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体育

包头市青山区: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 以军民融合护团结“六个一”工程激活民族团结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9-26 15:19  来源:包头市青山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分享到:
【字体:  

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内蒙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巩固提升青山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成果,以善作善成的实际行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青山力量,奋力书写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青山新篇章。青山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新实施军民融合护团结“六个一”品牌工程,深入挖掘研究地区红色军工文化史料和各民族“三交”史等资源,全面追溯一机、二机、二O二厂等驻区军工企业建厂历程和青山区建区历史,追忆和讲述民族团结进步“青山故事”,通过多元载体与务实举措,推动人民兵工精神传承与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度融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编撰一系列反映“人民兵工精神和军民融合护团结”的书籍,以文字镌刻军民融合团结的精神坐标

承载红色记忆、传承团结精神。青山区围绕“军民融合护团结”主题,全力支持一系列军工题材文学作品创作,通过历时3年时间的采风和创作,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诺言》、《军工城之恋》。作品记录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苦奋斗,到新时代军民融合的创新突破,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细腻笔触,描述了火红年代技术攻坚的艰辛,生动展现兵工人坚守初心、守护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更折射出各族职工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让读者在文字与情节中深切感受到,奋斗岁月中的人民兵工精神是青山区建区发展的鲜明印记,更是支持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精神纽带。一系列书籍的创作,进一步补充了青山区建区历史的篇章,让各族干部群众从历史维度读懂青山区的“根”与“魂”,增强对这片热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历史根基、注入文化内涵。目前,《诺言》已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下一步,青山区将继续推动《器重》等作品加快创作。

二、拍摄一个突出“军民融合护团结”主题的宣传片,以宣传视频打造青山区民族团结进步的特色名片

为推动“军民融合护团结”理念走进基层、走进各族群众,广泛传播,青山区突破传统宣传模式,聚焦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精心策划并制作了军民融合题材主题宣传片《铸盾砺剑在青山 军民融合护团结》。该片以时间为脉、以青山区历史文化为基础,串联“白手起家建军工的初心、军地同心铸辉煌的历程、携手共创青山美好未来”三大篇章,通过三段式层层递进,生动再现各族干部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同心同德、携手前行的奋斗图景,体现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程,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光影叙事中润物无声、深入人心。目前,宣传片于近日的青山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暨“六个一”工程集中展示主题活动上首播,并作为青山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特色宣传名片在全区网络媒体上广泛宣传。

三、形成一套彰显“军民融合护团结”创建底色的典型经验,以实践总结打造民族团结的“青山样板”

青山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提升,深入挖掘“军民融合护团结”的创建内涵,组织专项队伍历时1年时间,认真梳理驻区军工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地区发展历史,精心整理、编撰打磨形成《铸盾砺剑在青山 军民融合护团结》典型经验宣传册。典型经验宣传册着眼于青山区各族群众共同建厂、共同建区的奋斗历程,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成果和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为基础,通过梳理脉络、提炼作法、总结经验等方式,将区域内“军工文化+民族团结”的特色实践从“零散探索”转化为“系统成果”,使创建工作更具方向感和操作性,既让本地群众清晰了解创建工作的脉络与实效,也为全国同类地区尤其是拥有军工历史或产业基础的区域,提供可参照、可借鉴的实践样本,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青山智慧”。目前,在第42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期间,向全区各部门单位、各基层党组织及各族干部群众发放宣传册1000余册。

