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体育

历史上唯一到过海南的大一统王朝皇帝,还留下了一段情感传奇
发布时间:2025-04-17 14:10  来源:道中华   
分享到:
【字体: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曾到过海南岛的大一统王朝皇帝只有一位,他就是元文宗图帖睦尔。彼时,这位未来的九五之尊,却是以戴罪之身被放逐至此。

年轻的皇子为何会沦落边陲?在海南的三年流放生涯中,他遇见了怎样的人与事?

当图帖睦尔初次踏上琼州土地时,他或许不会想到,自己的海南之行不仅将改变个人命运,更会在历史长河中激荡出层层涟漪,留下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与爱情传说,最终凝结成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见证。

▲图帖睦尔在海南。(AI制图)

(一)被贬皇子,出居海南

作为元武宗海山的次子,图帖睦尔是本可锦衣玉食安稳度过一生。然而宫廷政治的漩涡,却将这位天之骄子抛向了天涯海角。

元英宗(元武宗之侄)时期,图帖睦尔被权臣铁木迭儿诬陷参与图谋不轨之事。

本就担心图帖睦尔与自己争夺皇位的英宗,便以“交通术士,将构异图”的罪名将其贬逐至海南。

1321年,年仅17岁的图帖睦尔被迫踏上“出居海南”的漫长旅途。

这是一次充满杀机的放逐。从大都到琼州,近三千公里的路程,年轻的皇子仅带着寥寥数名随从,跋涉数月才抵达这片当时被视为“瘴疠之地”的海岛。

▲从元大都到琼州。(图片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命运的转折总是出人意料。1323年,就在图帖睦尔流放两年后,元英宗突然流露出悔意,称“兄弟实相友爱,曩以小人谮朔”,暗示要召回这位弟弟。

然而历史没有给英宗这个机会——英宗还未来得及下诏,便在著名的“南坡之变”中丧生。直到泰定帝即位后,为稳定政局,才召回包括图帖睦尔在内的流放宗室。

1324年,图帖睦尔奉召北归,获封怀王。在颇为波折的即位历程后,他最终于1329年8月在上都登基,成为元文宗。

▲元文宗画像。(资料图)

尽管正史对其海南经历着墨不多,但他的政策却隐约透露出这段流放生涯对其施政的影响。

一方面,他显著提升了海南的地位:将琼州路升为乾宁军民安抚司(属广西行省);擢升定安县(今海南直辖县)为南建州,任命原定安南雷峒主王官为知州并赐金符,使其成为黎族地区罕见的世袭土官。

另一方面,他大兴文治,设立奎章阁学士院,组织翻译儒家经典,并编纂《经世大典》。

这些举措虽属元朝整体政治和文化策略,却与他在流放时期浸润当地文化、广结各族友人的经历密切相关。

尤其是对定安南雷峒主王官的特殊擢拔,似乎暗含着元文宗的私人情感——这位曾厚道待他的黎峒首领,是他那段刻骨铭心青春的“见证人”。

(二)溟南地僻,青梅价高

元代在海南共设了一路(琼州路)三军(南宁军、万安军和吉阳军)。

据《文宗纪》《泰定纪》中“召于琼州”的记载推断,图帖睦尔到达海南之后,居于琼州路,但具体住址不详。

不过,《正德琼台志》等地方文献记载,他曾在琼州城城南一带栖居。笃信佛教的图帖睦尔曾在潜邸内修建观音阁。

登基后,元文宗“赐海南大兴龙普明寺钞万锭”,用于购买永久田产。有学者推测,普明寺也许就是在原观音阁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可惜,这座古刹如今已湮没无痕。

尽管图帖睦尔是被流放之身,但海南士绅却未对他轻慢。琼州路安抚司都元帅陈谦亨与定安南雷峒主王官尤为热忱,不仅以礼相待,更时常邀他到家中宴饮畅谈。

▲王官画像。(作者摄于海南省琼海市多河中水侯王庙)

