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斯)尔》是 “中国三大史诗”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格萨(斯)尔传》是蒙古族、藏族等多民族共同的文化瑰宝,各民族流传的《格萨(斯)尔》传说人物、情节等有许多相近的地方。究其原因是根脉相连之故,更是各民族相互交流交往交融的见证。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藏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汗传》
《格萨(斯)尔传》出版史上已知最早版本是1716年刊行的蒙古文北京木刻本《格斯尔传》,几百年间通过在民间创作传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版本。现如今主要流传的是以下十个版本:
1.北京木刻本《格斯尔》
2.隆福寺《格斯尔》
3.乌素图召《格斯尔》
4.鄂尔多斯《格斯尔》
5.咱雅《格斯尔》
6.策旺《格斯尔》
7.卫拉特《格斯尔》
8.布里亚特《格斯尔》
9.《岭• 格斯尔》
10.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民间艺人传唱的口述版《格斯尔》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馆收藏的《十方圣主格斯尔汗传》为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北京木刻本,共4套,其中3套内容完整。除此之外还有《格斯尔香祭》《格斯尔法旨》《格斯尔传》等。1716年《十方圣主格斯尔汗传》梵夹装,长56厘米,宽17.5厘米,共177张,340页,内容完整,首页用朱墨画了天神和格斯尔的画像,共7章。从第四页开始页面左侧用写着汉文 “三国志”字样,结尾处写着“于康熙五十五年猴年春首月吉日完”。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藏《格斯尔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