四、创作一部体现“铸盾砺剑在青山,军民融合护团结”的文艺精品,以艺术演绎军工人不忘初心的家国情怀

青山区以“铸盾砺剑在青山,军民融合护团结”为基调,以“小视角”展现“大背景”,以“小故事”诠释“大团结”,倾力打造大型原创情景剧《军工情 家国梦》。该剧以“‘大国工匠’卢仁峰在受邀观看九三阅兵前夕,突然接到紧急军工生产任务,毅然放弃机会选择留守岗位”的故事为核心篇章,打破单一艺术形式局限,通过话剧和音乐相结合、历史回顾与现实情境相补充层层铺展,用激昂的旋律烘托阅兵场景的庄严氛围,用深沉的曲调传递人物内心的抉择重量,凭借极强的叙事性与场景感,全面呈现主人公面对“军令如山”的坚定抉择,将对国家的忠诚、对兵工事业的热爱刻进每一个情景中,让观众直观感受兵工人在个人荣誉与国家使命间的取舍,真正实现以文艺之力凝聚共识、汇聚团结力量,让“团结奋进”的时代脉搏直抵人心。目前,该剧已完成首演,下一步青山区将继续推动该剧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同步演出和播放。

五、打造一处特色的“铸盾砺剑在青山”展陈场所,以展陈搭建沉浸式红色教育平台

让红色基因“活”起来、民族团结教育“实”起来。青山区启动军工文化广场升级改造项目,倾力打造集教育、纪念、展示、文旅功能于一体的“红色铸牢课堂”。改造后的广场在保留原有元素基础上,优化展陈形式和内涵,设置特色铁艺廊架、文化墙、浮雕、景观小品、主题雕塑、宣传走廊等布景,通过可触摸的实物展品展现军工发展历史脉络,借助图文展板呈现军民融合实践成果和民族团结动人故事。与此同时,广场还特别融入青山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IP石榴娃形象“团团”和“结结”,让各族干部群众跟着“团团”一起看青山、阅军工、护团结,跟着“结结”一起学楷模、当工匠、绘同心,在寓教于景、寓教于行中潜移默化传承团结精神,真正让军工文化广场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实践阵地。

六、推出一批“军民融合护团结”的精品示范,以各领域点位打造推动民族团结在基层扎根

厚植民族团结理念、激发基层创建活力。青山区锚定“军民融合护团结”核心主题,精心打造、提档升级33个“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精品示范点位,更进一步串联融合点位形成8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路线。在打造升级过程中,青山区组织人员深入自一社区、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北方兵器城等不同领域示范点位开展多轮次实地调研,精准指导完善阵地建设、优化区域功能、丰富讲解内容,让各个领域都有示范窗口,都能成为宣传民族团结进步“青山故事”、展示示范创建成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打造形成的精品路线,实现了社区、校园、景区等点位从“单点出彩”变为“串线成面”,通过由点及线、由线带面的推进策略,进一步放大了点位示范效应,更激发了各领域干部的工作热情,让示范点的引领作用辐射到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互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融“三项计划”的方方面面。(供稿人:王婷婷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当前位置: 首页 > 盟市动态

包头市青山区: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 以军民融合护团结“六个一”工程激活民族团结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9-26
来源:包头市青山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朗读

