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实际行动,是内蒙古自治区区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凝聚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赛罕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赛罕区资源优势特点,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打造具有赛罕特色的“北疆文化”品牌,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感,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聚焦入脑入心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思想基础
赛罕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用理论学习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023年理论学习轻骑兵等各级各类宣讲队伍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宣讲210余场次,受众1.5万余人次。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宣讲120余场,受众1万余人次。开展线上线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理论测试4次,累计参加6万余人。以“互联网+民族团结”为媒介,在“新赛罕V”客户端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北疆文化·赛罕印记”品牌等专题专栏,积极组织动态宣传,引导全区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聚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
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赛罕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立足地域特色,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采集群众多彩生活。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遇鉴赛罕·北疆文化大讲堂”活动,为各族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用文艺形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创作《蒙古马》《雪龙吟》《早安青城》等各类文艺作品50余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等主题活动百余场,开展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50余场,开展文化惠民演出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学校等活动240余场,全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等方面,打造“赛出石榴红·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卡通形象大使“赛宝”“罕宝”,打造“塬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用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户外课堂”,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氛围。
聚焦精神文明建设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赛罕区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满足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北疆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双向融合,打造“理响赛罕话北疆”理论宣讲品牌。依托赛罕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昭乌达南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敕勒川路街道西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个全国百千万文明实践示范阵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依托昭乌达南路街道实践所“北疆文化手工坊”开展“指尖生花,美在北疆”志愿服务项目,带动各族妇女掌握手工艺品制作技能,依托“红石榴驿站”,引进具有民族代表性和传承性的手工艺组织,对有就业需求的人员教授技艺,让各族人民在实现自我价值、增收创收的同时,着力讲好北疆文化故事。
打造“青城之光·理响赛罕”理论宣讲品牌,用好用活“新时代讲习团”“理论学习轻骑兵”“红领巾宣讲团”等宣讲队伍,持续广泛开展接地气、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推动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内蒙古人民的关怀、宣传党的恩情工作机制落地见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