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锡林郭勒电业局扎根祖国边疆,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立足电力行业特定功能类企业定位,发挥电力“先行官”作用,恪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的使命,忠实履行社会责任、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20年,被命名为第六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
一、发挥电力行业优势,助推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致力于结束全盟境内农牧民群众无电用的历史。“用上电”是锡林郭勒电业局建局初期的头等大事,经过持续的投资建设,1992年8月,查干淖尔-满都拉图35千伏送变电工程竣工通电,标志着华北地区最后一个无电旗县接通网电;1997年6月19日完成了东乌旗满都呼宝力格苏木通电,结束了内蒙古自治区乡苏木无网电的历史;2013年底,全盟13个旗县(市、区)4.92万户农牧户接通网电和新能源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完成了“户户通”工作,至此全盟农牧民群众结束了无电用的历史。二是致力于改善贫困农牧区用电质量。锡林郭勒地区草原广阔,农牧民群众聚居分散且偏远,通电难度较大。近年来,该局克服地域面积广、有效工期短、施工难度大等困难,实施了农网升级改造、新能源转网电、贫困村通动力电、机井通电、光伏扶贫电站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实现了贫困村动力电全部接通。三是致力于提升地区电力客户用电服务水平。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推行“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为解决偏远农牧区牧民群众用电服务不便捷问题,推广草原“七色花”“流动服务车”“光明驿站”等特色项目应用,将用电业务办理直接送到农牧民群众家中。持续开展普法志愿者服务队活动,把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送到了农牧民群众家门口。
为边远农牧区群众通电
二、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推进各族群众一道实现小康
锡林郭勒电业局以坚定的政治自觉和国企担当,把脱贫攻坚工作扛在肩上、放在心上。一是遵循地区发展特色,抓住牲畜产业“牛鼻子”,筑牢脱贫攻坚工作根基。该局紧紧抓牢农牧业发展的“牛鼻子”,在畜牧养殖产业上持续发力,带领帮扶群众通过养牛和养羊脱贫致富。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3.28万元,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8000元左右。二是开展志智双扶,谋划措施“多元化”,充分释放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动力。该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帮扶的贫困户全部实现了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和基本医疗全覆盖。开展了党建促脱贫、资助贫困大学生、消费扶贫、种养殖技术培训、庭院卫生建设、筹措爱心善款、节日慰问、志愿服务等,实现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可持续、有后劲。
电业局扶贫干部到农牧民家中指导脱贫工作
三、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民族工作思想基础
锡林郭勒电业局现有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达斡尔族、朝鲜族、瑶族、锡伯族、彝族等职工2941人,多年来,形成了各民族相互尊重、互帮互助、携手奋斗的良好发展环境。一是注重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将落实民族团结要求、政策、理论纳入局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依托学习讲堂、道德讲堂、锡电乌兰牧骑在全局范围内大力开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宣讲宣教活动,促进全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性活动。通过文学、歌舞、书画、摄影、走秀等文艺载体,将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以多种文艺形式向全社会传递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形成了一批有文化气息、有企业精神的文艺作品,表达着电力人与全区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的深情。三是加强典型模范宣传。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内化为员工成长和企业和谐发展的内涵,以三步式递进法,通过“金字塔选树”等方式树立民族团结进步典型、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在全局范围内形成崇德向善的文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