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探索“做优三个示范带夯基础,统筹五个领域促融合,建好三个基地出亮点,讲好一个故事促团结”的“3531”工作模式,打造“守望相助心向党·民族团结固北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品牌,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做优三个示范带夯基础
一是做优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示范带。向各族游客展示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民族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党的民族政策在基层的卓越实践,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员干部、各族群众自觉接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坚定各族群众对“五个认同”的高度认同。二是做优旅游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带。积极培育旅游+文化等系列业态,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打造精品民宿品牌、星级家庭游示范户,开展制作彩蛋、套娃、列巴、俄罗斯族歌舞等民俗体验活动,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三是做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实践示范带。开展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和网络舆情排查工作,有效防范化解民族工作领域风险隐患。严格落实边境居民、护边员生活补助补贴制度,巩固壮大边境群防力量。推进“数字边防”“智慧边防”建设,实现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组织联合乡民兵、边境派出所民警、驻地部队联合开展边境巡边行动,提升军民国家意识、国防意识、国土意识。
二、统筹五个领域促融合
一是将创建工作与党建深度融合。深化拓展边境党建“五边行动”,创新“红色党建引领旅游发展”边境民族地区党建模式,将边境民族团结融入地区特色旅游党建、社区基层党建工作中,坚决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二是将创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工作统筹推进。紧扣新时代群众需求和边民生产生活特点,以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为重点,对恩和乡现有道路、管网、路灯进行改造升级,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给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出行条件和旅游体验。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商户居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三是将创建工作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成立了乡“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引导队伍承担起创建工作任务,积极开展慰问困难群众、“民族团结示范林”义务植树等活动,成为创建工作的得力助手。四是将创建工作纳入到公共服务工作中。从惠民暖心服务、提升公共服务品质、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三个方面入手,在落实养老、教育、医疗等政策时,强调普惠性和公平性,让各族群众获得均等、优质的公共服务。五是将创建工作与文教事业工作相结合。发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组织学生、家长到恩和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等校外场所开展课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渗透进各族学生的血液里、心灵里。
三、建好三个基地出亮点
一是建设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廊基地。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身边典型进社区宣讲、读书分享会、民族团结知识竞赛等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积极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充分运用“魅力恩和”公众号开设专题专栏,开设“石榴籽课堂”,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二是建设非物质文化展示中心基地。以恩和传统村落集中联片保护为契机,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民族团结”融合发展之路。挖掘和展示俄罗斯族民间歌舞、纺织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实施“美食驱动”战略,形成以美食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美食发展的良好态势。三是建设油画写生基地。着力打造“恩和油画小镇”,近年来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等近千名油画名家、美院教授和学生开展艺术交流、采风、写生创作活动,不断提升恩和油画小镇的知名度。
四、讲好一个故事促团结
做好民族工作归根结底就是做好各族群众工作,把“话筒”交给群众,让群众“讲自己的故事 述自己的情结”,讲述恩和乡各民族交融发展的故事,传播边境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我乡已充分发掘当地民族团结进步典型模范5人,以“图文+视频”的方式讲好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共同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积极性,全面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
初审:牧其尔
复审:李志田
终审:云冰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内蒙古民族团结杂志社)