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坦巴根那,男,蒙古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72年10月出生,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人,伟德体育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研究员。他敢于创新,打造“石榴籽e起来”工作模式,把党的温暖送到各族群众心坎上。他敢于担当,在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上创造了显著成绩。他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推动民族工作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他以一名优秀中国共产党员的担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展示了无私无畏的精神和状态,在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中树立了榜样和示范。2012年获得“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敢于担当,在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落实上做精做细
阿拉坦巴根那同志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有形有感有效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指示精神,着眼当前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宣传贯彻工作中的问题不足,2021年,他带领团队创新提出并打造推广“石榴籽e起来”新时代民族工作特色品牌,历经三年不断实践和探索,“石榴籽e起来”已经成长为一个集宣传宣讲党的民族理论政策、送法律送医疗送文艺服务各族群众、开展信息化实用培训、“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巡展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篷车”。三年来,他带领“石榴籽e起来”团队走遍12个盟市,足迹踏遍祖国北疆8千里边境,组织开展40余场“石榴籽e起来”专场活动,惠及群众10000余人。为了提升活动影响力、实效性,他带领团队积极争取自治区司法厅、卫健委、林草局、内蒙古电影集团、自治区大数据中心、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自治区科协、呼和浩特民族学院20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石榴籽e起来”专场活动,把老百姓心坎上的需求送到了家门口,让各族群众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贯彻落实中实实在在感受到实惠和幸福,现在,“石榴籽e起来”的大篷车每到一处,都成了老百姓最愿意参与的活动。
他带领团队牵头策划建设由“支部智慧党建协同管理系统”、“机关智慧党建阵地”、“业务目标绩效考核管理系统”、“数字化展厅”等组成的民族工作数字化矩阵,运用数智技术,充分挖掘和创新展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资源,主动与伟德体育官网委员单位、高校、企业等单位的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引来350多个基层党组织、上万人来研究中心学习交流民族工作,这一突出经验先后多次被《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关注报道,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忠于使命,在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敢于创新
阿拉坦巴根那同志勇于将破题和交卷高度契合,2023年,他带领团队主动请缨负责在北京蒙藏学校旧址举办的“北疆花开石榴红,弘扬蒙古马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内蒙古体验展,他尝试运用“融媒体+”思维模式,组织协调12个盟市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及600多名乌兰牧骑和非遗传承人举办轮展,全面展示内蒙古大地上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15万余人实地观看,同步打造的“云展厅”访问量达1000万人次。他率领研究应用中心承担“道中华”品牌的推介工作,多措并举开展推介工作,指导各地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推介宣传工作,邀请道中华专家学者来内蒙古开展公开讲座,推动我区用户关注量突破80万,居全国首位,让各族群众精准获知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内涵;他推动研究中心和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合作,制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益视频彩铃”,总计曝光量突破1.31亿次,奏响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响亮声音。
热衷钻研,在推动民族工作信息化建设上展示突出成绩
阿拉坦巴根那同志进入民族工作队伍以来,致力于钻研民族工作信息化建设,特别是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推行国家统编教材时起,他深刻认识到对边境地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深入及时、便捷、生动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宣传阐释的重要性。他带领团队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入民族语言文字数字资源开发建设,建设重要惠民工程“石榴籽e起来”共享资源平台,把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优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数字资源搬进网络,资源总量达150TB。带领团队研发的“阿尔泰自动翻页扫描机器人”、“多语种智能云打印机”、AI智能语音交互设备等产品,为基层干部群众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他组织团队的技术人员开展短视频技能培训,帮助边境基层群众掌握短视频制作技能,以自媒体平台助力“蒙货出区”,以信息化赋能兴边富民。他积极协调各方,帮助牧区嘎查搭建“石榴籽”讲堂云直播平台,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人大代表为农牧民常态化宣传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各族群众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他还牵头带领团队研发了“现代牧业智慧管理系统”,帮助牧户实现远程放牧、智能饲养,助力农牧业现代化转型,让牧民们充分感受到了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更加由衷的感谢党的关怀和恩情。他带领团队不辞辛苦争取企业支持,引来30多家企业参与兴边富民行动,向基层捐赠价值2000余万元的信息化软硬件产品。他还带领团队撰写学术著作10部,研发平台系统10套,主持国家级、自治区级、厅局级科研项目9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2项、专利4项,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初审:李倢
复审:李日树
