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3
河西走廊,每当这四个字映入眼帘,一幅幅壮阔厚重、跌宕起伏的历史图景,总会在脑海中徐徐展开。这个具备地理和文明双重意义的通道,是我们探视中华文明的一扇窗口,真切地记录着那段风云际会的激荡岁月。从地理上看,河西走廊位于丝绸之路的咽喉,连接了西域和关陇,是我国通向中亚、西欧的一道天然走廊,是中原农耕文化、北方游牧文化、西域绿洲文化及域外文化的沟通与融通之地;从文化上说,河西走廊民族间的分散与...
2025-05-22
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文明形态,是农耕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交融共生的璀璨结晶。在这幅壮丽的文明画卷中,内蒙古地区作为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地带,自古以来就与中原大地血脉相连、休戚与共。近年来,某些西方学者别有用心地将中国边疆地区与中原割裂开来,炮制出所谓的“边疆-内地二元对立论”和“农耕-游牧永恒冲突论”等谬论。这种刻意曲解历史的论调,不仅粗暴割裂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
2025-05-17
“乌蒙山连着山外山,月光洒下了响水滩……你来过年华被传说,百里杜鹃不凋落……”凤凰传奇的一曲《奢香夫人》至今激荡着我们的心怀,也将歌曲中的奢香夫人带到人们的视野中。那么,这位奢香夫人究竟是谁?她又如何被后世铭记至今呢?▲电视剧中的奢香夫人。(图片来源:电视剧《奢香夫人》)(一)险关博弈: 驿道修筑中的治理智慧奢香,彝族名舍兹,汉文史籍称奢香夫人,于1358年出生在川南彝族中的大姓“扯勒”家...
2025-05-16
编者按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时,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两千余载风雨沧桑,长城发挥着军事防御、交通孔道、贸易往来等多重功能,见证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近代以来,面对外部侵略势力,长城更升华为超越族群、凝聚认同的中华民族精神图腾。新中国成立后,长城作为标识性符号频频亮相国家重大盛事场合,向...
2025-05-09
一千年前,北宋发明家毕昇以胶泥活字冲破了手抄和雕版的桎梏,点燃了人类知识传播的火种。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直到近九百年后,蒙古文铅字印刷术才姗姗来迟。这一漫长的等待,并非历史的疏忽,其背后是蒙古文独特的文字特性、草原文明的流动形态,以及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重重限制。 ▲特睦格图。1922年,这个难题终于被破解——来自内蒙古的特睦格图,汉名汪睿昌,熔铸出第一个蒙古文铅字,随后又创制了满文、藏文铅字...
2025-05-08
从古至今,有一种水果备受中国人喜爱,它就是——石榴。石榴原产于西亚的伊朗、阿富汗等地,在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于公元前1世纪传入我国。▲新鲜饱满的石榴。(图片来源:人民网 黄正伟 摄)石榴因外观圆润饱满、果实酸甜可口,以及如红宝石般的色泽,广为人们喜爱。更因其内部籽粒众多且紧密相连——“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在古代被赋予子孙满堂、家族兴旺的美好寓意。据《北齐书》记载,石榴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