包头市青山区: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 以军民融合护团结“六个一”工程激活民族团结新动能, 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内蒙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巩固提升青山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成果,以善作善成的实际行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青山力量,奋力书写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青山新篇章。青山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新实施军民融合护团结“六个一”品牌工程,深入挖掘研究地区红色军工文化史料和各民族“三交”史等资源,全面追溯一机、二机、二O二厂等驻区军工企业建厂历程和青山区建区历史,追忆和讲述民族团结进步“青山故事”,通过多元载体与务实举措,推动人民兵工精神传承与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度融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编撰一系列反映“人民兵工精神和军民融合护团结”的书籍,以文字镌刻军民融合团结的精神坐标承载红色记忆、传承团结精神。青山区围绕“军民融合护团结”主题,全力支持一系列军工题材文学作品创作,通过历时3年时间的采风和创作,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诺言》、《军工城之恋》。作品记录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苦奋斗,到新时代军民融合的创新突破,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细腻笔触,描述了火红年代技术攻坚的艰辛,生动展现兵工人坚守初心、守护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更折射出各族职工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让读者在文字与情节中深切感受到,奋斗岁月中的人民兵工精神是青山区建区发展的鲜明印记,更是支持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精神纽带。一系列书籍的创作,进一步补充了青山区建区历史的篇章,让各族干部群众从历史维度读懂青山区的“根”与“魂”,增强对这片热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历史根基、注入文化内涵。目前,《诺言》已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下一步,青山区将继续推动《器重》等作品加快创作。二、拍摄一个突出“军民融合护团结”主题的宣传片,以宣传视频打造青山区民族团结进步的特色名片为推动“军民融合护团结”理念走进基层、走进各族群众,广泛传播,青山区突破传统宣传模式,聚焦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精心策划并制作了军民融合题材主题宣传片《铸盾砺剑在青山 军民融合护团结》。该片以时间为脉、以青山区历史文化为基础,串联“白手起家建军工的初心、军地同心铸辉煌的历程、携手共创青山美好未来”三大篇章,通过三段式层层递进,生动再现各族干部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同心同德、携手前行的奋斗图景,体现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程,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光影叙事中润物无声、深入人心。目前,宣传片于近日的青山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暨“六个一”工程集中展示主题活动上首播,并作为青山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特色宣传名片在全区网络媒体上广泛宣传。三、形成一套彰显“军民融合护团结”创建底色的典型经验,以实践总结打造民族团结的“青山样板”青山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提升,深入挖掘“军民融合护团结”的创建内涵,组织专项队伍历时1年时间,认真梳理驻区军工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地区发展历史,精心整理、编撰打磨形成《铸盾砺剑在青山 军民融合护团结》典型经验宣传册。典型经验宣传册着眼于青山区各族群众共同建厂、共同建区的奋斗历程,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成果和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为基础,通过梳理脉络、提炼作法、总结经验等方式,将区域内“军工文化+民族团结”的特色实践从“零散探索”转化为“系统成果”,使创建工作更具方向感和操作性,既让本地群众清晰了解创建工作的脉络与实效,也为全国同类地区尤其是拥有军工历史或产业基础的区域,提供可参照、可借鉴的实践样本,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青山智慧”。目前,在第42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期间,向全区各部门单位、各基层党组织及各族干部群众发放宣传册1000余册。四、创作一部体现“铸盾砺剑在青山,军民融合护团结”的文艺精品,以艺术演绎军工人不忘初心的家国情怀青山区以“铸盾砺剑在青山,军民融合护团结”为基调,以“小视角”展现“大背景”,以“小故事”诠释“大团结”,倾力打造大型原创情景剧《军工情 家国梦》。该剧以“‘大国工匠’卢仁峰在受邀观看九三阅兵前夕,突然接到紧急军工生产任务,毅然放弃机会选择留守岗位”的故事为核心篇章,打破单一艺术形式局限,通过话剧和音乐相结合、历史回顾与现实情境相补充层层铺展,用激昂的旋律烘托阅兵场景的庄严氛围,用深沉的曲调传递人物内心的抉择重量,凭借极强的叙事性与场景感,全面呈现主人公面对“军令如山”的坚定抉择,将对国家的忠诚、对兵工事业的热爱刻进每一个情景中,让观众直观感受兵工人在个人荣誉与国家使命间的取舍,真正实现以文艺之力凝聚共识、汇聚团结力量,让“团结奋进”的时代脉搏直抵人心。目前,该剧已完成首演,下一步青山区将继续推动该剧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同步演出和播放。五、打造一处特色的“铸盾砺剑在青山”展陈场所,以展陈搭建沉浸式红色教育平台让红色基因“活”起来、民族团结教育“实”起来。青山区启动军工文化广场升级改造项目,倾力打造集教育、纪念、展示、文旅功能于一体的“红色铸牢课堂”。改造后的广场在保留原有元素基础上,优化展陈形式和内涵,设置特色铁艺廊架、文化墙、浮雕、景观小品、主题雕塑、宣传走廊等布景,通过可触摸的实物展品展现军工发展历史脉络,借助图文展板呈现军民融合实践成果和民族团结动人故事。与此同时,广场还特别融入青山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IP石榴娃形象“团团”和“结结”,让各族干部群众跟着“团团”一起看青山、阅军工、护团结,跟着“结结”一起学楷模、当工匠、绘同心,在寓教于景、寓教于行中潜移默化传承团结精神,真正让军工文化广场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实践阵地。六、推出一批“军民融合护团结”的精品示范,以各领域点位打造推动民族团结在基层扎根厚植民族团结理念、激发基层创建活力。青山区锚定“军民融合护团结”核心主题,精心打造、提档升级33个“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精品示范点位,更进一步串联融合点位形成8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路线。在打造升级过程中,青山区组织人员深入自一社区、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北方兵器城等不同领域示范点位开展多轮次实地调研,精准指导完善阵地建设、优化区域功能、丰富讲解内容,让各个领域都有示范窗口,都能成为宣传民族团结进步“青山故事”、展示示范创建成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打造形成的精品路线,实现了社区、校园、景区等点位从“单点出彩”变为“串线成面”,通过由点及线、由线带面的推进策略,进一步放大了点位示范效应,更激发了各领域干部的工作热情,让示范点的引领作用辐射到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互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融“三项计划”的方方面面。(供稿人:王婷婷)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内蒙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巩固提升青山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成果,以善作善成的实际行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青山力量,奋力书写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青山新篇章。青山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新实施军民融合护团结“六个一”品牌工程,深入挖掘研究地区红色军工文化史料和各民族“三交”史等资源,全面追溯一机、二机、二O二厂等驻区军工企业建厂历程和青山区建区历史,追忆和讲述民族团结进步“青山故事”,通过多元载体与务实举措,推动人民兵工精神传承与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度融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编撰一系列反映“人民兵工精神和军民融合护团结”的书籍,以文字镌刻军民融合团结的精神坐标

