境地区特色产业主动对接融入市场。努力为企业争取政策支持,会同人行、财政等部门做好民贸企业贷款贴息工作。2021年至今,为22家民族贸易企业争取到位贷款贴息3776.28万元,扶持民贸民品企业发展壮大。
“我们把民族法治精神融入企业管理,从招聘、培训到日常运营,营造平等、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各族员工在这里安心工作、共同成长,实现企业与社会发展的双赢。”内蒙古庆华集团运营管理中心经理秦玉东告诉记者。
从理论浸润到实践创新,从政策宣传到民生提质,阿拉善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广袤驼乡书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篇章,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携手共进,让民族团结之树常青,让共同体意识根基永固。
初审:张艺菲
复审:刘智博
终审:刘智博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