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按照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的模式,开展好民族政策宣传月活动,不断增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传的到达率、针对性和感染力。
推进分众化宣传,解决好“讲什么”的问题。围绕宣传的主客体分众,把握不同群体差异性、选择性、多样性的宣传需求,划分了机关、企业、社区、农村牧区、学校、部队、宣传文化领域、宗教活动场所、网络、人民团体和其他等11个专项领域,并有针对性地设置11个主题,把宣传内容再梳理、再细化,明确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核心的党的民族理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把“讲政策”和“讲故事”结合起来,既要讲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理”,又要讲如何解决一家一户实际问题的“小道理”,切实把各族群众需要的知识讲深说透。
推进对象化宣传,解决好“在哪讲”的问题。面向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载体,全方位开展宣传宣讲。用好红色资源,充分发挥“土尔扈特万里东归”“三易旗府为航天”“共产国际秘密通道”等历史资源优势,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扬好。灵活选用宣讲场所,结合各族干部群众的工作生活实际,将宣传场所搬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城市广场、公交车上,灵活运用培训会、座谈会、研讨会以及送“讲”上门等形式,对基层干部、群众进行全领域宣传。拓展网络宣讲阵地,将大讲堂与微课程相结合,根据不同受众群体需求,采用文字、图片、微视频、H5等多种产品,让“线上”宣讲有声有色。
推进互动化宣传,解决好“怎么讲”的问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将党的创新理论、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民族地区发展成就编排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和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政策宣传。启动“党建+”模式,把主题党日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起来,把“政策宣传教育”和“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志愿服务队到田间地头义务劳动,用实际行动拉近各民族党群干群关系。各级各部门广泛开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等活动,持续营造学习宣传贯彻的浓厚氛围,使各民族同胞“听到”并“听懂”党的声音,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到各族群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