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兴安盟积极探索创新“四项机制”,构建新时代民族工作新格局,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健全党组织带动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成立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并实行盟委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深入抓。坚持民族工作“三个带头、六个纳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民族理论政策,带头参加重要活动,带头广交深交少数民族代表人士;民族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学习内容,纳入对基层党组织和各部门实绩考核,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纳入各级政治巡察,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盟委委员会议每年至少两次专题研究部署民族工作,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都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习研讨活动,推动形成做好民族工作的整体合力。
健全部门行业联动机制,推动形成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合力。调整完善伟德体育委员制度,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清单,理顺统战部统一领导和政府分工负责的关系,促进民族工作全面提质增效。坚持“横向+纵向”相结合,细化实化盟旗乡村四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任务,压紧压实各领域、各行业、各部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责任,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按照领域和战线,成立了由盟级领导挂帅的8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专项推进组,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族工作。全面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突出“四个特别”要求抓好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的培养、储备、选用工作,在苏木乡镇单设党委统战委员,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健全社会组织推动机制,引导各族群众参与到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伟大事业中来。创新成立盟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和835个覆盖盟旗乡村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为做好民族工作提供思想保证和理论支撑。深入实施“石榴籽同心筑梦”系列主题活动,充分利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促进会、宣传教育基地、实践创新基地“四个平台”,全面开展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中华文化、学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带领各族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单位为内容的“三学一带一创”行动,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组织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八进”活动,深入挖掘宣传民族团结的生动故事和感人事迹,大力弘扬军民守望相助、共同戍边的阿尔山三角山哨所“相思树”精神,营造全区域覆盖、全领域推动、全方位开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氛围。
健全督查考评促动机制,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举措落地落实。制定出台了《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规划(2021-2025)》《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把民族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建述职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组织调度、系统推进、综合研判、监督考评、动态管理、条件保障“六项机制”,形成盟委行署专项督查、各级党委政治巡察、各级人大执法检查、各级政协调研视察齐头并进的工作体系,有力保障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