承载红色记忆、传承团结精神。青山区围绕“军民融合护团结”主题,全力支持一系列军工题材文学作品创作,通过历时3年时间的采风和创作,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诺言》、《军工城之恋》。作品记录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苦奋斗,到新时代军民融合的创新突破,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细腻笔触,描述了火红年代技术攻坚的艰辛,生动展现兵工人坚守初心、守护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更折射出各族职工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让读者在文字与情节中深切感受到,奋斗岁月中的人民兵工精神是青山区建区发展的鲜明印记,更是支持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精神纽带。一系列书籍的创作,进一步补充了青山区建区历史的篇章,让各族干部群众从历史维度读懂青山区的“根”与“魂”,增强对这片热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历史根基、注入文化内涵。目前,《诺言》已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下一步,青山区将继续推动《器重》等作品加快创作。

二、拍摄一个突出“军民融合护团结”主题的宣传片,以宣传视频打造青山区民族团结进步的特色名片

为推动“军民融合护团结”理念走进基层、走进各族群众,广泛传播,青山区突破传统宣传模式,聚焦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精心策划并制作了军民融合题材主题宣传片《铸盾砺剑在青山 军民融合护团结》。该片以时间为脉、以青山区历史文化为基础,串联“白手起家建军工的初心、军地同心铸辉煌的历程、携手共创青山美好未来”三大篇章,通过三段式层层递进,生动再现各族干部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同心同德、携手前行的奋斗图景,体现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程,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光影叙事中润物无声、深入人心。目前,宣传片于近日的青山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暨“六个一”工程集中展示主题活动上首播,并作为青山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特色宣传名片在全区网络媒体上广泛宣传。

三、形成一套彰显“军民融合护团结”创建底色的典型经验,以实践总结打造民族团结的“青山样板”