终审:云冰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模范个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阿拉坦巴根那事迹材料——把热爱和追求融入党的民族工作, 阿拉坦巴根那,男,蒙古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72年10月出生,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人,伟德体育官网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研究员。他敢于创新,打造“石榴籽e起来”工作模式,把党的温暖送到各族群众心坎上。他敢于担当,在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上创造了显著成绩。他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推动民族工作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他以一名优秀中国共产党员的担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展示了无私无畏的精神和状态,在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中树立了榜样和示范。2012年获得“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敢于担当,在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落实上做精做细阿拉坦巴根那同志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有形有感有效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指示精神,着眼当前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宣传贯彻工作中的问题不足,2021年,他带领团队创新提出并打造推广“石榴籽e起来”新时代民族工作特色品牌,历经三年不断实践和探索,“石榴籽e起来”已经成长为一个集宣传宣讲党的民族理论政策、送法律送医疗送文艺服务各族群众、开展信息化实用培训、“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巡展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篷车”。三年来,他带领“石榴籽e起来”团队走遍12个盟市,足迹踏遍祖国北疆8千里边境,组织开展40余场“石榴籽e起来”专场活动,惠及群众10000余人。为了提升活动影响力、实效性,他带领团队积极争取自治区司法厅、卫健委、林草局、内蒙古电影集团、自治区大数据中心、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自治区科协、呼和浩特民族学院20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石榴籽e起来”专场活动,把老百姓心坎上的需求送到了家门口,让各族群众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贯彻落实中实实在在感受到实惠和幸福,现在,“石榴籽e起来”的大篷车每到一处,都成了老百姓最愿意参与的活动。他带领团队牵头策划建设由“支部智慧党建协同管理系统”、“机关智慧党建阵地”、“业务目标绩效考核管理系统”、“数字化展厅”等组成的民族工作数字化矩阵,运用数智技术,充分挖掘和创新展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资源,主动与伟德体育官网委员单位、高校、企业等单位的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引来350多个基层党组织、上万人来研究中心学习交流民族工作,这一突出经验先后多次被《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关注报道,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忠于使命,在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敢于创新阿拉坦巴根那同志勇于将破题和交卷高度契合,2023年,他带领团队主动请缨负责在北京蒙藏学校旧址举办的“北疆花开石榴红,弘扬蒙古马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内蒙古体验展,他尝试运用“融媒体+”思维模式,组织协调12个盟市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及600多名乌兰牧骑和非遗传承人举办轮展,全面展示内蒙古大地上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15万余人实地观看,同步打造的“云展厅”访问量达1000万人次。他率领研究应用中心承担“道中华”品牌的推介工作,多措并举开展推介工作,指导各地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推介宣传工作,邀请道中华专家学者来内蒙古开展公开讲座,推动我区用户关注量突破80万,居全国首位,让各族群众精准获知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内涵;他推动研究中心和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合作,制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益视频彩铃”,总计曝光量突破1.31亿次,奏响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响亮声音。热衷钻研,在推动民族工作信息化建设上展示突出成绩阿拉坦巴根那同志进入民族工作队伍以来,致力于钻研民族工作信息化建设,特别是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推行国家统编教材时起,他深刻认识到对边境地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深入及时、便捷、生动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宣传阐释的重要性。他带领团队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入民族语言文字数字资源开发建设,建设重要惠民工程“石榴籽e起来”共享资源平台,把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优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数字资源搬进网络,资源总量达150TB。带领团队研发的“阿尔泰自动翻页扫描机器人”、“多语种智能云打印机”、AI智能语音交互设备等产品,为基层干部群众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他组织团队的技术人员开展短视频技能培训,帮助边境基层群众掌握短视频制作技能,以自媒体平台助力“蒙货出区”,以信息化赋能兴边富民。他积极协调各方,帮助牧区嘎查搭建“石榴籽”讲堂云直播平台,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人大代表为农牧民常态化宣传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各族群众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他还牵头带领团队研发了“现代牧业智慧管理系统”,帮助牧户实现远程放牧、智能饲养,助力农牧业现代化转型,让牧民们充分感受到了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更加由衷的感谢党的关怀和恩情。他带领团队不辞辛苦争取企业支持,引来30多家企业参与兴边富民行动,向基层捐赠价值2000余万元的信息化软硬件产品。他还带领团队撰写学术著作10部,研发平台系统10套,主持国家级、自治区级、厅局级科研项目9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2项、专利4项,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初审:李倢复审:李日树终审:云冰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
