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把经济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稳中快进、稳中优进,围绕“强首府”工程,立足“一区一带”,集中力量抓产业,全力推动各民族共建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民族团结进步红利。
聚焦文旅融合,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回民区紧紧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锁定建设“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城区”目标,着力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完成街区优化提升改造,成功打造了自治区最优商贸圈、最优汽车综合贸易服务中心和首府最优商旅中心。文旅融合激发活力,乌兰夫纪念馆、莫尼山非遗小镇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乌素图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国家森林乡村,“杏坞番红”知名度不断扩大,红色游、文化游、生态游相融相促的旅游格局初步形成,让旅游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助推器”。
聚焦城乡面貌,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回民区聚合各方资源,逐步提升城区功能品质,完成54个老旧小区和3个棚户区改造,新增公园面积125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2平方米增加到16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进园”逐渐成为居民生活日常。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要求全面落实,噪音污染、户外广告、马路市场整治成效明显。道路清扫、垃圾清运效率不断提高,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取得实效,助力首府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全面开展“干干净净奔小康”行动,农村户厕改造全部完成。村村通公交目标如期实现,圆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得到极大改善,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启。
聚焦民生问题,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依托社区“红石榴驿站”,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社会福利政策有效落实,51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顺利实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服务更加完备,教育资源布局持续优化,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实行“阳光招生、阳光分班、公民同招”,各族群众享受教育机会更加均等、更加公平。62个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全部达标,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健康回民区行动深入实施。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在75%左右,人民群众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的美好愿景不断实现,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