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随着东西部协作的深入推进,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与北京市平谷区深入对接协作,持续打造马铃薯全产业链,进一步完善政府、企业和农户优势互补、分工合作机制,让更多农民吸附到主导产业链上,让更多企业链接到乡村振兴线上,开创了要素互通、长期合作、携手共赢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构建“四大机制”,推动京蒙协作走深走远。构建长效协作机制。建立了两地联席会议制度,签署“1+2+6”为主要框架的《东西部协作协议》,系统梳理了39项协作任务清单,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2021年协作目标全面完成。构建劳务协作机制。建立“政府宣传引导+人力机构输送安置+政府服务保障”劳务协作模式,实现了劳务外出有方向、就业择业有选择、进厂工作有岗位的目标。举办京蒙劳务协作培训班20期,精准开展岗前培训、订单培训等1282人次。通过“春风行动”暨京蒙劳务协作网络专场招聘会,帮助2490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外出赴京稳定就业。构建人才交流机制。广泛开展人才交流,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采取双向挂职、赴京培训等方式,进一步落实两地党政干部互派互挂工作,进一步加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领域的人才支持。两地累计交流挂职干部、教师和专业技术人才239名。构建社会事业协作机制。北京平谷区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商都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业,实施了通村公路、水质提升、医院改造等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商都民生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创新“三种模式”,促进产业合作走细走实。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商都县紧紧围绕工作任务转向乡村五大振兴、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三个转向”,创新了产业协同发展“三种模式”,实现全县1.56万户脱贫户户均增收6200元目标,兜牢了防返贫致贫的底线,确保了全县农户持续稳定增收。产业承接、园区共建模式。借助京蒙协作平台,积极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北京市的科技优势、资金优势、人才优势,突出产业耦合和优势互补,与北京平谷区协同推进园区建设,引进金风科技、康安利丰、科泰兴达等北京企业落地投资,新建设风机装备、水质净化、马铃薯仓储鲜切加工等优质项目,助推全县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农字号”产业提档升级。消费拉动、产销衔接模式。立足商都县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农畜产品供给优势和北京市场需求优势,采取“1+1+6+N”的消费帮扶方式,推动产销精准衔接,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商都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北京成立1个消费帮扶分中心、1个乌兰察布直营店、6个消费帮扶专柜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商贸流通企业、“832”平台,实现消费帮扶约6500多万元。项目助力、政企农合作模式。通过用好用活京蒙协作资金,依托农牧业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丰富产业链条,探索建立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2021年以来,实施了马铃薯、燕麦、肉牛等产业帮扶项目9个,让更多农民参与到产业发展当中,分享产业增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