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体育

【人民日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采取“六个强化”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发布时间:2024-04-11 09:58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字体:  

近年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采取“六个强化”措施深入推动全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绘就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的美丽画卷。2024年1月,苏尼特右旗被国家伟德体育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荣誉称号。

强化思想认识,凝聚“团结心”。

苏尼特右旗作为多民族聚居的边陲小城,旗委、政府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地域特点,因地制宜擘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目标方向,把加强民族工作作为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工作常抓不懈。创新提出并实施“1815”工程,不仅守好18.15公里边境线,围绕一条主线、覆盖八个领域、高标准建设1+5教育实践基地,构建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创建工作网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民族工作格局。

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以及平安西苏建设、乡村振兴推进等政策性文件都将民族团结进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部署推动。

通过细研细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测评指标体系,全旗上下一同迎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项考核,为苏尼特右旗树立了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建设的鲜明政治导向。

目前,全旗有5个集体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人获评国家级先进个人;8个集体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7人获评自治区级模范个人;22个集体被命名为“盟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58人获评盟级模范个人,打造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乌兰牧骑展厅,以及“红书包”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基地、朱日和训练基地、第五小学、阿尔善社区等一批先进示范典型,发挥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作全域建强、提质增效。

强化交流交融,保障“一家亲”。

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社会基础。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创建自治区级示范校1所,盟级示范校4所,全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达标校园建设达标率100%。扎实推动“三项计划”,以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目标,打造了全旗社区民族工作展厅,为社区群众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以促进青少年广泛交流为目标,开展旗内各校之间足球比赛、阅读分享及共建活动,苏尼特右旗第四小学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江口村小学开展“中航定点帮扶——携手向未来”手拉手结对主题活动。

驻地企业苏尼特金曦公司党委与朱日和镇党委、嘎查党支部联合实施工牧共创“双和谐”工程,搭起了企业、地方和牧民稳定、团结、和谐、友谊、发展的桥梁,先后投入近7000万元提升企业周边各族群众生产生活质量。

落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纳入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中。

强化惠民服务,奏响“便民曲”。

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物质基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新时代安边固边兴边、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均有提升。

近三年来,积极争取京蒙协作、中航集团帮扶资金等各级各类资金共3亿余元,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先后成功注册“苏尼特羊”和“苏尼特双峰驼”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苏尼特双峰驼奶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苏尼特驼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被列入全国名优特产品名单。

累计投入超40亿元实施城镇化提档升级和美丽乡村建设。

抓实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三年来投入3727万元用于扶持特色产业、壮大嘎查集体经济、加强农牧民技能培训、建设农牧区基础等22个惠民项目,推动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强化法治建设,建强“防护网”。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

建立社区直通车调解室,开展“法律服务进嘎查”“法律服务进社区”“法律服务进企业”“国家宪法日”等活动,使各族群众的法治意识得到显著提升。充分发挥边境派出所、驻旗边防连队、边境基层党组织、护边员、红色堡垒户作用,形成“党政军警民”合力治边固边。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激发网格化防控体系,全力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强化宣传引导,唱响“传承歌”。

苏尼特右旗坚持把思想引领作为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把民族团结纳入干部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全旗42个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119个党支部,每年都会全覆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宣讲活动。

全旗处级领导、旗委理论学习轻骑兵、行业领域、“百姓名嘴”四层级宣讲团、百人宣讲库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共同体理念。在建立全覆盖式宣传教育模式过程中,苏尼特右旗还实施对党员干部、基层群众、嘎查村干部、在职职工等各层次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工程。

“国家的孩子”公益课堂、“石榴籽课堂”“红书包课堂”“兵团大课堂”等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的重要平台。乌兰牧骑展厅、民族团结展馆、国防教育展厅和兵团岁月陈列馆成为开展红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载体。

党校干部培训课程设计也得到了优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占比已提升至21%。

苏尼特右旗还深化“两月一周”活动,平均每年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活动400余场次,覆盖受众6万余人次;全旗范围内发放宣传材料13万余份。同时,通过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征文大赛、主题演讲大赛、民族书画摄影作品展、诗歌散文征集、文艺演出等,引导教育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强化文化根脉,共筑“和睦魂”。

苏尼特右旗努力探寻民族团结的文化根脉,推进乌兰牧骑广场、廉洁道德文化公园、劲牛广场建设;建设文化馆1个,图书馆4个,文化站7个,新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点14个;保护不可移动文物59处,包括金界壕遗址国保单位1处,毕鲁图庙、额仁淖尔岩画群、吉呼朗图古墓遗址等4处自治区文保单位;设立都呼木柄扁桃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乌兰牧骑实训教育基地,厚植各民族共创共享共传的中华文化基因。

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培育蒙古包营造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培育苏尼特长调、蒙古雅托嘎、苏尼特民族服饰、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个,传承人5个;拍摄乌兰牧骑广播剧《风展红旗如画》,创作舞台剧《朱日和情》、舞蹈《乌兰牧骑井》、歌曲《红书包之歌》等一大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的精品力作;推出《希望之苗》《塔木沁之声》等11个形式不同、内容多样的节目,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展现风土人情;连续举办了14届骆驼文化节、14届那达慕大会、4届中国草原快骥大赛以及戏曲进嘎查村、“苏尼特之声”业余乌兰牧骑文艺汇演、家风家教大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超2000余场次,在推动各民族文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苏尼特右旗以文化建设为统领,以举办多种形式的民俗特色文体活动为载体,营造文化大繁荣的浓厚氛围。2023年,苏尼特右旗以及7个苏木镇、63个嘎查村、15个社区先后举办了“蒙古马精神杯”马超联赛、草原机车公益活动、乌兰牧骑月、民族团结大舞台、移风易俗、全民阅读、大学生文艺汇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200余场次,充分发挥了传统文化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凝聚人心、彰显活力的作用。

bet365体育投注 网上赌搏网站 博彩網站 澳门新葡京娱乐城 澳門太陽城专业娱樂平台 澳门新葡京在线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