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体育

党建引领筑牢产业发展基础 民族团结绘就村美民富画卷
——阿拉善盟“五抓五推动”发掘产业新优势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2-04-21 09:16  来源:阿拉善盟民族事务委员会   
分享到:
【字体:  

阿拉善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自治区工作要求,持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党建引领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夯实民族地区发展根基,为实现农牧民增收致富、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项目带产业,推动规模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只有产业振兴,农牧民才能增收致富,乡村才能振兴发展。阿拉善盟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依托“兴边富民行动”项目,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协调服务等形式,加大对特色产业的培育扶持力度,使特色产业逐步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方向稳步发展。自2004年以来,累计争取中央、自治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03亿元,实施项目397个,惠及面覆盖全盟所有苏木镇,切实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阿拉善左旗,加快投资近亿元的党建引领扶贫产业园肉牛规模化养殖项目建设进度,以资金入股模式,带动4个苏木镇27个资源条件先天不足的嘎查村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嘎查集体经济稳定增收。在阿拉善右旗,大力扶持以驼奶生产加工为主的骆驼产业,全旗驼产业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已形成骆驼养殖户819户,养殖大户328户,全旗骆驼产业从业农牧民2100余人,养驼户户均增收在2万元以上,富民效益得到充分释放。在额济纳旗,依托中国额济纳国际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中国(额济纳)口岸国际商品博览会、中蒙(国际)观赏石宝玉石文化旅游节等,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产业,超60%的嘎查村通过与旅游企业合作,发展餐饮民宿,提供特色旅游服务等方式带动了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为民族地区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抓两头带中间,推动均衡发展。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农牧区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将党建引领融入基层治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各环节、全链条,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切实把党组织的活力转化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内在活力,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和“抓两头带中间”的富民产业发展思路,择优选取部分苏木镇和嘎查村作为示范点,从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帮扶等方面予以倾斜进行重点打造。选择产业发展基础好、地理条件好、领导班子好、发展意愿强的27个嘎查村,各给予125万元资金予以重点扶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盟嘎查村赶超发展。同时,给予16个基础条件差、集体积累少,依靠自身能力实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困难的嘎查村各50万元的资金扶持,帮助撬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形成了“抓两头带中间”的效果,促进了所有嘎查村共同发展。为进一步激发苏木镇和嘎查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热情,授予表现突出的4个苏木镇党委和9个嘎查村党支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起到了抓党建强堡垒、兴产业促发展的作用。

抓帮扶带投入,推动共同发展。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嘎查村产业振兴、均衡发展、共同富裕、持续发展之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依托农村牧区实际创新“干部基层办实事、部门包联惠民生、村企结对促振兴”载体,选派390家机关事业单位、203名科级干部、215名大学生、215家企业组成200个工作组,全覆盖结对帮扶200个嘎查村,帮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自活动开展以来,工作组已指导具备发展条件的嘎查村明确了产业发展模式、产业类型和利益联结机制,成功帮助对接项目174个,争取资金1.68亿元,让3.26万名农牧民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受益。结对企业在为嘎查村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还以援建舍饲棚圈,捐赠繁殖母畜,签订回购协议,提供良种和销售渠道等方式助力嘎查村集体产业发展。

抓班子带队伍,推动长远发展。结合嘎查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吸纳88名致富带头人、52名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102名本乡本土大学生、42名退役军人和18名机关事业单位及退休人员进入“两委”班子,占比达到“两委”总人数的29%,切实把熟知民族工作、会搞民族团结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全盟各苏木镇、嘎查村、社区全部配备民族工作专兼职干部,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更好适应了乡村振兴战略需要。1044名新当选嘎查村干部上任伊始便开展大规模培训,指导其谋划、争取、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施特色产业项目168个,同时储备项目470个,为群众解决各类困难1000余件,嘎查村“两委”班子干事创业热情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1463名中青年农牧民党员活跃在乡村各条产业战线上,凭借自身在产业、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带动5000余名群众共同增收致富,为群众排忧解难。广大农牧区党员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结合“主题党日”,深入开展扶贫帮困、环境保护、民族团结创建、矛盾纠纷排查等志愿服务活动,已累计为群众办实事800余件,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抓团结带创建,推动和谐发展。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出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党建+”工程化推进项目化实施的指导意见,全盟各级各部门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确定实施各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党建+”项目,以产业发展提质增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创建工作和富民产业双融双促。充分挖掘红色文化、骆驼文化、胡杨文化等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打造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乡村建设相融合的田园综合体,推出了“阿拉善人家”“胡杨人家”“大漠小镇黄河渔村”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小镇,成就了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建设样板,多渠道拓宽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持续加大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特色产业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着力补齐民生领域发展短板,缩小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65买球平台 全球最大的博彩公司 娱乐十大博彩公司 全球网络赌博平台 伟德体育 ladbrokes立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