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包头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挖掘利用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有形有感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聚焦挖掘优秀中华文化内涵,有形促进“三交”。包头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伟德体育官网联合印发《关于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实施方案》,规划打造“黄河文化之旅”、“大青山革命文化之旅”、“军工文化之旅”、“草原生态之旅”等4条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创作推出漫瀚剧《都贵玛》、文旅融合项目“黄河几字弯上的音符”等,让各族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华文化熏陶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突出传承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有感促进“三交”。用活用好“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历史佳话,依托王若飞纪念馆、中共包头工委旧址、乌兰夫革命活动旧址、百灵庙抗日暴动旧址等红色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到旅游活动的方方面面。打造西湾村、东达沟村、青山村、套马沟村等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举办那达慕、秦长城文化艺术节、二人台艺术节等旅游活动,让旅游成为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成为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
狠抓文旅融合发展振兴,有效促进“三交”。重点推进文旅+乡村、工业、教育、会展、体育、康养、休闲等7个“文旅+”,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在边境地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长廊,开展旅游、研学、教培、交流为一体的研学旅游线路。提档升级秦长城、黄河谣景区、南海湿地景区、乔家金街、包头博物馆、敕勒川博物馆等文化旅游场所。积极支持大庙村、阿都赖村、美岱召村、东湾村、缸房地村、呼和点素嘎查、乌兰计村等开展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创建工作,通过旅游发展红利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