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团委日前印发通知,在全区146.7万少先队员中开展共争“小石榴籽章”活动,通过开展主题队日活动、升国旗仪式、国旗下演讲、主题演讲比赛、手抄报展示、视频录制、知识竞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有形有感有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广大少先队员践行守望相助理念,从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通顺街小学、新城区落凤街小学开展“讲一个民族团结故事”活动。
“老师告诉我们,石榴多室多子、千房同膜、颗颗相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谁也离不开谁的一个整体,我真正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参加了共争“小石榴籽章”活动主题中队会后,呼和浩特市大学路小学五一中队刘婧涵分享自己的感悟时深有感触地说。
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第一小学六(2)中队郭燕阳是一名红领巾讲解员,在“小石榴籽章”争章过程中,她学习了“草原母亲”都贵玛的故事,很受感动,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小伙伴们听。“大家都说,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一个人抚养了28个‘国家的孩子’太不容易了。为了保证孩子们每天补充到足够的营养,她把自己骑的马和最珍贵的首饰卖了,换成了奶牛。这是崇高的母爱,更是民族的大爱。”
在共争“小石榴籽章”活动中,内蒙古自治区少工委研究制定人人可行、天天可为、阶梯进步的“八个一”争章目标,以“兴趣带动+任务驱动”为形式,引导少先队员在参加“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队会、讲民族团结故事、交“手拉手”好朋友、制作民族团结手抄报或绘画书法作品、学唱中华优秀歌曲、诵读中华优秀诗词、观看红色电影、完成知识答卷的过程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全区各族少年儿童心灵深处。
▲锡林浩特市第八小学少工委组织少先队员来到了锡林浩特市第六小学共同开展“共争‘小石榴籽章’ 争做好队员” 主题活动,队员们正在完成“一份知识答卷”。
争章活动开展以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八小学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做到“有形”;针对不同年龄段群体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队员们积极参与、全情投入,做到“有感”;利用‘三评一讲’争章评价方式,记录队员在学校、家庭、社会的点滴日常,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做到“有效”,真正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呼和浩特市金川学校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队会。
“在争章过程中,队员们积极性特别高,除了利用中队会的时间外,还通过国旗下的演讲、晨读前的5分钟分享争章心得和感悟,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兴安盟红城小学大队辅导员新荣说。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民族小学六(5)中队段亚奇开心地说:“我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手抄报被作为优秀作品,放在红领巾主题地铁站里了,你们一定去看看。”
▲少先队员制作的民族团结手抄报。
此外,自治区少工委抓住“双减”政策出台契机,打造“活动+体验”的融合式、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依托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社区少工委、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教育阵地,针对不同青少年群体开展寻访红色足迹、艺术展演、“手拉手”、参观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等重大时间节点开展仪式教育,不断激发少先队员的爱党爱国热情和民族团结意识。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毕克齐民族学校、乌兰察布市直属蒙古族小学开展“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活动。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团委、自治区少工委将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常态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喜迎二十大 争做好队员”“红领巾讲解员”大赛、“少先队小骨干”培训班、“融情营”主题夏令营等为载体,推动“小石榴籽章”争章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