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体育

阿拉善盟:加强边境党建 引领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12-12 11:22  来源:阿拉善盟民族事务委员会   
分享到:
【字体:  

近年来,阿拉善盟立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深做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把党的政策要求更加有力有效地落实到大漠最深处、边境最前沿。

丰富“思想筑边”内涵,引领乡村文化振兴。一是开展“心向党”系列活动,夯实文化振兴之魂。在苏木镇、嘎查村和农牧民党员中持续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等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砥砺初心、践行使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引导广大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开展“爱国心”系列活动,夯实文化振兴之基。依托沿边军警地党建文化带、牧民夜校、流动党校、都贵楞课堂等载体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打造航天精神特色品牌党性教育基地,党政军警民共同成立航天护卫队,为神舟十二号、十三号返回和神舟十五号发射提供可靠外围保障,深入开展党政军警民强边固防检查等方式,各族群众国家、国防、国民意识显著提升。三是开展“心连心”系列活动,夯实文化振兴之根。结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深入挖掘、整理、宣传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额济纳旗“三易旗府”“最好牧场为航天”“国家的孩子在阿拉善”等军民鱼水情和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各族群众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民族大团结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不断增强。

夯实“组织固边”基础,引领乡村组织振兴。一是着力提升组织力,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开展乡村振兴“比武争星”活动,坚持与星级评定等常规载体衔接,与全盟“强作风提效能树形象”专项行动等创新载体有机结合,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差异化设置“争星”标准,搭建嘎查村干部实绩“比武擂台”,通过选树“好书记”、先进“晾晒比”、后进“学赶超”,增强“比武”辐射效应。二加强队伍建设,注重改善结构。结合嘎查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嘎查村党组织书记,全盟200个嘎查村全部实现了书记、主任“一肩挑”,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科学制定发展党员规划,发展培养对象重点向农牧民致富能手、优秀青年等人员倾斜,确保每个嘎查村每2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增强农牧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三是实施融合党建,织密组织体系。完善边境派出所主官进苏木镇党委班子、民警兼任村干部机制,深入开展军警地党组织联建、信息联通、治安联防和党课同上、大事同议、党员同评、典型同创“三联四同”活动,以及“帮学习带党建、帮思路带发展、帮活动带文化、帮创新带服务”活动,创新开展阿左旗“红色边境党建长廊示范点”建设,打造“1+4+N”沿边党建带,切实把党建引领优势转化为巩固北疆基层党建长廊的政治优势。

拓展“富民兴边”外延,引领乡村产业振兴。一是开展“专项对接”行动,为产业振兴夯基。围绕农村牧区产业融合发展,组织嘎查村与财政、发改、农牧、伟德体育官网等涉农涉牧部门开展项目资金专项对接行动,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分别针对发展条件好和较弱的嘎查村,从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采取重点扶持、“飞地经济”等方式,以强化项目带动全盟嘎查村级集体经济由点及面发展。二是开展“能力提升”行动,为产业振兴蓄力。围绕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与多部门协同开展“致富能力提升行动”,党组织和党员带头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农牧场,通过土地流转、要素入股、劳动力就业、产销对接等形式带动群众参与经营,并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保障了双方权益。三是开展“项目引进”行动,为产业振兴助力。积极对接国家兴边富民行动规划,积极争取边境地区网络信号、电力设施、水利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改善边境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动215家企业加大与嘎查村结对,发挥企业优势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提升“帮扶强边”层次,引领乡村人才振兴。一是推动干部下沉,为人才振兴“添柴”。建立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机制和村企利益联结机制,为集体经济产业振兴注入持久动力,全盟390个部门单位全覆盖结对帮扶嘎查村,下派工作队48支117人,第一书记151人,引领示范作用明显增强。二是补齐基层空缺,为人才振兴“加油”。结合旗党政领导班子换届,实现班子中有苏木镇党政正职经历的干部占比达到三分之一比例目标。加大公务员、选调生、事业编制人员招考和“草原之光硕士创业行动”“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接收力度,认真落实苏木镇领导班子任期和新录用公务员服务期限、选调生到村任职等规定,确保苏木镇有足够力量推进乡村振兴。三是激发内生动力,为人才振兴“点火”。创新“人才小院+”赋能乡村振兴模式,打造试点苏木镇10个,建立订单式人才服务机制。多渠道吸引117名大学生回村任职,连续三年提升嘎查村干部学历450余人,嘎查村干部自身素质得到提升。

重塑“共建稳边”生态,引领乡村生态振兴。一是统筹资源力量,打造基层治理新生态。构建旗(区)党(工)委、苏木镇党委、嘎查村党支部和村民党小组四级网格治理工作架构,健全完善党组织引领和协调机制,推动优化设置基层党建治理网格单元1065个,配备以党员为骨干的网格员队伍1410人,逐级明确网格长和网格员职责,建立问题反馈及处理等多项工作制度,实现网格化治理模式全覆盖。二是丰富治理载体,形成群防群治新生态。有效整合大漠110、蒙古包哨所、红色堡垒户、居边护边堡垒户、党员中心户、党员流动服务队和“都贵楞”等农牧区社会治理载体,充分发挥网格化治理服务作用,边境地区更加和谐稳定。三是发挥主体作用,构建治理服务新机制。采取“1+1+1+N”摸排、“四个一”包联、“三报告”监控方式,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动态清零,扎实落实“四个一”包联机制。全面开展农牧区党员每月“办实事”活动,建立和深化“群众有诉、党员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党员参与办实事2642人次,办实事1899件。

十大网赌平台推荐 各大菠菜网 澳门在线赌场 网络十大博彩公司 澳門賭場 新葡京博彩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