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体育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巴彦淖尔新变化 | “田”的优势不断增强
发布时间:2025-09-25 23:55  来源:河套融媒 巴彦淖尔日报   
分享到:
【字体:  

《巴彦淖尔日报》2025年6月5日三版

谆谆嘱托

示范园区要在推广现代农业方面真正发挥作用,不断探索,找到适宜这里的品种、技术和耕种方式,成本要降下去、效益要提上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

——2023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考察时强调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生机勃勃

夏风掠过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里,嫩绿的玉米苗和辣椒苗随风摆动着,充满勃勃生机。入口处,智慧灌溉系统工程即将安装完成,技术人员正调试设备。田垄间,除草机缓缓行驶,为农作物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坚持做好现代农业示范带动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园区的标准和水平,从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改良、科技应用等方面发力,保证园区达到探索新模式、推广新技术、展示新品种、培育新农民的“四新”目的。

数读

●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应用智能灌溉设备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较常规漫灌方式灌溉水使用量减少20%以上。

●通过水溶肥等新型肥料的使用,实现亩均较常规化肥施用减少10%以上。

●通过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亩均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

●集成推广使用国标地膜、加厚地膜,实现残膜离田率达到90%以上。

●2024年,玉米百亩示范田亩产达1473.27公斤,玉米万亩示范片亩产达1266.2公斤,双双刷新自治区单产纪录。

科技成果

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面积9800亩,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4000亩,辐射带动周边面积5800亩。近年来,园区采取“企业+基地+科研院校+社会化服务”的运行模式,按照“农牧兼具、种养结合”的思路,将玉米、葫芦、辣椒、番茄种植和肉羊养殖等方面农牧业主推技术进行集中试点示范,让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农技人员察看玉米苗长势

试验田里,农技人员穿梭其间,仔细观察着每株作物的生长情况。“出苗期间每天得跑好几趟,察看出苗情况,记录数据。”乌拉特前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刘俊一边俯身察看着幼苗生长一边跟记者说,“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精准调控水肥,确保每株作物都能在最适宜的环境下生长。”

试验田旁,智能监测设备实时传输着土壤湿度、温度等信息,为科学种植提供有力支撑。工人们正在进行玉米补植补种,动作娴熟而细致。“通过园区的示范推广,今年我们采用精准调控密植栽培技术,实验种植玉米400亩,种植密度提高到7200株,预计亩产能提高10%~20%,亩均增收150元~200元,种植辣椒3000亩,种植密度是每亩6700株左右,预计亩产能达到7000斤左右,亩均增收500元左右。”内蒙古禾兴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园区负责人王文琦说。

除草机在田间作业

2024年,园区根据上一年的试验数据,优化了示范种植品种,总结并推广适合河套地区的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对30多个品种开展7000株密度种植品比试验试种,从中筛选出适宜密植的优良品种。此外,园区还从节水灌溉、农艺措施和节水设备等方面进行了改造,推广运用内镶贴片式滴灌带、井电双控技术、玉米的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等,采取小麦套辣椒高效种植模式,升级优化智能化运用中心,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多措并举增加农业发展科技含量。

“红龙 23 号(辣椒)”“先玉 1483 号(玉米)”……田垄间,一个个白色的标识牌井然排列,每一方试验田都标注着精确的株系编码。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实现种业自主作为核心任务,深耕良种推广,聚焦玉米、辣椒、葫芦等主要作物,搭建‘看禾选种’平台,不断提升品种筛选效率和准确率,确保所选育的品种具有广泛适应性和优良品质。从100余个参试品种中优中选优,重点推广了适应当地生产条件的巴麦13号(小麦)、北星6号(辣椒)、红龙 23号(辣椒)、先玉 1483号(玉米)、科禾699(玉米)等优质农作物品种,为区域种业发展夯实了基础。2023年,千亩玉米高产示范片亩产达1421.5公斤,刷新全市纪录;2024年,玉米百亩示范田亩产达1473.27公斤,玉米万亩示范片亩产达1266.2公斤,双双刷新自治区单产纪录。”刘俊介绍道。

智慧灌溉

促进农业节水增效

秉承着用水定量才能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紧扣“重点适用”原则,系统开展了以智能灌溉为重点的试验示范10余项(包括辣椒品比试验、葫芦品比试验、玉米“看禾选种”平台、玉米农业农村部区域试验、玉米省级区域试验、肥料利用率试验—玉米、智慧灌溉技术示范、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示范、辣椒全程托管技术服务示范、辣椒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种植示范),实现了农田数据精准监测与智能管理,有效提升了水肥利用效率,带动乌拉特前旗玉米单产提升100公斤,亩均效益增加200元。

调试灌溉设备

示范园区入口处,智慧灌溉系统工程已基本完工,工人们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调试设备。今年,园区更新了智慧灌溉系统,引入物联网检测、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调控技术,提升灌溉水利用率,让农田减水不减产。

