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32 亿。这意味着全国超73%的公民已经“触网”,数字空间与公民生活的关系日益紧密。在此背景下,有关部门印发出台《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等文件,提出要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作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工作,无疑正当其时。而培养公民的保密意识、提升公民的保密能力,实应被视为提升全民数字素养的题中应有之义。
维护国家秘密安全是拥抱数字时代的基本前提。当前,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数据从生产生活的“副产品”变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和核心资产,采集、利用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随之而来的,是国家秘密形态的全面数字化,许多行业、领域的数据单独看或许不是国家秘密,汇聚起来却有可能涉及国家安全,一旦泄露,将给党和国家事业造成重大损失。同时,随着中国之治引发更多国际关注,境外窃密触角也向非传统安全领域不断延伸,在网络技术的加持下,窃密的区域、领域、对象更加广泛。因此,只有引导人民群众在拥抱数字生活的同时,提高保密“两识”水平、履行保密义务,才能安全顺利地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网络失泄密是弥合数字鸿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数字鸿沟导致数字经济利益分配趋向不均等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造成限制,也是我国在数字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必须迈过的一道障碍。因此,弥合数字鸿沟、增强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普惠性刻不容缓。然而,在推动数字经济下沉、铺开的同时,随着全新的数据和用户走进互联网,相关涉密敏感信息泄露的风险必将加大。比如,在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过程中,必然要上传大量重要数据,如果经手人员保密意识不强,脱密脱敏工作不到位或随意外传数据,无异于将涉密敏感信息拱手让人;在一些重点区域和重要设施周边,居民或多或少了解相关情况,如果在不开展保密宣传教育的情况下盲目推动其接触网络空间,区域、设施周边国家秘密必将失守。因此,在弥合数字鸿沟时,必须将保密工作纳入总体部署,将保密宣传教育纳入全民数字素养培育体系,积极防范、坚决杜绝网络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保密宣传教育是提升全民数字素养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安全保密问题也如影随形,安全保密工作形势任务日趋严峻复杂。这就要求我们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主动延伸防守阵地,在变革中实现保密工作转型升级、于变局中筑牢国家安全保密防线。保密宣传教育作为保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积极融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大局,已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推出了不少有助于全民数字生活、数字学习、数字工作、数字创新安全发展的优质内容。借助这些保密大宣教内容,公众不仅能够学习保密知识、强化保密意识,还能接触更多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网络技能教育资源,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自觉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由此,全民数字素养必将得到有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