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体育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回民区新华西路办事处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屋,助力“党建+民族团结”活动融入日常
发布时间:2023-05-18 08:16  来源:机关党委   
分享到:
【字体: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更好满足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日,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新华西路办事处打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屋”向群众开放。传承屋集结辖区非遗传承人,将布贴画、抖空竹、书法等非遗传承项目利用起来,设立了“非遗作品展示墙”“非遗文化展示柜”,展示特有的布贴画、空竹龙、书法等多类实物与活动照片,使各族群众能够直观、生动地认识并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零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走进传承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布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崔锁莲创作的“布贴画”作品,她创作的布贴画充满了浓郁的地区特色,在全国众多流派的布贴画中独树一帜,成为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内蒙古的亮丽名片。这些小小的碎布条,通过崔锁莲一双巧手的打造,经过剪、拼、贴等一道道工序,变幻成了《昭君出塞》《草原吉祥娃》《十二生肖》《民族情》《中华民族一家亲》《石榴籽心连心》等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布贴画。这些布贴画,充分反映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景象。


现在会做布贴画的人已经不多了,年轻人更少,民间手工艺是一种艺术,我不希望它失传,还想叫它走出国门,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中国的手工艺术。”崔锁莲说道。于是她经常走进社区、学校、敬老院等场所,义务为大家教授布艺制作知识。

接下来,看到的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抖空竹”,展示柜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空竹”,有青花瓷空竹球、大惊雷空竹球、仿古空竹、双头异型空竹、大型异型空竹,等等。


空竹“抖”出快乐人生。金龙空竹队是一支已经发展十年的空竹队伍,辖区居民王邦华是金龙空竹队的发起人。十年来,他们始终在坚持、在坚守,以不懈的努力和专业的水平,让空竹文化在内蒙古自治区发扬传承。他们在各大庙会、大型活动、社区、学校等场合,现场表演空竹,并教授空竹的知识和技能,让广大各族群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5年,王邦华带领自己的团队到韩国参加了中韩第一届老年文化艺术节,把空竹带出国门,走向各国。他说:“我不求任何回报,只求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老一辈的人都不去做,将来就再也没有人可以传授下一代。”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知道它,传统的“非遗”正被赋予当代审美内涵,重回生活。

最后看到的是展示柜里摆放的“文房四宝”,看到它们,我们就想到了“书法”。“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书法艺术最典型地体现了东方艺术和东方文化之美,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自豪和骄傲的艺术瑰宝。辖区居民姚静涛,是内蒙古青少年书画协会的副会长、内蒙古诗画研究会会员、呼和浩特市书画院篆刻工作室成员,他善于写书法、篆刻,传承室的篆刻作品就是出自他之手。他经常参与街道组织的书法实践活动,与辖区内的书法爱好者挥毫切磋交流情感、以墨会友,并选取优秀的作品在传承屋陈列展示,让更多的居民群众充分感受中华书法和古诗文的魅力,传承书法艺术,弘扬传统文化。


学手艺难,守手艺更难”,好多手艺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发扬传承它们的手艺,传承屋的建立也给大家提供了不一样的舞台。通过传承屋,可以生动地展现非遗在融入现代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使居民群众真正了解非遗、认识非遗,从而激发群众对于非遗项目的兴趣并广泛参与、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一步,新华西路办事处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屋为平台,不断创新展演展示形式,继续推进非遗文化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各类活动场所,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唤起全民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让辖区各族居民群众体验到非遗文化的多姿多彩,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牢牢扎根在社区各族群众心中。

世界杯压球官方网站 全国最大的赌博平台 正规博彩平台 pg电子试玩 澳门太阳赌城网站 皇冠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