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二连浩特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全市上下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凝聚起了共同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推动口岸各族群众坚定一条心,永远跟党走的生动局面。
回顾昨天“感党恩” 砥砺奋进新时代
二连浩特市聚焦完成好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紧紧围绕“闯新路、进中游”目标任务,以获批建设国家开发开放试验区为统领,以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为契机,以高质量建设开放发展平台为支撑,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形成国际贸易物流、进出口加工、边境特色文化旅游、清洁能源四大优势特色产业。
当地着眼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深化拓展资源能源开发、金融交流、教育交流、医疗交流对外合作,先后与蒙古国乌兰巴托、俄罗斯乌兰乌德等18个地区建立友好关系;高标准推进铁路、公路、航空3个国家一类口岸建设,获批粮食、肉类、活羊、饲草、中草药等国家指定进口口岸,入选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二连浩特市坚持将“三区”建设作为推动口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口岸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迈向新台阶,开创了新局面。
把握今天“听党话” 昂首阔步新征程
聚焦“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制定实施全面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深入开展“蒙古马精神杯”“国旗耀边关”“一周两月”铸魂工程等系列活动,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全市学习运用“四下基层”经验,建立“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市级领导及部门包联帮扶嘎查、党员领导干部包联农牧户包联机制,利用党建引领“一社一品”“红色管家”“暖心屋”“比邻小院”“邻里节”等特色载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各族群众把“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讲清楚。
当地还打响“北疆文化”品牌,组织开展“学·创·演”,创作推出《天边小哨所》《伙伴》等党史题材、红色优秀文艺作品,组织“百团千场”下基层演出400余场次;打造建站即建城一站通世界、三代国门见证二连浩特发展、祖国北门党旗红、乌尼孟和“三代守边”等“北疆印记”边境线上的红色亮丽风景,引导口岸各族群众在知党恩、念党好、信党能中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建设,“七个作模范”个个都有新气象。
展望明天“跟党走” 坚定书写新答卷
立足自身在全国、全区向北开放中的战略定位,以“十四五”规划任务目标为基础,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制定完善促进贸易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积极推动铁矿石、萤石、饲料、畜产品等进口资源落地加工、转化增值,积极申建中蒙跨境旅游合作区。
着力推进优势产业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能源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争取并获批总投资80亿元的蒙能150万千瓦保障性并网风电项目,不断做大产业发展规模。坚持扩能与挖潜并重,强化口岸经济发展支撑,推动二连站扩能提效及中欧班列能力提升改造工程和伊拉勒延站场技改项目,推动境外重载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和驿拓富源公路口岸海关监管园区建设,实施机场国际航站楼航空口岸提标改造工程,进一步释放口岸活力。
以高标准建设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统领,谋划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和中蒙经济合作区申建工作,推动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以打造千万吨矿产品、百万吨粮油、万吨畜产品加工基地和互贸商品加工示范、进口战略资源储运基地为目标,夯实边境经济合作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