阿拉坦巴根那,男,蒙古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72年10月出生,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人,伟德体育官网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研究员。他敢于创新,打造“石榴籽e起来”工作模式,把党的温暖送到各族群众心坎上。他敢于担当,在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上创造了显著成绩。他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推动民族工作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他以一名优秀中国共产党员的担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展示了无私无畏的精神和状态,在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中树立了榜样和示范。2012年获得“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敢于担当,在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落实上做精做细
阿拉坦巴根那同志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有形有感有效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指示精神,着眼当前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宣传贯彻工作中的问题不足,2021年,他带领团队创新提出并打造推广“石榴籽e起来”新时代民族工作特色品牌,历经三年不断实践和探索,“石榴籽e起来”已经成长为一个集宣传宣讲党的民族理论政策、送法律送医疗送文艺服务各族群众、开展信息化实用培训、“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巡展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篷车”。三年来,他带领“石榴籽e起来”团队走遍12个盟市,足迹踏遍祖国北疆8千里边境,组织开展40余场“石榴籽e起来”专场活动,惠及群众10000余人。为了提升活动影响力、实效性,他带领团队积极争取自治区司法厅、卫健委、林草局、内蒙古电影集团、自治区大数据中心、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自治区科协、呼和浩特民族学院20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石榴籽e起来”专场活动,把老百姓心坎上的需求送到了家门口,让各族群众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贯彻落实中实实在在感受到实惠和幸福,现在,“石榴籽e起来”的大篷车每到一处,都成了老百姓最愿意参与的活动。
他带领团队牵头策划建设由“支部智慧党建协同管理系统”、“机关智慧党建阵地”、“业务目标绩效考核管理系统”、“数字化展厅”等组成的民族工作数字化矩阵,运用数智技术,充分挖掘和创新展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资源,主动与伟德体育官网委员单位、高校、企业等单位的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引来350多个基层党组织、上万人来研究中心学习交流民族工作,这一突出经验先后多次被《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关注报道,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忠于使命,在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敢于创新
阿拉坦巴根那同志勇于将破题和交卷高度契合,2023年,他带领团队主动请缨负责在北京蒙藏学校旧址举办的“北疆花开石榴红,弘扬蒙古马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内蒙古体验展,他尝试运用“融媒体+”思维模式,组织协调12个盟市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及600多名乌兰牧骑和非遗传承人举办轮展,全面展示内蒙古大地上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15万余人实地观看,同步打造的“云展厅”访问量达1000万人次。他率领研究应用中心承担“道中华”品牌的推介工作,多措并举开展推介工作,指导各地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推介宣传工作,邀请道中华专家学者来内蒙古开展公开讲座,推动我区用户关注量突破80万,居全国首位,让各族群众精准获知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内涵;他推动研究中心和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合作,制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益视频彩铃”,总计曝光量突破1.31亿次,奏响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响亮声音。
热衷钻研,在推动民族工作信息化建设上展示突出成绩
阿拉坦巴根那同志进入民族工作队伍以来,致力于钻研民族工作信息化建设,特别是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推行国家统编教材时起,他深刻认识到对边境地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深入及时、便捷、生动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宣传阐释的重要性。他带领团队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入民族语言文字数字资源开发建设,建设重要惠民工程“石榴籽e起来”共享资源平台,把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优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数字资源搬进网络,资源总量达150TB。带领团队研发的“阿尔泰自动翻页扫描机器人”、“多语种智能云打印机”、AI智能语音交互设备等产品,为基层干部群众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他组织团队的技术人员开展短视频技能培训,帮助边境基层群众掌握短视频制作技能,以自媒体平台助力“蒙货出区”,以信息化赋能兴边富民。他积极协调各方,帮助牧区嘎查搭建“石榴籽”讲堂云直播平台,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人大代表为农牧民常态化宣传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各族群众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他还牵头带领团队研发了“现代牧业智慧管理系统”,帮助牧户实现远程放牧、智能饲养,助力农牧业现代化转型,让牧民们充分感受到了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更加由衷的感谢党的关怀和恩情。他带领团队不辞辛苦争取企业支持,引来30多家企业参与兴边富民行动,向基层捐赠价值2000余万元的信息化软硬件产品。他还带领团队撰写学术著作10部,研发平台系统10套,主持国家级、自治区级、厅局级科研项目9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2项、专利4项,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初审:李倢
复审:李日树
终审:云冰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