这份情谊,让这位落魄宗室在荒蛮之地感受到了难得的温暖,也由此牵出一段刻骨铭心的情缘。

据《正德琼台志》《嘉靖广东通志》载,陈谦亨府中有一侍女名叫青梅,图帖睦尔在陈宅宴席之间与她相遇。青梅姿容秀丽,能歌善舞,令年轻的宗王一见倾心。

然而,或因身份悬殊,青梅起初拒绝了图帖睦尔的情意。

失意之下,图帖睦尔挥笔写下:“自笑当年志气豪,手攀银杏弄金桃。溟南地僻无佳果,问着青梅价也高。”——这便是“青梅价高”典故的由来。

就在图帖睦尔黯然伤怀之际,他的黎族朋友王官出手相助。

《宣统定安县志》等文献记载,王官豪掷三百金为友下聘,让青梅感受到图帖睦尔的真诚。

▲青梅雕像。(作者摄于海南省琼海市多河中水侯王庙所在万泉河河岸)

尽管《元史》对这段情缘的结局语焉不详,但这段跨越民族与阶层的爱情传奇,早已融入海南的文化记忆中。

民间相传,图帖睦尔登基后立即下诏册封青梅为妃,召其入京。

奈何红颜薄命,青梅北上途中竟染疾而逝,香消玉殒。

文宗悲痛不已,终日借酒消愁。据说他常喝一种酒,醉后便能与青梅梦中相会,遂将此酒赐名为“青梅酒”,以寄相思。

(三)历史记忆,文化心性

当图帖睦尔北归大都时,王官与定安多河(今琼海万泉河)两岸百姓夹道相送,人群高呼“太子万全!一路万全!”以隐晦而真挚的方式表达对这位未来天子的祝福。 

难掩离别伤情的图帖睦尔,将这份情谊铭刻于山河——他赐名多河为“万泉河”,以此报答两岸百姓送他“万全”的款款深情。

此外,他还在登基后将元大都清河的一支命名为“万泉河”,在北国的流水中铭记南疆温情。

▲“太子万全”石牌。(作者摄于海南省琼海市多河中水侯王庙所在万泉河河岸)

▲环岛高铁列车驶过万泉河琼海段。(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这位重情义的帝王,以媒妁之恩、知遇之谊,厚报南雷峒主王官,封其为世袭知州。

王官也不负他,古稀之年仍披甲征战,最终马革裹尸。其子王献燎、孙王廷金相继袭职,皆以死报国,直至元祚终结,南建州世袭方画上句点。

几百年过去,青山依旧葱茏,美人芳踪已渺。但这段跨越民族与阶层的传奇,早已深深镌刻在海南人民的集体记忆之中。

▲海南省琼海市多河中水侯王庙。(作者摄)

在琼海万泉镇,多河中水侯王庙的香火历经岁月而不衰,每逢节庆,当地民众仍在此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纪念那位曾以三百金成全姻缘的黎峒首领。

而在定安岭口镇皇坡村——当年王官府邸所在地,图帖睦尔与王官亲手栽下的“元帝树”已亭亭如盖,与青梅同植的“爱情树”依旧枝繁叶茂。

▲皇坡村里的爱情树。(海南日报记者  张博  摄)

不仅如此,1962年问世的琼剧《青梅记》,更为这段历史赋予了新的艺术生命。该剧自创编以来几经打磨,将青梅设定为已与帅府顾慎言订婚,使图帖睦尔的“青梅价高”一诗更添成全之美。

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青梅故事与海南的军坡文化、河神信仰相交融,为传说增添了神秘氛围。这种文化叠合并非偶然,它折射出海南民众对历史故事的创造性转化——那些符合民众情感期待与文化心理的元素,被自然而然地编织进集体记忆的锦缎之中。

如今,当游人在元帝树下驻足,当观众为《青梅记》动容,他们触摸到的不仅是一段古老爱情的记忆,更清晰地看到重情守信等中华文化价值观念在南海之滨生生不息的传承。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

提供:张艺菲、曹娜(实习生)

审校:刘智博

编辑制作: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澳门威尼斯人网站 2026世界杯投注赔率 十大网赌信誉网站 澳门太阳赌城网站 澳门威尼斯人在线赌场 十大网赌靠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