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边富民行动自2000年启动以来,对改善新巴尔虎左旗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县域经济自我发展能力、提升边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五”以来,新巴尔虎左旗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富民、兴边、强国、睦邻”为宗旨,全面加强新时期民族工作和边疆治理,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力推动了边境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继续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工作。近年来,上级下达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补助资金共计3849万元,引导其它资金207.3万元,实施22个项目,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嘎查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还解决了偏远地区牧业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短板问题。
(一)狠抓团结稳边
新巴尔虎左旗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持续精准发力,提升公共安全水平,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坚持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探索完善新时代“草原110”,建强护边员、堡垒户、抵边户等边境群防群治队伍。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立足不同受众群体需求,制作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口袋”宣传折页、手册,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000余份;依托边境民族团结模范长廊、社区“石榴籽家园”等载体面向不同群体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开展集中宣传活动600场(次)、相关培训20次;充分利用“网、微、视、屏”宣传媒介,开设专栏专版,解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传递民族团结奋进思想。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二)狠抓产业兴边
以乡村振兴统揽新时代“三农三牧”工作,加快推进乡村牧区产业振兴,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养殖产业,发展民族特色手工艺制作,扶持畜产品加工企业,让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2023年全年,新巴尔虎左旗牛奶产量达7.2万吨、肉产量达2.9万吨,现已成为呼伦贝尔市奶罐和肉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打造精品境内、跨境旅游线路,提升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景区业态、推动文旅融合,为实现质的有效提升筑基赋能。同时,把文旅产业发展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发展全域全季全业旅游,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第三产业比重,转化经济发展动能。新建嘎查集体经济标准化棚圈饲草库3900平米,购置西门塔尔肉牛100头。嘎查集体经济依托项目资金发展西门塔尔牛养殖产业,带动嘎查集体经济稳步增长。嘎查集体牛群承包给嘎查牧户,收益分红给嘎查牧民,部分嘎查困难牧民每年增收5万元以上,使嘎查牧民走向集体致富。始终让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牧民,切实提高群众参与度和集体凝聚力。打造充满活力的发展之路,切实增强嘎查组织的“造血功能”和“带富能力”,推动嘎查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打造畜产品加工产业链,支持天顺祥、巴尔忽真2家民族民贸企业申报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全力争取冷链物流服务等配套政策,提升企业产品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产品价值向供应端传递。
(三)狠抓民生安边
针对边境旗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实际,加强以“水、电、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兴边富民”项目资金730.35万元,购置发放环保型移动宿营车85辆、移动棚圈111套、打机井34眼,进一步提高了畜牧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从而使牧区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为及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居住分散的牧户、电网无法延伸的零星散户,实施节能环保智能光伏(太阳能)发电设备项目,解决55户牧民用电困难问题,切实满足其基本生活和基本生产用电需求。2023年投入100万元统筹推进嘎查村容村貌改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不断健全治理模式和长效管护机制。通过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提高。
(四)全力推进“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
一直以来,新巴尔虎左旗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向北开放战略,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口岸发展攻坚行动”,优化口岸功能定位和资源配置,提升口岸通关智能化水平和过货能力,着力构建煤炭、金属矿产、农畜产品、粮食饲草等进境资源落地加工产业化、集群化发展新格局。做足工作,招商引进海南三偶合控股管理有限公司进行“新左旗铁路物流枢纽基地项目”建设,破解进口煤炭堆存输解问题。深化对蒙交流合作,定期进行工作会谈,与蒙古国就额布都格口岸2号界河桥建设、跨境旅游、粮食矿产肉类进出口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在煤炭、铁矿、天然砂进口,农业开发合作、跨境旅游等方面合作取得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