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初到196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盟、锡林郭勒盟等地先后接纳了来自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3000多名孤儿,这些孤儿被称为“国家孩子”,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的退休教师郭丹就是“国家孩子”中的一员。
这段对话发生在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的一间小平房里,画面中的两个人,年长的名叫刘秋平,年轻一些的,名叫郭丹。虽然郭丹一直在叫刘姨,但郭丹一直把刘秋平当母亲,郭丹说她这一生有四位母亲,刘秋平只是她的第二位母亲。
一个人,怎么会有四位母亲?因为郭丹是一个国家孩子。郭丹的生母,是她第一位母亲,可至今郭丹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只知道1961年3月,她和其他52位南方孤儿一起,跨越长江,经过长时间的辗转,来到了呼伦贝尔草原,来到了边城满洲里。和25位孩子一起被送到了当时的扎赉诺尔矿区。
由于当时来的孩子身体条件都比较差,所以先要在扎赉诺尔矿区托儿所进行一段时间的休养和恢复,郭丹就是在这儿遇到了第二位母亲,也就是我们节目开头认识的刘秋平。
作家萨仁托娅,在《国家的孩子》一书中,描写了这样的场景,孩子们因为水土不服,来了就拉肚子,严重的已经脱肛。正当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位保育员突然想到喂自己的奶试试,这一招果然灵验,比任何灵丹妙药都起作用,没几天,孩子们奇迹般的痊愈。而这些保育员自己亲生的孩子,是靠着奶粉里掺着玉米面喂大的。
在奶娘的照顾下,郭丹的身体一天天好了起来,她也遇到了自己的第三位母亲,养母白质文,至此,郭丹又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庭。可是天公不作美,郭丹不到两岁的时候,又发现患有小儿麻痹症,为了治病,养父母带着郭丹四处求医问药,几乎跑遍了能找到的医院,寻偏方,做手术。
从2岁到8岁,整整6年,在养父母的照顾下,郭丹的童年日子虽苦,但充满了甜蜜。
成年后的郭丹接了母亲的班,在草原上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教育战线上一干就是38年,38年里,她时刻都没有忘记,她是草原人民养大的,她要用全部精力来报答草原人民,她的一生培育了无数的优秀毕业生,多次获得劳动模范称号。退休后还承担着社区关工委的工作。郭丹说,草原人民就是她的第四位母亲,天高地阔,说的不仅仅是草原的风景,更是草原人的胸怀。这片草原,宽广得足以驰骋3000孤儿的人生梦想,也驰骋着他们追求卓越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