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尘封的记忆 聆听古籍的声音》第二期,为您讲述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馆藏满蒙合璧《皇帝封亲王第三女为郡主册命》。
馆藏顺治十四年《皇帝封亲王第三女为郡主册命》由黄绫贴纸而成,四周及正文两端绘有祥云、飞龙图案。长约460cm,每页的规格为38.2×21.5cm,共22页,满文部分4页,蒙古文部分3页,包括日期,满蒙文各16行。满蒙文日期上各钤有满汉合璧“制诰之宝”朱印。
《皇帝封亲王第三女为郡主册命》封面
皇帝封亲王第三女为郡主册命
满文部分满汉合璧“制诰之宝”朱印
蒙古文部分满汉合璧“制诰之宝”朱印
据统计,从清太祖到宣宗道光皇帝,八帝共生81位皇女( 夭36人 ) ,此外又抚养亲王、郡王、贝勒之女11人,共计92人,其中与蒙古王公联姻32人,占半数以上 ( 不包括幼年夭殇的36人 )。据文献记载蒙古贵族女子入宫为后妃的人也不在少数,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后妃中有2位是蒙古贵族女子,皇太极的后妃中有6位是蒙古族,顺治皇帝也有6位蒙古贵族后妃。这种世代姻亲关系,对中国北方这两个民族的长期友好、对清廷统辖与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起到了积极作用。
满文部分
崇德五年(1640年)二月,清太宗将郑亲王济尔哈朗年方11岁的第三女许聘给穆章并于两年后成婚,该格格封为郡主,穆章授为和硕额驸,以功封固山贝子,死后又追封为多罗贝勒。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藏有的这份顺治十四年《皇帝封亲王第三女为郡主册命》正是在穆章去世十年后,也就是顺治十四年(1657年)对其夫人,郑亲王的三女进行册封。
蒙古文部分
诸多的清朝公主及宗女、蒙古贵族女子肩负着促进民族团结的政治使命,作为友好的使者分别进入蒙古高原和中原内地,对促进中原和蒙古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弥合民族间差异,增强国家安定团结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所藏的这份《册命》,正是满、蒙两个民族之间互相嫁娶的珍贵文字记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