“这套智能灌溉设备安装完成后,能够通过电脑全程控制整个滴水滴肥单元,田间管理人员只需通过手机操作,即可实现自动轮灌。同时,在灌溉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环境温度提升水温,确保作物根系率吸收最佳,减少水分蒸发,进一步优化灌溉效果;还能通过变频控制柜的作用,确保滴灌管道内水流恒压,实现用水均匀,灌溉时间从原来的8小时缩减至3小时,从而达到节水目的。”内蒙古禾兴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白恩泽说,“从大水漫灌到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再到智慧化水肥一体灌溉,成本降了,效益高了。”

精准滴灌

园区严格落实农业“四控”措施,在控水降耗上,应用智能灌溉设备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较常规漫灌方式灌溉水使用量减少20%以上;在控肥增效上,通过水溶肥等新型肥料的使用,实现亩均较常规化肥施用减少10%以上;在控药减害上,通过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亩均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在控膜减污上,集成推广使用国标地膜、加厚地膜,实现残膜离田率达到90%以上。

“随着园区示范效应的不断显现,不断有种植大户、乡镇干部来园区观摩学习,也吸引了更多的高校、科研机构前来合作交流,这对我们来说既是肯定也是激励,更是推动我们不断创新的动力。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建设20万亩高产田,努力实现全域玉米单产超2000斤,达到吨粮田标准。同时将好技术、好品种、好经验手把手地教给乡亲们,让大家的钱包鼓起来。”刘俊信心十足地说。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当前位置: 首页 > 盟市动态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巴彦淖尔新变化 | “田”的优势不断增强

