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的西北端,阿拉善右旗与蒙古国接壤的边境线上,75岁的尼玛和她53岁的儿子哈达布和守护边境51年。凭着对祖国浓浓的爱和一生的使命担当,温暖着祖国的大漠边疆。
这是不久前,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漠北驼铃”护边队启动仪式的现场。“北疆楷模”尼玛老人为自己的儿子,同时也是护边队员的哈达布和戴上护边队员臂章。两代人的护边“接力棒”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传承着。1971年,阿拉善右旗原笋布尔苏木,也就是今天的布日德嘎查要成立民兵连,需要抽调一户有思想,有理想的先进家庭去中蒙边境开展寻边护防工作。当时年仅25岁的尼玛带着3岁的儿子哈达布和来到了阿拉善右旗最北端的中蒙边境线“8号点”。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还是孩子的哈达布和就知道,母亲做的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哈达布和说,自己的家离边境线只有11公里,在母亲护边的那个年代,条件十分艰苦,物资匮乏,在他眼中,母亲就像沙粒,任凭狂风蹂躏,本色不改。
随着母亲年纪越来越大,80年代末,哈达布和接过了母亲的望远镜,继续守护祖国的边境。
哈达布和说,现在寻边,有了皮卡车,条件虽然好了,但思想绝对不能有半点儿的松懈。
就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正赶上塔木素边境派出所的民警来哈达布和家了解情况。
哈达布和告诉记者,面对外面的世界,当初一起来戍边的人已经离开,但对于他来说,每当自己走出这片隔壁,心里都会有些不舍。
如今,哈达布和的母亲尼玛老人已年过七旬,虽然行动不便,但她还会时不时地出来走走,眺望祖国边境线的方向,回忆那段峥嵘岁月。51年来,尼玛母子所坚守的边境线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母子累计巡逻长度将近达到了18万公里,被称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