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3
随着疫情的放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计划着恢复国际交流,在出行之前,他们总会选一些轻巧又精美,同时还能传递文化韵味的随手礼。筷子,在这时总能出现在礼单上,这小而轻便的一对小棍,似乎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选手。 作为一日三餐离不了的饮食餐具,筷子并不起眼,但细究起来,似乎又大有学问,它从何而来?又去向何处?是什么原因让欧洲皇室为其着迷?近日,“道中华”对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百人计划”研究...
2023-03-23
它为何快速出圈?欧洲皇室为何迅速效仿法国路易十四? 到今天,筷子早已不是中餐特有的配置,中国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地区使用筷子进食。如果做个小调查就会发现,世界上40%的人,包括南亚、东南亚、近东和非洲,还是用手进食;30%的人,包括欧洲和南北美洲用刀叉,而剩下的30%,包括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和越南,则是用筷子。再思考一下,又会发现,这与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和儒文化三者几乎完全重合。筷子...
2023-03-23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左传》 中华民族的服饰不仅具有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的实用功能,还具有遮羞耻、增美饰、辨族群的社会功能,体现出知礼仪、别尊卑、正名分的教化功能,诠释着释乾坤、彰华夏、定天下的中华文明。 衣冠文明是如何实现内修容德、外服天下的呢?梳理以礼治国的历史脉络我们看到,服饰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同构、天人合一等核心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
2023-03-23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之“册府撷珍——民族文化宫典藏古籍精品展”的重要展品,清代旧刻本。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是中国佛教宗派华严宗的立教依据和根本教义。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历史悠久、传播范围广,在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留下很多历史和文化印记。《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这诸多印记的点和线,顺着这...
2023-03-23
《三国演义》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作为文学作品,其中带有文学性的描绘内容未必真实可信。要想真正了解三国历史,还是要读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三国志》写于公元3世纪末。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在几十年里,《三国志》就传入并流行于西域地区。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和《三国志·魏书·臧洪传》抄本残卷,便是现存最早的《三国志》抄本残卷。 ▲西晋《三国志...
2023-03-23
作为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这一历程对于今天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又有着怎样的启迪?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李大龙教授就此接受了“道中华”专访。 记者:请您谈谈,如何理解“中国”一词的含义? 李大龙: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可以说是我们认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起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