发布时间:2025-09-25
来源:河套融媒 巴彦淖尔日报
朗读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巴彦淖尔新变化 | “田”的优势不断增强, 《巴彦淖尔日报》2025年6月5日三版谆谆嘱托示范园区要在推广现代农业方面真正发挥作用,不断探索,找到适宜这里的品种、技术和耕种方式,成本要降下去、效益要提上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2023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考察时强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生机勃勃夏风掠过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里,嫩绿的玉米苗和辣椒苗随风摆动着,充满勃勃生机。入口处,智慧灌溉系统工程即将安装完成,技术人员正调试设备。田垄间,除草机缓缓行驶,为农作物健康生长“保驾护航”……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坚持做好现代农业示范带动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园区的标准和水平,从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改良、科技应用等方面发力,保证园区达到探索新模式、推广新技术、展示新品种、培育新农民的“四新”目的。数读●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应用智能灌溉设备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较常规漫灌方式灌溉水使用量减少20%以上。●通过水溶肥等新型肥料的使用,实现亩均较常规化肥施用减少10%以上。●通过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亩均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集成推广使用国标地膜、加厚地膜,实现残膜离田率达到90%以上。●2024年,玉米百亩示范田亩产达1473.27公斤,玉米万亩示范片亩产达1266.2公斤,双双刷新自治区单产纪录。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面积9800亩,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4000亩,辐射带动周边面积5800亩。近年来,园区采取“企业+基地+科研院校+社会化服务”的运行模式,按照“农牧兼具、种养结合”的思路,将玉米、葫芦、辣椒、番茄种植和肉羊养殖等方面农牧业主推技术进行集中试点示范,让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农技人员察看玉米苗长势试验田里,农技人员穿梭其间,仔细观察着每株作物的生长情况。“出苗期间每天得跑好几趟,察看出苗情况,记录数据。”乌拉特前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刘俊一边俯身察看着幼苗生长一边跟记者说,“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精准调控水肥,确保每株作物都能在最适宜的环境下生长。”试验田旁,智能监测设备实时传输着土壤湿度、温度等信息,为科学种植提供有力支撑。工人们正在进行玉米补植补种,动作娴熟而细致。“通过园区的示范推广,今年我们采用精准调控密植栽培技术,实验种植玉米400亩,种植密度提高到7200株,预计亩产能提高10%~20%,亩均增收150元~200元,种植辣椒3000亩,种植密度是每亩6700株左右,预计亩产能达到7000斤左右,亩均增收500元左右。”内蒙古禾兴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园区负责人王文琦说。除草机在田间作业2024年,园区根据上一年的试验数据,优化了示范种植品种,总结并推广适合河套地区的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对30多个品种开展7000株密度种植品比试验试种,从中筛选出适宜密植的优良品种。此外,园区还从节水灌溉、农艺措施和节水设备等方面进行了改造,推广运用内镶贴片式滴灌带、井电双控技术、玉米的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等,采取小麦套辣椒高效种植模式,升级优化智能化运用中心,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多措并举增加农业发展科技含量。“红龙 23 号(辣椒)”“先玉 1483 号(玉米)”……田垄间,一个个白色的标识牌井然排列,每一方试验田都标注着精确的株系编码。“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实现种业自主作为核心任务,深耕良种推广,聚焦玉米、辣椒、葫芦等主要作物,搭建‘看禾选种’平台,不断提升品种筛选效率和准确率,确保所选育的品种具有广泛适应性和优良品质。从100余个参试品种中优中选优,重点推广了适应当地生产条件的巴麦13号(小麦)、北星6号(辣椒)、红龙 23号(辣椒)、先玉 1483号(玉米)、科禾699(玉米)等优质农作物品种,为区域种业发展夯实了基础。2023年,千亩玉米高产示范片亩产达1421.5公斤,刷新全市纪录;2024年,玉米百亩示范田亩产达1473.27公斤,玉米万亩示范片亩产达1266.2公斤,双双刷新自治区单产纪录。”刘俊介绍道。智慧灌溉促进农业节水增效秉承着用水定量才能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紧扣“重点适用”原则,系统开展了以智能灌溉为重点的试验示范10余项(包括辣椒品比试验、葫芦品比试验、玉米“看禾选种”平台、玉米农业农村部区域试验、玉米省级区域试验、肥料利用率试验—玉米、智慧灌溉技术示范、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示范、辣椒全程托管技术服务示范、辣椒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种植示范),实现了农田数据精准监测与智能管理,有效提升了水肥利用效率,带动乌拉特前旗玉米单产提升100公斤,亩均效益增加200元。调试灌溉设备示范园区入口处,智慧灌溉系统工程已基本完工,工人们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调试设备。今年,园区更新了智慧灌溉系统,引入物联网检测、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调控技术,提升灌溉水利用率,让农田减水不减产。“这套智能灌溉设备安装完成后,能够通过电脑全程控制整个滴水滴肥单元,田间管理人员只需通过手机操作,即可实现自动轮灌。同时,在灌溉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环境温度提升水温,确保作物根系率吸收最佳,减少水分蒸发,进一步优化灌溉效果;还能通过变频控制柜的作用,确保滴灌管道内水流恒压,实现用水均匀,灌溉时间从原来的8小时缩减至3小时,从而达到节水目的。”内蒙古禾兴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白恩泽说,“从大水漫灌到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再到智慧化水肥一体灌溉,成本降了,效益高了。”精准滴灌园区严格落实农业“四控”措施,在控水降耗上,应用智能灌溉设备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较常规漫灌方式灌溉水使用量减少20%以上;在控肥增效上,通过水溶肥等新型肥料的使用,实现亩均较常规化肥施用减少10%以上;在控药减害上,通过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亩均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在控膜减污上,集成推广使用国标地膜、加厚地膜,实现残膜离田率达到90%以上。“随着园区示范效应的不断显现,不断有种植大户、乡镇干部来园区观摩学习,也吸引了更多的高校、科研机构前来合作交流,这对我们来说既是肯定也是激励,更是推动我们不断创新的动力。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建设20万亩高产田,努力实现全域玉米单产超2000斤,达到吨粮田标准。同时将好技术、好品种、好经验手把手地教给乡亲们,让大家的钱包鼓起来。”刘俊信心十足地说。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巴彦淖尔日报》2025年6月5日三版

谆谆嘱托

示范园区要在推广现代农业方面真正发挥作用,不断探索,找到适宜这里的品种、技术和耕种方式,成本要降下去、效益要提上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

——2023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考察时强调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生机勃勃

夏风掠过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里,嫩绿的玉米苗和辣椒苗随风摆动着,充满勃勃生机。入口处,智慧灌溉系统工程即将安装完成,技术人员正调试设备。田垄间,除草机缓缓行驶,为农作物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坚持做好现代农业示范带动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园区的标准和水平,从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改良、科技应用等方面发力,保证园区达到探索新模式、推广新技术、展示新品种、培育新农民的“四新”目的。

数读

●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应用智能灌溉设备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较常规漫灌方式灌溉水使用量减少20%以上。

●通过水溶肥等新型肥料的使用,实现亩均较常规化肥施用减少10%以上。

●通过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亩均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

●集成推广使用国标地膜、加厚地膜,实现残膜离田率达到90%以上。

●2024年,玉米百亩示范田亩产达1473.27公斤,玉米万亩示范片亩产达1266.2公斤,双双刷新自治区单产纪录。

科技成果

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面积9800亩,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4000亩,辐射带动周边面积5800亩。近年来,园区采取“企业+基地+科研院校+社会化服务”的运行模式,按照“农牧兼具、种养结合”的思路,将玉米、葫芦、辣椒、番茄种植和肉羊养殖等方面农牧业主推技术进行集中试点示范,让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农技人员察看玉米苗长势

