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海市紧紧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通过“线下教育”“线上教育”“融合教育”,统筹搭建有形、有感、有效的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载体,扎实推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绘就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
以点入手,组织带动,推进“线下教育”有效化。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娃娃抓起,将校园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在不同学段开设了《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等课程,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七个一”活动,1330个班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通过班队会、升旗仪式、专题活动、板报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民族故事分享会、诗歌朗诵比赛、手绘民族服饰、“小石榴籽章”LOGO原创设计展、“微中国游览”等多种形式,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方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使“三个离不开”“四个共同”“五个认同”根植学生心中。
以点促线,丰富形式,推进“线上教育”有形化。依托“乌海共青团”“乌海青年汇”官方微信公众号,“青春乌海”抖音号和“乌海市团委”官方微博,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知识问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线上主题团课,设计发布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海报,组织团员、青年和共青团干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累计发布民族团结类图文信息181期,浏览量达15.8万次,着力提升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便捷化、时代感、参与度和互动性,不断丰富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网络载体,持续拓展“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质效。
以线扩面,盘活资源,推进“融合教育”有感化。在乌海科学技术馆、乌海市青少年宫、乌海青少年创意园等阵地和基层“青年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力打造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设置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赓续红色血脉·致敬军礼荣光”等主题展览,争取资金、整合力量,开设美术、剪纸、陶艺、DIY、合唱、舞蹈、体适能等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累计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类活动187场次,覆盖乌海市128家单位、11所中小学,累计接待参观体验的青少年达1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