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牛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部腹地,地处大兴安岭西南段与七老图北端山脉截接地带,西辽河上游、科尔沁沙地西缘。总土地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16个苏木乡镇街道,总人口48.6万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先后荣获自治区生态宜居县城示范旗县、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等称号。
翁牛特旗历史文化悠久灿烂,“翁牛特”系蒙古语,汉语译为“诸王会盟之地”,因境内出土的国宝级文物“中华第一龙—碧玉龙”和“中华第一凤—陶凤杯”,故而享有“龙凤之乡”的美誉。从春秋至隋朝,先后作为东胡、乌桓、鲜卑、库莫奚、契丹等民族的游牧地。辽王朝的萧太后先后在翁牛特旗境内建立永州城、丰州城。元代时期为弘吉刺部领地、鲁王分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收藏家元朝大长公主祥哥剌吉嫁至于此。元贞元年在今乌丹的西北隅建立全宁城,成为了当时我国北方的一座重镇。现有上窑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穴居遗址、辽代永州城遗址、元代蓟国公张应瑞墓地、乾隆皇帝东巡诗作响水摩崖石刻、清代梵宗寺等各类文物遗址413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旗级文物保护单位66处。
翁牛特旗是格斯尔文化发祥地之一,翁牛特格斯尔有数百年的传统,从灯笼河草原到西拉沐沦河岸,从勃隆克山到哈日音乌拉山的岩画,翁牛特旗各族人民群众对于格斯尔英雄形象,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20 世纪 40年代翁牛特旗乌丹镇内就曾有一座格斯尔庙(关帝庙),当地百姓为祈求风调雨顺、牲畜无瘟疫而带着贡品去格斯尔庙祭祀。
翁牛特旗保存了很多关于格斯尔的传说和遗迹,如在高日苏、阿什罕、海拉苏、新苏莫、梧桐花和乌丹镇一带有额尔敦阿古拉(宝山) 、格日朝鲁哈达(石房子山)、吉如和山(心尖山)、格斯尔音毛任摸日(格斯尔马蹄印)、啥哈哈达(格斯尔石鞋)、格斯尔音毛任乌崖嘎(格斯尔马庄)等90余处《格斯尔》传说风物遗址。这些传说都充分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一英雄形象的敬慕。牧民每当牲畜遭到风雪疫病之灾,必请人念诵《格斯尔传》,大家围炉倾听这一善于使牛羊迅速繁殖的英雄放牧者的故事。翁牛特旗代代都有说唱格斯尔传的艺人,上个世纪50年代布力彦公社乌布日宝力高就有名叫美丽堂的《格斯尔》说唱艺人,现今翁牛特旗有丹巴、敖敦巴特尔、赛音敖其尔、根德、满都夫、牧仁、额日和木满都拉等近 20 位《格斯尔》说唱艺人。除了民间口头传唱的《格斯尔》外,也有书面流传下来的卷本。《格斯尔》卷帙浩瀚,有好多版(抄)本。翁牛特旗格斯尔文化宫完整保存着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在北京木刻版的《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
翁牛特旗格斯尔文化宫收藏的北京木刻版《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