试验田里,农技人员穿梭其间,仔细观察着每株作物的生长情况。“出苗期间每天得跑好几趟,察看出苗情况,记录数据。”乌拉特前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刘俊一边俯身察看着幼苗生长一边跟记者说,“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精准调控水肥,确保每株作物都能在最适宜的环境下生长。”

试验田旁,智能监测设备实时传输着土壤湿度、温度等信息,为科学种植提供有力支撑。工人们正在进行玉米补植补种,动作娴熟而细致。“通过园区的示范推广,今年我们采用精准调控密植栽培技术,实验种植玉米400亩,种植密度提高到7200株,预计亩产能提高10%~20%,亩均增收150元~200元,种植辣椒3000亩,种植密度是每亩6700株左右,预计亩产能达到7000斤左右,亩均增收500元左右。”内蒙古禾兴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园区负责人王文琦说。

除草机在田间作业

2024年,园区根据上一年的试验数据,优化了示范种植品种,总结并推广适合河套地区的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对30多个品种开展7000株密度种植品比试验试种,从中筛选出适宜密植的优良品种。此外,园区还从节水灌溉、农艺措施和节水设备等方面进行了改造,推广运用内镶贴片式滴灌带、井电双控技术、玉米的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等,采取小麦套辣椒高效种植模式,升级优化智能化运用中心,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多措并举增加农业发展科技含量。

“红龙 23 号(辣椒)”“先玉 1483 号(玉米)”……田垄间,一个个白色的标识牌井然排列,每一方试验田都标注着精确的株系编码。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实现种业自主作为核心任务,深耕良种推广,聚焦玉米、辣椒、葫芦等主要作物,搭建‘看禾选种’平台,不断提升品种筛选效率和准确率,确保所选育的品种具有广泛适应性和优良品质。从100余个参试品种中优中选优,重点推广了适应当地生产条件的巴麦13号(小麦)、北星6号(辣椒)、红龙 23号(辣椒)、先玉 1483号(玉米)、科禾699(玉米)等优质农作物品种,为区域种业发展夯实了基础。2023年,千亩玉米高产示范片亩产达1421.5公斤,刷新全市纪录;2024年,玉米百亩示范田亩产达1473.27公斤,玉米万亩示范片亩产达1266.2公斤,双双刷新自治区单产纪录。”刘俊介绍道。

智慧灌溉

促进农业节水增效

秉承着用水定量才能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紧扣“重点适用”原则,系统开展了以智能灌溉为重点的试验示范10余项(包括辣椒品比试验、葫芦品比试验、玉米“看禾选种”平台、玉米农业农村部区域试验、玉米省级区域试验、肥料利用率试验—玉米、智慧灌溉技术示范、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示范、辣椒全程托管技术服务示范、辣椒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种植示范),实现了农田数据精准监测与智能管理,有效提升了水肥利用效率,带动乌拉特前旗玉米单产提升100公斤,亩均效益增加200元。

调试灌溉设备

示范园区入口处,智慧灌溉系统工程已基本完工,工人们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调试设备。今年,园区更新了智慧灌溉系统,引入物联网检测、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调控技术,提升灌溉水利用率,让农田减水不减产。

“这套智能灌溉设备安装完成后,能够通过电脑全程控制整个滴水滴肥单元,田间管理人员只需通过手机操作,即可实现自动轮灌。同时,在灌溉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环境温度提升水温,确保作物根系率吸收最佳,减少水分蒸发,进一步优化灌溉效果;还能通过变频控制柜的作用,确保滴灌管道内水流恒压,实现用水均匀,灌溉时间从原来的8小时缩减至3小时,从而达到节水目的。”内蒙古禾兴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白恩泽说,“从大水漫灌到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再到智慧化水肥一体灌溉,成本降了,效益高了。”

精准滴灌

园区严格落实农业“四控”措施,在控水降耗上,应用智能灌溉设备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较常规漫灌方式灌溉水使用量减少20%以上;在控肥增效上,通过水溶肥等新型肥料的使用,实现亩均较常规化肥施用减少10%以上;在控药减害上,通过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亩均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在控膜减污上,集成推广使用国标地膜、加厚地膜,实现残膜离田率达到90%以上。

“随着园区示范效应的不断显现,不断有种植大户、乡镇干部来园区观摩学习,也吸引了更多的高校、科研机构前来合作交流,这对我们来说既是肯定也是激励,更是推动我们不断创新的动力。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建设20万亩高产田,努力实现全域玉米单产超2000斤,达到吨粮田标准。同时将好技术、好品种、好经验手把手地教给乡亲们,让大家的钱包鼓起来。”刘俊信心十足地说。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澳门在线赌场 澳门威尼斯人在线赌场 十大博彩网站 亚洲十大在线博彩平台排名 澳门博彩在线 哈密市林业局 武威市林业局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门户网站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宿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