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营结束后,部分学生撰写了感悟。他们情深意切的讲述表明,本次冬令营是一次“交融之旅”,同学们相互理解尊重,相互欣赏包容,相互学习帮助,共同成长进步,结成了心灵相通、命运与共的挚友,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从北京回来以后,我跟家人、朋友谈论的话题就离不开北京,常常拉着父母翻看手机里的照片,介绍我在北京的见闻,以至于妈妈打趣地说:“北京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让我们的娜则麦变得开朗了!”
还记得去北京第一次坐飞机时紧张的心情。从舷窗往外看,景色从熟悉的戈壁变成陌生的高楼大厦;下飞机后跟妈妈视频通话,我第一次感受到时差,北京的天快要黑了,可新疆还是艳阳高照;进宿舍前我很不安,因为那是我第一次跟陌生同学住在一起……当时所有的窘状,现在看来都是成长。
在去往学校的大巴上,志愿者姐姐贾威如看我落单,便跟我坐在一起。车程很长,她主动与我交流:“第一次来北京吗?有没有哪里不适应?最期待去哪儿参观?”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问题,但她的关心让我十分暖心。
“我想去天安门,去故宫,爬长城!”想到接下来的旅途我十分兴奋,开始问姐姐关于北京的一切。她用专业的历史文化知识为我解答疑惑,并且给了我一个小任务:把讲给我的历史文化知识讲给舍友。我知道,姐姐是想锻炼我的社交能力,让我更好地融入集体。
开营的第一天晚上,我们宿舍四人还不够熟悉,但一起看完电影《五十八座·半》后,友谊的小船正式起航。这部电影的主角王蔚被称为和田“水神”,三十多年如一日地奋战在水利建设一线,为和田建设了58座半水库、24座永久性渠首、2万多公里的水利渠道,改变了和田用水难的面貌。作为和田人,我十分感动,不禁流下了泪水。看到我在偷偷抽泣,小伙伴纷纷过来安慰我。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闭营仪式上,我已经全然没有了当初的羞涩,自信大方地站在舞台上与伙伴们一起表演歌曲串烧《未来可期》。我们抓紧最后的时光拍照留念,与小伙伴们依依惜别。踏上归程的飞机,我憋了一路的泪水决堤而出。虽然这次没有伙伴们的安慰,内心却更加坚定:我要考上北京的大学,与她们再次相见。
冬令营体验对我而言十分珍贵,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获得了自信和成长。不仅如此,在与小伙伴的相处中,我深切感受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真正含义。我要把这些天的收获分享给新疆的伙伴,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家乡。
(作者系新疆和田县郎如乡中学学生,指导老师余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