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源自马克思主义民族融合理念与共同体思想
2024-04-18
编者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两个...
2024-04-16
▲3月15日,《中国民族报》刊发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的署名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夯实西藏长治久安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指示,为我们立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做好新时代民族地区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多年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在2021...
2024-04-11
▲《中国民族报》刊发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的署名文章《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云南各项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深刻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重要任务和工作要求,为我们紧扣主线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2024-04-09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为完整准确、全面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组织编写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族出版社联合出版。笔者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特色及其教育意义》一文中,指出该教材的特色明显: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专业性与通识性相统一、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并认为该教材的出版,...
2024-04-04
1896年3月,西域考古史上著名的探险家斯文·赫定在自己的考察日记里记录下一个名叫“阿亚格吐拉(意为低塔)”的遗迹。见惯了珍宝的斯文·赫定,此时对孔雀河沿线这些奇怪建筑的起源却十分不明就里,模糊地认为它们可能是几百年前的东西。十多年后,另一位探险家斯坦因也来到这里。他的工作做得比斯文·赫定细致很多,留下了关于阿亚格吐拉(被称为Y.Ⅱ号烽燧)遗址当时状况的记录。斯坦因彼时所见的烽燧残高约6米,...
2024-04-0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民族工作,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140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6.44%。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民族工作高度重视,每次到贵州考察都要看望少数民族群众,每次对贵州的重要讲话都必谈民族工作。近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带领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