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以全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新高地为目标引领,建立“一进一方案、一进一主题、一进一特色”“八进八主题”创建模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度融合发展。
一是把创建融入党的建设。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通过“四个引领”(抓政治引领促“两个维护”更加坚决、抓思想引领促理念认同更加坚定、抓组织引领促战斗堡垒更加坚强、抓服务引领促民族团结进步更加坚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支部组织建设、党内活动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党组织工作机制中,推深做实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二是把创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学校思政教育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根铸魂”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推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和示范点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深度融合。三是把创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融入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争创“三个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打造“四个区域中心”(科技创新、交通物流、现代消费、休闲度假)、融入“四个经济圈”(首府都市圈、呼包鄂乌“一小时城市圈”、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俄蒙欧“对外开放圈”)、建设“五宜城市”(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高品质城市)、培育“六大产业集群”(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现代化工、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在推进共同富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是把创建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合发展的工作方法,全面构建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风险、民族领域风险等重大风险安全网,巩固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建设,完善网络舆情监测与联动机制,推动市域社会治理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促共进。五是把创建融入文化旅游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融入旅游发展规划,打造了“敕勒川”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推出了“昭君和亲路”等国家级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