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多措并举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平台作用发挥,促进宣传教育载体创新。与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联创共建,成立呼和浩特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玉泉区工作站,通过“理论研究+实践指导”的形式,开展校地共建、联合宣传、联合调研等方面合作,举办专题培训两期、“青马团”宣讲3期,参训干部和群众近400人次。同时,发挥各级宣教平台作用,用好用活草原轻骑兵、讲习团、“红石榴”讲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堂等宣教平台,累计开展宣讲300余场,参加干部群众超过1万人次,有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入脑入心;发挥教育基地作用,积极打造3个玉泉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归化城展陈馆、绥蒙抗日救国会旧址和大盛魁博物馆集群),组织开展100余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各族学生、群众和干部参观人数累计突破5000人次。
精准定位受众群体,促进宣传教育形式多样。面向各族干部实施“强示范树标杆”工程,推动玉泉区各党(工)委、党组常态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2023年以来,开展民族工作培训进基层行动,对镇办统战委员和社区民族工作干部140余人开展4期培训和理论测试,解决“基层民族工作怎么做”的问题。面向各族群众实施“强基础争模范”工程,将各社区(村)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的重要阵地,通过“红石榴驿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讲堂”“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会”等平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依托“我们的节日”“两月一周”“宪法宣传周”等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一家亲”“五微”(微阵地、微课堂、微宣传、微行动、微民生)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一年来累计开展相关活动逾1000场次,参与人数逾两万人次。面向各族青少年实施“强铸魂争先锋”工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印发《玉泉区中小学(幼儿园)全面深入持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方案》,通过“开学第一课”、团日队日、主题班会、特色活动等,推进共同体理念进教材、进课堂,已覆盖全区30余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不断培育“青城共育石榴籽,民族团结一家亲”“五个一点”特色品牌。
紧紧抓住关键环节,促进宣传教育效果提升。以线下持续开展“精准滴灌式”宣传教育为关键点,持续在开展“精准滴灌式”宣传教育上下功夫,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在不同时间节点深入开展线下“民族团结一家亲”“讲好身边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等活动,先后推出了行走式街景舞剧《昭君出塞》、沉浸式舞台剧《千秋昭君塞上情》以及沉浸式街景剧《万里茶道万里情》,累计演出36场次,带动大召景区和昭君博物院游客量突破500万人次,让各族群众感受到了优质的历史文化魅力。以线上深入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为关键点,深入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依托“活力玉泉”新媒体矩阵开展“滴灌式”“融入式”宣传教育,一年来发布相关稿件992篇,受众人数20万余人次;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有奖竞答活动,参与人数13余万人次。以“实地”打造“北疆文化 崇文玉泉”品牌为关键点,推动打造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北疆文化特质的符号和形象,并将其融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方面,融入玉泉区各项重点活动和文旅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