青山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提升,深入挖掘“军民融合护团结”的创建内涵,组织专项队伍历时1年时间,认真梳理驻区军工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地区发展历史,精心整理、编撰打磨形成《铸盾砺剑在青山 军民融合护团结》典型经验宣传册。典型经验宣传册着眼于青山区各族群众共同建厂、共同建区的奋斗历程,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成果和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为基础,通过梳理脉络、提炼作法、总结经验等方式,将区域内“军工文化+民族团结”的特色实践从“零散探索”转化为“系统成果”,使创建工作更具方向感和操作性,既让本地群众清晰了解创建工作的脉络与实效,也为全国同类地区尤其是拥有军工历史或产业基础的区域,提供可参照、可借鉴的实践样本,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青山智慧”。目前,在第42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期间,向全区各部门单位、各基层党组织及各族干部群众发放宣传册1000余册。

四、创作一部体现“铸盾砺剑在青山,军民融合护团结”的文艺精品,以艺术演绎军工人不忘初心的家国情怀

青山区以“铸盾砺剑在青山,军民融合护团结”为基调,以“小视角”展现“大背景”,以“小故事”诠释“大团结”,倾力打造大型原创情景剧《军工情 家国梦》。该剧以“‘大国工匠’卢仁峰在受邀观看九三阅兵前夕,突然接到紧急军工生产任务,毅然放弃机会选择留守岗位”的故事为核心篇章,打破单一艺术形式局限,通过话剧和音乐相结合、历史回顾与现实情境相补充层层铺展,用激昂的旋律烘托阅兵场景的庄严氛围,用深沉的曲调传递人物内心的抉择重量,凭借极强的叙事性与场景感,全面呈现主人公面对“军令如山”的坚定抉择,将对国家的忠诚、对兵工事业的热爱刻进每一个情景中,让观众直观感受兵工人在个人荣誉与国家使命间的取舍,真正实现以文艺之力凝聚共识、汇聚团结力量,让“团结奋进”的时代脉搏直抵人心。目前,该剧已完成首演,下一步青山区将继续推动该剧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同步演出和播放。

五、打造一处特色的“铸盾砺剑在青山”展陈场所,以展陈搭建沉浸式红色教育平台

让红色基因“活”起来、民族团结教育“实”起来。青山区启动军工文化广场升级改造项目,倾力打造集教育、纪念、展示、文旅功能于一体的“红色铸牢课堂”。改造后的广场在保留原有元素基础上,优化展陈形式和内涵,设置特色铁艺廊架、文化墙、浮雕、景观小品、主题雕塑、宣传走廊等布景,通过可触摸的实物展品展现军工发展历史脉络,借助图文展板呈现军民融合实践成果和民族团结动人故事。与此同时,广场还特别融入青山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IP石榴娃形象“团团”和“结结”,让各族干部群众跟着“团团”一起看青山、阅军工、护团结,跟着“结结”一起学楷模、当工匠、绘同心,在寓教于景、寓教于行中潜移默化传承团结精神,真正让军工文化广场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实践阵地。

六、推出一批“军民融合护团结”的精品示范,以各领域点位打造推动民族团结在基层扎根

厚植民族团结理念、激发基层创建活力。青山区锚定“军民融合护团结”核心主题,精心打造、提档升级33个“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精品示范点位,更进一步串联融合点位形成8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路线。在打造升级过程中,青山区组织人员深入自一社区、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北方兵器城等不同领域示范点位开展多轮次实地调研,精准指导完善阵地建设、优化区域功能、丰富讲解内容,让各个领域都有示范窗口,都能成为宣传民族团结进步“青山故事”、展示示范创建成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打造形成的精品路线,实现了社区、校园、景区等点位从“单点出彩”变为“串线成面”,通过由点及线、由线带面的推进策略,进一步放大了点位示范效应,更激发了各领域干部的工作热情,让示范点的引领作用辐射到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互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融“三项计划”的方方面面。(供稿人:王婷婷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澳门新葡京娱乐城 博彩软件app排名 太阳城集团官网导航 十大博彩公司官方网站 十大彩票网赌平台 宝鸡市林业局 邵阳市财政局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业局 陕西省医疗保障局 襄阳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